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书眼 (雨岸)
- 社会/文化史 (🦉的瓦涅密)
- 吃·书 (司徒佩德)
- 2016年购书目录 (思郁)
- 看书解馋3 (斌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口福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艾蔻 2020-04-28 21:46:08
看戴爱莲写川菜,有些没听说过的趣闻。 回锅肉是起源于满族祭祀的白水煮“福肉”,四川人在福肉的基础上加工出了回锅肉和蒜泥白肉。 古代的牛是生产资料,不是养来食用的。自贡菜干煸牛肉丝中的牛肉,来源于盐井体力劳动后退休的牛。 陈麻婆家的店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食客需要自己采买牛肉、清油等原材料到店加工,单锅小炒,多油多肉自然好吃,少油少肉丰俭由人。
0 有用 月亮特别大 2019-10-26 19:21:08
越看越生气。本来嘛,把京菜沪菜和八大菜系并列就有点古怪,结果说着说着有一大半鲁苏川粤名菜成了北京起源?令人啼笑皆非。吃猪肉是满人传进来的不假,可把所有煮猪肉作原料的菜都算作北京菜,那可真是脸大。序作者汪朗的一篇京菜籍贯了解一下?作者大为推崇的谭家菜竟然是广东起源呢。副标题改为100道北京菜才好。
2 有用 一枕黄粱 2022-08-19 14:41:17 山东
凑合,书的形式较怪,不是食谱,因为没有详细步骤,只有关键技术环节,读者无法按图索骥。这个关键技术环节,有些菜语焉不详,对于专业人士也没啥帮助,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没啥用,如酱爆鸡丁,酱要包裹鸡丁到什么程度,鱼香肉丝选用猪肉哪个部位,麻婆豆腐勾芡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关键的,完全没有提及。每道菜之前有一页半左右的叙述,有的写的还可以,有的不行,“无味使之入,有味使之出”这句话,反复出现,还说是袁枚说的,实际... 凑合,书的形式较怪,不是食谱,因为没有详细步骤,只有关键技术环节,读者无法按图索骥。这个关键技术环节,有些菜语焉不详,对于专业人士也没啥帮助,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没啥用,如酱爆鸡丁,酱要包裹鸡丁到什么程度,鱼香肉丝选用猪肉哪个部位,麻婆豆腐勾芡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关键的,完全没有提及。每道菜之前有一页半左右的叙述,有的写的还可以,有的不行,“无味使之入,有味使之出”这句话,反复出现,还说是袁枚说的,实际上,这句话是后人总结,非袁枚原话,这属于人云亦云了。好些图拍的不行,离着食材太近,没有拍出美感。说九转大肠的套肠是家常馆用来充数的,这个纯属胡说,80年代丰泽园就开始用套肠法,这能是家常馆子凑数嘛。 (展开)
0 有用 juju 2025-04-08 15:14:34 山西
从四大菜系到八大菜系,甚至到本书的十大菜系了,哪怕快把长三角一带区分得明明白白,都没有一点中原至西北菜系的身影,说你们是老饕吧,没享受过广大内陆地区的珍馐真是只能表示同情了。说什么中国100道菜呢,无非是东南沿海100道菜。
0 有用 尼莫忽瞒也 2023-06-26 03:33:27 南非
既有文化,又有做法。既贴近百姓,又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