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将庄子在“轴心时代”的哲学贡献称为“心的突破”,并认为有三维内涵:“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本体化心灵”之呈现以及“心灵化生存”之创辟。“个体化心灵”之挺立意味着庄子关注的是个体生命如何独立而逍遥的存在于世间的问题;“本体化心灵”的呈现是经由“心”与“道”的理论融合而实现的,庄子由之而营构出了蕴涵着“虚”、“通”、“真”、“和”等特征的“常心”;“心灵化生存”的创辟则意味着庄子哲学非仅止于“精神境界”,从“形-知-情-志-物-世”构成的“现实性生存境域”中跋涉而过,个体方能成就“游心”、“游世”的本真之存在方式。
本书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材料,以先秦时代的哲学突破为理论背景,以“心”为庄子哲学之“道枢”或“环中”,以“天-道-德-命-形-知-情-志-物-世”等概念的统合为“整体性存在境域”,而对庄子哲学进行了“心以贯之”的哲学诠释与理论重建。
王玉彬,男,山东莱芜人,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仍然是范畴研究的方法。笔法上上此文多用形容词。内容上异于他人者,将心性论中的性从内七篇的体例中排除了出去,然钟泰先生尝言,庄书多以生代性。本书将人的存在问题归结为心灵化生存,与此人间世处于游离状态,虽不言避世,然于此世采取漠然态度,可谓不是逃避的逃避。 另,资料搜集可谓广博。
作者说:“本书不过是庄子哲学之‘飘风’吹过我的心窍而蕴发出的一种声响”,说的很好!相信《庄子》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回响。本书认为庄子对“心”的阐发是“轴心时代”的突破,或者说“心”的突破。针对《庄子》中“心”的问题,作者围绕几个主题作了阐述。个别处对我多有启发,感谢!不过文中也多有虚化之辞。
> 4人在读
> 12人读过
> 66人想读
订阅关于庄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避月如仇 2020-07-13 21:13:10
仍然是范畴研究的方法。笔法上上此文多用形容词。内容上异于他人者,将心性论中的性从内七篇的体例中排除了出去,然钟泰先生尝言,庄书多以生代性。本书将人的存在问题归结为心灵化生存,与此人间世处于游离状态,虽不言避世,然于此世采取漠然态度,可谓不是逃避的逃避。 另,资料搜集可谓广博。
0 有用 渣博 2023-09-15 19:35:40 浙江
作者说:“本书不过是庄子哲学之‘飘风’吹过我的心窍而蕴发出的一种声响”,说的很好!相信《庄子》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回响。本书认为庄子对“心”的阐发是“轴心时代”的突破,或者说“心”的突破。针对《庄子》中“心”的问题,作者围绕几个主题作了阐述。个别处对我多有启发,感谢!不过文中也多有虚化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