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基因组让你成为人,连接组让你成为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早就清楚这一点,但科学家一直没有弄明白人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承现 峻认为,它就藏在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中。连接组(connectome)是指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连接的总和,是遗传和生活经历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点。
承现峻的文字优雅清晰,富于幽默感,他在书中介绍了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基础知识,以及连接组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这项工作如同攀登科学界的珠穆朗玛峰,如果成功,将为个性、智能、记忆等的研究提供基础,对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产生极大影响,人工智能也将由此获得希望。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 承现峻(Sebastian Seung)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在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做出诸多重要发现,多篇论文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学术成果得到《纽约时报》《技术评论》《经济学人》等媒体的报道。公民科学共同体“Wired Differently”科学项目主管。2010年的TED演讲“我是我的连接组”(I am my connectome)将连接组学带入了公众视野。
译者 | 孙天齐
笔名苏椰,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曾就职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人工智能、神经系统建模,目前自主创业。译有《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一书。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部分 尺寸重要吗?
一 从天才到疯子
二 边界争端
第二部分 连接主义
三 神经元不孤单
四 一路向下,全是神经元
五 记忆的形成
第三部分 先天与后天
六 基因森林
七 更多潜力
第四部分 连接组学
八 眼见为实
九 沿路追踪
十 划分
十一 破译
十二 对比
十三 改变
第五部分 超级人类
十四 冷冻还是腌制?
十五 另存为……
尾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心灵与思维之不同,正是因为连接组之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记住更多信息有时反而比记住少量信息更容易。演说家和诗人所用的一种助记方法叫作位置法,正是利用了这个现象。当他们要记住一堆物品时,他们会想象自己在一个房子里,依次走过一排房间,每个物品都放在一个不同的房间里。这种方法之所以好用,也许就是因为它增加了每个物品的冗余代表。 总之,连接的稀疏性恐怕正是我们觉得记忆有难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当需要的连接不存在时,赫布规则就无法存储信息了。冗余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5章 记忆的形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连接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连接组"的人也喜欢 · · · · · ·
连接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引言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任何路,任何足迹,都不曾越过这片森林。只有纤长而柔美的枝条,生生不息地,以令人窒息的样子,占领着这片森林的一切空间。它们彼此纠缠,其间的缝隙之狭窄,让阳光也望而却步。曾有约 1000 亿颗种子同时被播下,长出这片黑暗森林,而所有的树木,又注定将在一朝赴死。 这是一... (展开)
推荐序 向人类科学的最终前沿进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仇子龙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 蒲慕明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人类大脑重约 3 磅(约 1.4 千克),被戏称为“三磅的宇宙”(three-pound niverse)。因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我们成为万物之灵,创造了绚烂的文明、改造了这个世界,同... (展开)
精彩绝伦的大脑探索之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作者的头衔,脑科学前沿领域的主题,陌生的科学概念,让非理科背景出身的我一度望而却步,但从引言开始读下去,却爱不释手,被作者精巧的比喻,娓娓道来的笔法,幽默的言语机锋所吸引,一路读了下去。但这并不是说这本书轻浮,事实上,本书信息密度极高,涉及学科领域极广... (展开)> 更多书评 4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2)7.8分 30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8.6分 130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2)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TEDster 的书架 (Tony Yet)
- 果壳出品 (果壳阅读)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 (lyb)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连接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掉渣王 2017-10-21 19:58:40
略读
1 有用 N 2017-01-16 19:59:54
几年来读过的关于神经科学文笔最好,也最具可读性的一本,强烈推荐!此外,「四个重新」的提法很有实践价值。
0 有用 马夫蒂纳维艾林 2017-06-01 23:49:14
我在想如果一个和人类有着完全不同思维方式的意识(就像降临里的七肢桶),一个用二进制语言计算熵增的AI,被某种手段移植到了一个健康的人类大脑里,由于神经元传递信号成了它对“宇宙”的感知方式,这个意识还能维持它原本的思维方式吗,本质是不是就改变了呢?
3 有用 Moon 2016-03-07 10:26:56
很有趣的大脑科普读物,解释的时候大量运用类比,非常有利于读者理解脑科学的复杂内容。我就是我的连接组,哈哈……
1 有用 橘 きよあき 2016-08-14 17:13:24
理念並不超前 只介紹了技術進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