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害怕默多克。她的深邃可以杀人。书里处处是对莎翁《暴风雨》的致敬和解构。作为普洛斯彼罗的影子,不可靠叙述者、男主查尔斯不仅用妄想和算计的迷宫囚禁了身边的人,也软禁了他的读者,让他们在彻底的反移情状态下陷入崩溃。然而和《暴风雨》相反,《大海》却是一次解除魔法的反召唤,一次童年记忆的驱魔仪式,所以它那令人释怀的结尾和前半部那些弹跳出来的戏剧性转折相比可谓无惊无喜,然而却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对执念和欲望暗流的最后对视,把本书提升到近乎属灵的高度。
夏天,热得出奇,拿出这本书来解暑。为了把英文版让给她,我买了一本电子中文版(实际上是我英文太差)。互相暗自叫着劲,看谁看得快。于是睡前的对话经常是“你看到他和xx前女友那段了吗?”“你看到他哥哥出场了吗?”之类的剧透。挨过第一章,后面简直如万马奔腾,精彩绝伦,停不下来。 很多人看这本书的契机可能都是想去看海,但是看罢此书,何必亲临大海。
首先得承认写的确实精彩,把前一百页看进去之后,就放不下来了,人物走马灯一样来回串场,更像是话剧。不满意的在于,写作手法简直不给人遐想空间,所有的解析都摆出来,探讨的善恶爱恨之类,都太过明朗了,而且设置的中心是“爱的真相”?总觉得力度够了深度没给够。也有可能是我对爱情这个母题创作本身就兴趣不大,而且主人公所有的反思都把自己能想的都想完了,SO好吧。不过,仍很值得一看。
真是一出精彩纷呈的海滨大戏。爱丽丝·默多克的笔锋真够犀利,写出来像查尔斯这样一个,如此偏执,自私,冲动易怒,嫉妒成性的老男人。我想,大部分作家都还是更擅长描写同性别的角色的。而要能把自己平生无法感同身受的另一性别写的丰满生动,大概需要特别的爱,或特别的恨。
《黑王子》《独角兽》《大海,大海》,上译在版的这三本艾丽丝·默多克作品中,《大海,大海》是最具思想深度,设定最复杂精妙的一本。本书为197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7.5的评分,实在不应该。
自传日记式的小说,中晚年对自己的一段梳理,逃脱不了的年轻时自己的幻象。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从精神上来说,自我的认知、回忆、对过去和未来自己的肯定否定希冀渴盼…都是幻象。
很讨厌的故事内核包来包去勉强不那么讨厌了,实话说不在意男主的内心甚至是哲学(我对这些享尽一切优势、自我中心、人生最大烦恼是多角恋的叙事者就是不感兴趣,身为一个女性作家,写的男女真的都很直男……),仅有的几个喜欢点是躺在草坪上睡着看见星斗幻影/海钓时看见怪兽/与一群关系诡异的旧识饮酒后被推下山崖,每个干杯的朋友都可能是凶手。哎,囚禁初恋情人的情节真不像是什么核心内推力,倒像是为了呼应《暴风雨》与嫉妒罪行现编的故事。
六星!透彻!人物也比独角兽里的可爱多了(我就看查尔斯渣渣怎么暗中谋划怎么出洋相,怎样又oh i see了……)结局好赞,旧的鬼魂已经离开,正打算静静过日子做点小善事,谁知新的妖魔又从跌碎的木匣子逃出,“在人生这条妖魔四伏的朝圣路上,下一个迎我而来的惊骇会是什么?”期待!
如果拍成日剧,大有做成美食番的潜质。第一次接触iris Murdoch,本来优哉游哉跟着Arrowby在海边悬崖享受退休时光,每天在日记里琢磨吃什么喝什么妙不可言,根本不在乎他是自负还是懦夫,随着各色人等进出小屋/故事,Arrowby的叙述逐渐变得可疑和不可靠,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与人物关系,回溯到童年最远处的嫉妒与创伤,弟弟成为镜中对比凝视的存在,超验与神秘主义不过是解开对照关系的钥匙。书里包含了很多意蕴,但最曼妙的果然还是日记里挑剔的美食记录啊!
女作家刻画男人有比这更入骨的吗 青春也是梦 衰老也是梦 死亡也是梦 梦里人的呓语
在海边读完了。
刚开始菜谱吸引人,中间有一段看不下去,但后程又满意了起来。不是整体阅读体验很爽快的那种,但回顾起来(包括阅读过程中的只言片语),不由感叹确实很会写。自我剖析的心理小说我想我不陌生,而且任何人都不应该觉得陌生(觉得是否有意义是另一个话题)。最后一节的老年生活描写,退潮后的坑洼沙滩,是最意识流的一段吗?我竟然还挺买账。能感受出来,作者本身非常享受这个写作过程——读出这点的时候,我也有种莫名快乐。
从开始的平静到风起云涌,对男主的心理描写很出色,让我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看到一半有点担心会走向俗套,幸好作者仍旧很克制。偏执、嫉妒能使人疯狂,有时候在男主身上看到了自己,因此心惊胆颤。
纠结在自以为是的旧爱里,实际上是自己和自己的想象在恋爱在博弈。最后,还是要自己走出来
有谋杀,有思想,有空想,日子并不乏味。
怎么说 一种爱的癫狂?堂兄詹姆斯倒是很惹人好奇
2019^84 写得实在太精彩,一泻千里,500多页很快读完。这就是那种看完想说点啥,但想了想啥也没必要说的书。快看它,我太爱这本了。
虽然结构真的很精妙,但我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烦死老头的自恋表述了
很不喜欢女性作家以男性角色的第一视角去叙事的小说,里面无形之中充满了对男性的崇拜,包括各种劣根性的陋习,对女性的厌弃,无论结局如何,整个叙事过程让人不适,无法再往下读下去了。
无意中读到这本书,果然如友邻们所说挺过第一章后面就奔流入海了,一开始以为要放弃了,结果竟为了一本严肃文学坐在电脑前四个小时大气不喘地看完了。其实内涵也没有那么深,但体验很独特。
> 大海,大海
27 有用 Rottwitz 2017-03-10 12:24:05
我害怕默多克。她的深邃可以杀人。书里处处是对莎翁《暴风雨》的致敬和解构。作为普洛斯彼罗的影子,不可靠叙述者、男主查尔斯不仅用妄想和算计的迷宫囚禁了身边的人,也软禁了他的读者,让他们在彻底的反移情状态下陷入崩溃。然而和《暴风雨》相反,《大海》却是一次解除魔法的反召唤,一次童年记忆的驱魔仪式,所以它那令人释怀的结尾和前半部那些弹跳出来的戏剧性转折相比可谓无惊无喜,然而却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对执念和欲望暗流的最后对视,把本书提升到近乎属灵的高度。
19 有用 JS 2019-09-09 04:11:23
夏天,热得出奇,拿出这本书来解暑。为了把英文版让给她,我买了一本电子中文版(实际上是我英文太差)。互相暗自叫着劲,看谁看得快。于是睡前的对话经常是“你看到他和xx前女友那段了吗?”“你看到他哥哥出场了吗?”之类的剧透。挨过第一章,后面简直如万马奔腾,精彩绝伦,停不下来。 很多人看这本书的契机可能都是想去看海,但是看罢此书,何必亲临大海。
17 有用 阿巴厮 2016-06-09 22:32:25
首先得承认写的确实精彩,把前一百页看进去之后,就放不下来了,人物走马灯一样来回串场,更像是话剧。不满意的在于,写作手法简直不给人遐想空间,所有的解析都摆出来,探讨的善恶爱恨之类,都太过明朗了,而且设置的中心是“爱的真相”?总觉得力度够了深度没给够。也有可能是我对爱情这个母题创作本身就兴趣不大,而且主人公所有的反思都把自己能想的都想完了,SO好吧。不过,仍很值得一看。
9 有用 电话听听 2017-10-09 08:54:05
真是一出精彩纷呈的海滨大戏。爱丽丝·默多克的笔锋真够犀利,写出来像查尔斯这样一个,如此偏执,自私,冲动易怒,嫉妒成性的老男人。我想,大部分作家都还是更擅长描写同性别的角色的。而要能把自己平生无法感同身受的另一性别写的丰满生动,大概需要特别的爱,或特别的恨。
10 有用 AL288-1 2019-08-19 00:22:38
《黑王子》《独角兽》《大海,大海》,上译在版的这三本艾丽丝·默多克作品中,《大海,大海》是最具思想深度,设定最复杂精妙的一本。本书为197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7.5的评分,实在不应该。
3 有用 荷恬觅 2016-10-10 23:48:59
自传日记式的小说,中晚年对自己的一段梳理,逃脱不了的年轻时自己的幻象。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从精神上来说,自我的认知、回忆、对过去和未来自己的肯定否定希冀渴盼…都是幻象。
4 有用 Neruguisalkhi 2020-06-06 10:37:45
很讨厌的故事内核包来包去勉强不那么讨厌了,实话说不在意男主的内心甚至是哲学(我对这些享尽一切优势、自我中心、人生最大烦恼是多角恋的叙事者就是不感兴趣,身为一个女性作家,写的男女真的都很直男……),仅有的几个喜欢点是躺在草坪上睡着看见星斗幻影/海钓时看见怪兽/与一群关系诡异的旧识饮酒后被推下山崖,每个干杯的朋友都可能是凶手。哎,囚禁初恋情人的情节真不像是什么核心内推力,倒像是为了呼应《暴风雨》与嫉妒罪行现编的故事。
4 有用 Siesta 2018-07-28 15:23:16
六星!透彻!人物也比独角兽里的可爱多了(我就看查尔斯渣渣怎么暗中谋划怎么出洋相,怎样又oh i see了……)结局好赞,旧的鬼魂已经离开,正打算静静过日子做点小善事,谁知新的妖魔又从跌碎的木匣子逃出,“在人生这条妖魔四伏的朝圣路上,下一个迎我而来的惊骇会是什么?”期待!
3 有用 昏金暗玉 2017-04-26 17:10:02
如果拍成日剧,大有做成美食番的潜质。第一次接触iris Murdoch,本来优哉游哉跟着Arrowby在海边悬崖享受退休时光,每天在日记里琢磨吃什么喝什么妙不可言,根本不在乎他是自负还是懦夫,随着各色人等进出小屋/故事,Arrowby的叙述逐渐变得可疑和不可靠,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与人物关系,回溯到童年最远处的嫉妒与创伤,弟弟成为镜中对比凝视的存在,超验与神秘主义不过是解开对照关系的钥匙。书里包含了很多意蕴,但最曼妙的果然还是日记里挑剔的美食记录啊!
2 有用 辟谷不辟肉蜗牛 2019-01-04 15:39:31
女作家刻画男人有比这更入骨的吗 青春也是梦 衰老也是梦 死亡也是梦 梦里人的呓语
0 有用 听说 2018-07-04 07:01:27
在海边读完了。
1 有用 mandy 2024-04-14 09:54:03 湖北
刚开始菜谱吸引人,中间有一段看不下去,但后程又满意了起来。不是整体阅读体验很爽快的那种,但回顾起来(包括阅读过程中的只言片语),不由感叹确实很会写。自我剖析的心理小说我想我不陌生,而且任何人都不应该觉得陌生(觉得是否有意义是另一个话题)。最后一节的老年生活描写,退潮后的坑洼沙滩,是最意识流的一段吗?我竟然还挺买账。能感受出来,作者本身非常享受这个写作过程——读出这点的时候,我也有种莫名快乐。
1 有用 TinOO 2021-03-31 16:51:41
从开始的平静到风起云涌,对男主的心理描写很出色,让我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看到一半有点担心会走向俗套,幸好作者仍旧很克制。偏执、嫉妒能使人疯狂,有时候在男主身上看到了自己,因此心惊胆颤。
1 有用 oilily 2021-11-01 23:44:24
纠结在自以为是的旧爱里,实际上是自己和自己的想象在恋爱在博弈。最后,还是要自己走出来
1 有用 娜嘉 2020-02-22 14:11:31
有谋杀,有思想,有空想,日子并不乏味。
2 有用 lieerli 2016-08-08 15:39:10
怎么说 一种爱的癫狂?堂兄詹姆斯倒是很惹人好奇
1 有用 MOO 2019-11-19 18:27:38
2019^84 写得实在太精彩,一泻千里,500多页很快读完。这就是那种看完想说点啥,但想了想啥也没必要说的书。快看它,我太爱这本了。
0 有用 Y 2022-08-15 13:51:14
虽然结构真的很精妙,但我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烦死老头的自恋表述了
3 有用 鹅向东游 2023-02-21 11:01:35 广东
很不喜欢女性作家以男性角色的第一视角去叙事的小说,里面无形之中充满了对男性的崇拜,包括各种劣根性的陋习,对女性的厌弃,无论结局如何,整个叙事过程让人不适,无法再往下读下去了。
0 有用 土呆 2023-01-05 22:00:04 北京
无意中读到这本书,果然如友邻们所说挺过第一章后面就奔流入海了,一开始以为要放弃了,结果竟为了一本严肃文学坐在电脑前四个小时大气不喘地看完了。其实内涵也没有那么深,但体验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