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经验》的原文摘录

  • 人的存在是一种得不到答复的哀求。 (查看原文)
    moongate 10赞 2019-04-24 10:30:04
    —— 引自第40页
  • 对耶稣的模仿:根据圣十字若望的说法,我们必须模仿上帝(耶稣)身上的降格,苦恼,“拉马撒巴各大尼”的“非知”时刻;说到底,基督教是拯救的缺席,是上帝的绝望。就它上气不接下气地抵达目标而言,它失败了。在人的位格上,上帝的苦恼是致命的;它是诱使人坠落的眩晕的深渊。上帝的苦恼只能说明罪。它不仅为天国(心的阴郁的炽热)辩护,也替地狱〔孩子气,花朵,阿芙洛狄忒,笑声〕开脱。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4赞 2021-09-05 14:38:1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刑苦
  • 面向空无的迷狂总是转瞬即、悄无声息,也不怎么操心“保留在存在中”,我刚才抵达的极乐状态却要求延续下去。我应该受到警告,然而相反我却感到心满意足。在我宁静的房间里,我练习着尝尽种种可能的深刻体验。我刚才描述过的溪流立刻变得更加湍急,我融一种更强烈的极乐状态中,在那里我获取了一种散漫的温柔感,并把它包裹住。在内心中激起一种强烈的状态,就足以把自己从话语的搅扰纠缠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关注从“计划”转向我们所是的存在,这一存在渐渐地开始活动,走出阴影。我们的关注从外在的可能或现实的效用(回应或主动实施之有计划的行动)转向内在的当下存在,这种当下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整个存在的一次涌动而捕捉到,整个存在厌恶话语的奴性。 内心活动的充实摆脱了对话语对象的平常的关注,这对于停止这种关注是必需的。 确实,在它之中,我放下自我,进入存在的“未知”,然而必须要有我的关注才能得到这种充实,这个全神贯注于“未知”的当下存在的自我只是部分地放下了自己,自我仍区别于这个未知:自我持续的临在,仍然要求反对我曾是的那个主体的已知的表象,并反对这种仍然是客体的临在。因为我仍继续存在着:如果我不能化为虚无,一切都会逃逸,我所窥见的东西被带回了我已知的客体层面中。 如果我只进入内在运动简单的强烈感中,那自然而然话语只是暂时被抛弃,它归根结底仍然是主人。我可以在一种能快速进入的极乐状态中昏然半睡。最多我也只不过没有被行动的专横力量以同样的方式支配,话语的计划式的节奏慢了下来;为了一种我能看清其方向的可能出现的不同,行动的价值在我心目中仍是值得怀疑的。(然而只有转向对自我的彻底遗忘,不满足于任何东西,一直向着更远的不可能性进发,关注内在运动的精神,才能进入事物不可知的深处。)我知道这一点,尽管如此,这一天我还是流连于偶然的极乐使我心中生出的运动:这是延长的快感,愉快地得到有点乏味的甜美。过了一小会儿,我就拒绝把经验简化到我... (查看原文)
    ssengnihton 3赞 2021-04-03 00:33:43
    —— 引自章节:第四部分 《极苦》附言(或新神秘主义神学)
  • 如果明确地说“我看见了上帝”,我所见之物就变了。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一 服从教条的奴性(及神秘主义)批判… … 25
  • 如果说诗引入了陌生,它是通过熟悉的途径达到的。融入陌生之中或将我们与它相融,诗意是熟悉的。它从不彻底剥夺我们已有的一切,因为支离破碎的词语和形象带给我们的感情是已经被体验过的,固定在已知的客体之上。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一 服从教条的奴性(及神秘主义)批判… … 25
  • 只有在毫不弄虚作假地走向未知时,我们才完全赤裸。正是这未知赋予了上帝或诗意的经验一些崇高的权威。但未知最终会要求不容分享的绝对权力。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一 服从教条的奴性(及神秘主义)批判… … 25
  • 经验本身即权威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二 经验,唯一的权威,唯一的价值… ……… 30
  • 智力发展导致生活的干枯,反过来生活又使智力变得褊狭。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二 经验,唯一的权威,唯一的价值… ……… 30
  • 应该亲历(vivre)经验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二 经验,唯一的权威,唯一的价值… ……… 30
  • 经验作为非知主体和未知客体,最终达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二 经验,唯一的权威,唯一的价值… ……… 30
  • “自身”,这不是一个孤立于这个世界的主体,而是一个交流的、主体与客体相融合的场所。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二 经验,唯一的权威,唯一的价值… ……… 30
  • 静默(silence)这个词本身仍是一个声响,说本身即设想了知,并且为了不再知必须不再说。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三 一种方法的原则与一个共同体的原则… … 36
  • 我们看到戏剧化这个词的第二种意思:意志,加于话语的、并非藏匿于陈述中的、迫使人感到风的寒冷及存在的赤裸的意志。因此戏剧化的艺术运用感官,而非推理,它尽力使人震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模仿风声并努力制造寒冷——就像借助于传染一样:它使一个置身于舞台上的人战栗。 戏剧性的方法的缺陷在于:它总是迫使人们去超越自然地感受到的东西。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三 一种方法的原则与一个共同体的原则… … 36
  • 词语维系着习惯,但却使我们脱离了这些客体,词语的整体将我们牢牢控制住;客体使我们从外在的方面(客观的)滑向主体的内在性。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三 一种方法的原则与一个共同体的原则… … 36
  • 静默这个词已经是对它本身发出的声音的取消;在所有的词语中这是最反常或最诗意的:它本身即是自己死亡的保证。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三 一种方法的原则与一个共同体的原则… … 36
  • 我走进了死胡同。在那里一切可能性都耗尽了,可能之物隐藏起来,不可能之物肆意横行。当不再有什么是可能的时候,直面过度的、不容置疑的不可能之物,在我看来就是体会一种神圣经验;这种神圣经验类似于极苦。 这正是阿里阿德涅之线断掉的时刻:我只觉得气恼空虚,我不再知道我是什么,我饥寒交迫。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极苦
  • 忘却一切。深陷于存在的黑夜。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极苦
  • 与布朗肖的对话。我对他说:内在经验既无目的也无检验它的权威。如果我将对目的与权威的焦虑凸现出来并表述清楚,至少它将取代一种空无。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极苦
  • 被瞄准的客体是主体自身的投射,这个主体想成为一切;对客体的一切再现都是主体的那种愚蠢而必需的意愿的魔幻影像。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极苦
  • 如果没有人的出现,那么一切都身处其中——或一切都迷失于其中——的夜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就像存在者的缺席一样无意义。然而当我们认识到人在这夜里什么都不是,徒劳地给夜增添他们的不协调,这夜就达到了空无,充满焦虑。 (查看原文)
    未注销 2赞 2020-04-15 05:29:59
    —— 引自章节:迷宫(或存在的构成)… ………………………… 156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