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经验的书评 (9)

东门 2016-12-20 11:16:08

乔治·巴塔耶:非知的迷途 |DawanArt书讯

程小牧 乔治·巴塔耶:非知的迷途 |DawanArt书讯 “愤怒地冲洗自己终究比保持干净更快乐。” 阅读巴塔耶未必有危险,但确实很冒险。——弗朗西斯·马赫芒德 从第一次翻开《内在经验》到打算翻译这本书,从写下第一行译文到今天,十年过去了。巴塔耶曾说:“我写作,是为了...  (展开)
人类人类 2017-07-13 01:53:00

巴塔耶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相似之处

据说人每天都会做梦,有些梦在我睁开眼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客体也无法被回忆的思绪是我经验的一部分吗?我咀嚼着这个问题度过了无数个木讷又安详的早晨。内在经验是巴塔耶创造的词汇,意义不明,可能可以用在这里。 如果语言是一种理性化的过程,而有一种精神体验完全脱离...  (展开)
把噗 2017-06-29 14:50:33

如果喝纯水自醉,为何还要饮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经验-体验 经验在时间中累聚而成,巴塔耶强调的是瞬时的体验。 2.痛苦-迷狂 基督教的戏剧:权威→遭受痛苦→遗忘自我→陷入迷狂 佛教徒的静默:无权威→静观觉知→自我消失→冥想 3.自我-话语 哲学-话语-“关于风的陈述” 体验-感官-“风” 4.痛苦-受虐 性爱-动物 ...  (展开)
bicycle 2024-04-17 20:24:54

正是夜的时候

人总是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什么?我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到独属于我的位置。我是有感受力的动物,由此超越于风吹草动的植物,我是有实践理性的人,由此超越于拘泥于生存与食物的动物。我是有自由意志的存在者,由此独立于每一个围绕在我周围的他者。我以火热的道德驱...  (展开)
🪡🐲綠大壯🗣 2021-09-09 17:27:32

一直读一直爽一直迷狂。巴塔耶是勇敢

内在,非常抽象的思辨。直接理解,间接理解,甚至不去理解,都很晦涩,但大脑又渴望这种感觉——这不是逻辑与知识,或者记忆力相关的“智力”,是有关人的思索力,心智。“人的存在是一种得不到答复的哀求”——这句话震动了我;基本每一段,我都要动嘴读两遍,让自己听到,才...  (展开)
飞天小歹徒 2023-06-29 20:47:53

手冲

巴塔耶《内在经验》第一部分 §1-2 // #智力与非知 #预设与经验 智力即是针对一切现成价值(诸如知识、道德、观念、趣味、逻辑等等)的批判之力。批判是迫近极限、要将界限推得更远的一股运动,甚或说,一股欲望。然而,批判也有可能进行得过于极端,以至于过载,将智力缩减(d...  (展开)
泥人张 2023-06-20 22:03:58

《内在体验》笔记与感想

巴塔耶把此书的主题概括为“非神学”,是以一种神秘主义的方式探寻无上帝的极限。 将生命主体与认知客体在炽热的状态下融合,在一种语言不能界定的界限中,通过迷狂探索精神的极端状态(比如死亡、色情、极苦中所达到的非语言、非逻辑的状态。 在理性的主宰下,一个想“成为一...  (展开)
不佞佞佞 2022-06-13 16:37:45

【转】 王春明:宇宙是人的尺度——巴塔耶神圣人类学的宇宙论基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言:巴塔耶的神圣人类学及其双重意蕴* 法国思想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针对神圣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思考,且这一思考具有极为独特的总体立意:一方面,其神圣观念的侧重点在于“圣”而不在于“神”,亦即对巴塔耶而言,在“神”是,且仅仅是“神学家和哲学...  (展开)
今日月亮的温度 2023-05-10 21:15:30

人的存在是一种得不到答复的哀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个译本对比精读,从畅快阅读到痛苦于两个译本之间拉扯。薄薄的一本书,花了近一个月才笔记看完。 (PS两个译本很多观点都相左,如果两个版本同步阅读请做好“撕裂”感准备。二人的措辞也很不同,比如程用“牺牲”,尉用“献祭”,其实我在后半部更喜欢尉用的词汇翻译。但个人...  (展开)

订阅内在经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