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四卷)》中“观察的理性”这一部分难度和枯燥是成正比。这部分涉及自然科学,如有机体与无机物之间的关联,甚至面相学与颅相学等,黑格尔的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今天看来已经大部分都过时了,而且有不少是错误的。但这一部分的价值不在于能学到多少当时的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面相学、解剖学等等)的知识,而在于看黑格尔是如何摆脱当时渗透在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而立足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分析各种自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科学规律”的,看他是如何借助于这些规律的自身矛盾性而一步步从事物外部的形态关系越来越深入到内部隐秘的本质,如何从机械论提升到有机论和自由论,最后在精神、自我意识与物质存在相统一的理解中,进入到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这会让我们对这整个现实世界的看法深刻许多。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四卷)》包括“理性”章的三个部分中的第1部分,即“观察的理性”亦即理论理性部分,涵盖了黑格尔的全部自然科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思想,全部约70万字。是邓晓芒教授一个半学期课程的内容,共22次课时才讲完这一部分。和其他卷不同,本卷主要是根据内容收入了对原著中第五章的全部解读。
0 有用 赫拉克利喵 2023-09-17 15:02:59 北京
用现在的眼光看,一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黑格尔好像就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过,黑格尔那种不受束缚的思维,可能是当下哲学与科学彻底分家了之后,很难得的一种能力。“胡思乱想”也是有意义的,重大突破或许就是从中而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嘛,先得敢想!
1 有用 彧泽 2023-06-22 15:31:59 重庆
有机物那部分就如同有机物自身一样难以分析理解;邓老师讲头盖骨的部分讲得清晰透彻,初看目录着实不知道为什么要弄个这玩意儿,确实是环环相扣。
0 有用 童书小读伴 2018-03-31 18:24:49
44A[Ⅰ.唯心主义] 45A[Ⅱ.范畴] 45B[Ⅲ.统觉与事物的矛盾] 46A一、观察的理性 46Ba.对自然的观察 46B[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48B[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54A[Ⅲ.将自然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观察] 56Bb.对自我意识在其纯粹性及其与外在现实的联系中的观察;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 56B[Ⅰ.思维的规律] 57A[Ⅱ.心理学规律] 57B[Ⅲ.个体性规律的丧失] 58Ac... 44A[Ⅰ.唯心主义] 45A[Ⅱ.范畴] 45B[Ⅲ.统觉与事物的矛盾] 46A一、观察的理性 46Ba.对自然的观察 46B[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48B[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54A[Ⅲ.将自然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观察] 56Bb.对自我意识在其纯粹性及其与外在现实的联系中的观察;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 56B[Ⅰ.思维的规律] 57A[Ⅱ.心理学规律] 57B[Ⅲ.个体性规律的丧失] 58Ac.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性的联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 58B[Ⅰ.器官的面相学的含义] 59B[Ⅱ.面相学含义的双重性] 61A[Ⅲ.头盖骨相学] 64A[结束语] (展开)
3 有用 怒眠 2016-10-03 20:04:10
这一卷字数惊人,刚打开书有些怯,读毕发现内容也枯燥。这一卷的目录部分做得比之前的要细致许多,这是必要的,否则内容杂多很难搜索。看的过程中突然想到,邓晓芒借助各个历史事件、哲学家的例子来解读黑格尔的原文,不知是他在阅读外文著作时了解、学习到的知识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若是后者,则其实邓的解读随时都有脱离黑格尔原意的可能性,这就在同一时间让自己成为了“黑格尔二号”,即按“六经注我”。
2 有用 非虛構 2021-11-17 09:38:02
1、人的慾望是征服觀念。他並不滿足於消費他需要的東西:他的破壞是為了證明他是征服者,但是他不滿足於向自己證明,還需要向別人證明。因此,黑格爾說,自我意識是雙重運動,一個人為了確定自己是一個自我,需要其他自我的承認。2、黑格爾著名的一節「主人與奴隸」貫穿著自我意識的辯證法。正是由於在生死搏鬥中殺死了對手,原始人才獲得了自我。如果對手沒有勇氣,並要求得到寬恕,那麼就完成了雙重運動:對手不是作為自我而幸... 1、人的慾望是征服觀念。他並不滿足於消費他需要的東西:他的破壞是為了證明他是征服者,但是他不滿足於向自己證明,還需要向別人證明。因此,黑格爾說,自我意識是雙重運動,一個人為了確定自己是一個自我,需要其他自我的承認。2、黑格爾著名的一節「主人與奴隸」貫穿著自我意識的辯證法。正是由於在生死搏鬥中殺死了對手,原始人才獲得了自我。如果對手沒有勇氣,並要求得到寬恕,那麼就完成了雙重運動:對手不是作為自我而幸存。而是作為奴隸苟活,他只為滿足主人的要求而生活。不過奴隸最初雖然不是獨立的存在,但是,他認識到自己作為勞動者的價值,並且通過逐步獲得的技術而得到主人的承認,最後,只想獨立的主人發現自己依賴他的奴隸。尼採非常重視主人和奴隸的兩種意識。然而,對黑格爾來說,這一節僅僅是下一節「自我意識的自由」的導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