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第8章 一盘散沙 (笔记)

zx 2019-09-19 14:18:47

问题1:华人社会的企业组织形态是什么?

华人产业还持续着其基于家庭纽带的套路。华人家庭提供开创新商业所需要的社会资本,但它同时制造了对于这些企业最重要的结构性限制,这一限制令他们无法演化成可持续的大型企业。

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华人社会的产业结构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企业的小型化。在西方、日本和韩国,随着经济发展,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而非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华人文化中,情况正好相反。

小型企业在香港更是王道,香港因其微小企业所构建的极富有竞争力的市场而享有盛名。

在台湾一直也存在着大型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在石油化工、轮船制造、钢铁、铝业,更近期则是半导体和航空业。…“国有”企业过去一直是台湾经济中最缺活力的部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从20世纪50年开始推动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以小型企业为主的私有商业部分。

问题2:华人社会的网络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规模最大、最有名望的莫过于日本的经连会(keiretsu,在二战前被称为zaibatsu,即财阀),例如住友和三菱集团:都是公司联盟,通常以某一银行为中心,互相持股并且以彼此作为优先合作伙伴。韩国的网络组织被称为财阀(chaebol),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三星和现代。

台湾也有网络组织,但性质却大不相同。它们对于日本和韩国的组织来说在结构上要小许多。台湾商业组织中的平均企业规模要更小,而它们在经济体中的角色也小得多。

问题3:华人家庭企业为什么无法走向专业化管理?信任的作用?

华人社会的家庭主义与信任

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不存在大型企业或者职业经理人。…但这些大型公司依旧是家族式管理,各区域分部往往由坐镇香港或台北的创始人的兄弟、表亲或女婿来主管。

华人社会工业化过程中最让人惊讶的一点是:华人家庭企业在从家庭管理转向专业管理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困难,而这恰恰是企业走向制度化和超越创始家庭生命线的必要步骤。

华人在走向专业化管理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与华人家庭主义的本质密切相关的。华人非常倾向于信任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反之也同样非常不信任自己家族和亲属群体之外的人。

在家庭之外的信任匮乏,致使不相关的人很难组建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商业企业。与日本最为突出的对比是,华人社会不是群体取向的。

“布登勃洛克”现象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企业家精神的逐渐衰落并不是华人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它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被称为“布登勃洛克”(buddenbrooks)现象。而爱尔兰俗语“富不过三代”(shirtsleeves to shirtsleeves in three generations)描述的就是家族兴衰。

美国家族企业则会迅速引进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在公司创始人过世以后,当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公司往往已经完全移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孙辈或许依旧作为大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会积极地参与公司的管理。

在华人文化中,对于外围人的不信任往往使公司无法制度化。

问题4:华人企业世界为什么无法创建大型企业?

在华人企业世界中,几乎没有什么品牌。…他们不愿意发展出职业化管理,而且他们在产销一体化方面面临多重困境,尤其是进入到不熟悉的海外市场——这往往需要雇用有市场营销能力的本地人。…少有企业你能够维系到创建消费者口碑的那一天。

华人企业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以及在因制造过程繁杂而规模收益庞大的行业中就表现欠佳——例如半导体、航空、石油化工等。

问题5:华人世界如何创建大型企业?

对于华人社会来说,有三条路径可以改变其无法创建大型企业的不足。

(1)通过网络组织。华人企业可以通过家庭或个体的关系与其他小型华人企业建立联络,构建相等规模的大型经济。…许多网络组织都利用了家庭以外的亲属关系,例如在中国南方的大型宗族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关系完全不是基于亲属,而仅仅是基于个人信任和合同。)

(2)吸引海外投资。…在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这一举措一直受到严格监管。

(3)通过国家主导或者持有企业。


赞
转发
回应 查看所有回应

> 我来回应

> 去信任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建了个交流群(关于书籍电影音乐摄影)欢迎来分享...(free)

稍稍提一下所谓的低信任社会(子正-含光左卫)

出 信任 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微13078183640)

第9章 “布登勃洛克”现象 (笔记)(zx)

第5章 社会美德 (笔记)(zx)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