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译者: 马爱农
出版年: 2016-7-31
页数: 184
定价: 50
装帧: 平装
丛书: E·M·福斯特文集(2016版)
ISBN: 9787532772292
内容简介 · · · · · ·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重要的成名作。书名取自英国诗人蒲柏一句诗的后半句,故意略去的部分是“蠢人却闯了进来”。作品通过对几段爱情和婚姻的描写,表现了气氛沉闷的英国中产社会与生气勃勃的意大利世俗生活之间的尖锐对立,讴歌的主题是冲破世俗偏见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催发因受传统束缚而“发育不良的心”,勇敢地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作品情节安排整饬而又巧妙,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瞬间情绪和心境的描写和捕捉丝丝入扣、入木三分,是一部世情与人性小说的杰作。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明晰风格。作为著名人道主义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举“理解”与“同情”的大旗,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人与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间“只有连接起来”,人类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要说什么过错。你永远是我的朋友,赫里顿先生。只是不要发意悲心、不要改变、不要承担责任。别再认为我高雅。正是这点令你感到困惑。别再这样认为。” 在他说话的时候,她似乎发生了彻底改变,似乎与优雅或粗俗都不再相干。那具残骸向他揭示了某种不可毁灭的东西这东西是她给予的,也是她永远拿不走的。 我再说一,不要发慈悲心。如果他提出来,我可能会献出我的身体和灵魂。那就是我这支救援小组的结局。可是他自始至终都把我看得高高在上一一看作一位女神。其实我崇拜他的每一す肌肤,他说的每一句话。正是那救了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8页 -
菲利普的目光盯着埃罗勒钟楼,却看到了恩底弥翁的神话。这个女人直到最后都是一位女神。对她来说,任何爱情都不可能是堕落:她站在所有堕落之外。这件事,她觉得这么污浊,他觉得这么悲哀,却仍然是至纯至美的。他现在升华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可以不带遗憾地告诉她,他也是她的崇拜者。可是告诉她有什么用呢?所有美妙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人也喜欢 · · · · · ·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E·M·福斯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讲述几段爱情及其所带来的婚姻的故事 虽说名字和剧情都是妥妥的悲剧,但是福斯特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显然没有留出同情文中角色的时间 主要的笔墨都用在了描写英国中产阶级与所谓“朴素”“生气勃勃”的意大利在巨大的文... (展开)
任何爱情都不可能是堕落

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碰撞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Penguin Classics (2008)7.8分 5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8.1分 386人读过
-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8.8)8.4分 5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7.5分 3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林奕含书柜 (过河卒子)
- 冯涛策划编辑图书目录(2) (judetheobscure)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 (Vik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ARDELLINO 2021-12-05 10:55:29
救命啊为什么英国人(非指作者)可以这么讨厌!!
1 有用 Alice 2020-12-07 18:03:31
译得好极
2 有用 sky liu 2020-10-24 23:51:52
好糙呀,不像《印度之行》那样处处皆是盈满意义的细节。福斯特似乎并不怎么在意笔下的这些人物,每个人或者因缺乏具体的经验而面目不祥,或者进入了某种既定的人物模型——像菲利普这样饶舌又自号越距实则保守的贵族男性,吉诺这样暴躁幼稚的外国年轻人,在小说里已经太多了。《印度之行》则可见福斯特在每一个人物上的精心布置,即便他刻意隐藏自己的用心。最令我失望的是细节。全书唯一一个抓住我的细节在结尾,阿博特小姐说:“... 好糙呀,不像《印度之行》那样处处皆是盈满意义的细节。福斯特似乎并不怎么在意笔下的这些人物,每个人或者因缺乏具体的经验而面目不祥,或者进入了某种既定的人物模型——像菲利普这样饶舌又自号越距实则保守的贵族男性,吉诺这样暴躁幼稚的外国年轻人,在小说里已经太多了。《印度之行》则可见福斯特在每一个人物上的精心布置,即便他刻意隐藏自己的用心。最令我失望的是细节。全书唯一一个抓住我的细节在结尾,阿博特小姐说:“他不是个绅士,也不是基督徒,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他从不恭维我,也不崇拜我。就因为他帅气,这就够了。一个意大利牙医的儿子,长着一张漂亮脸蛋。”这番坦白得惊人的自白好像一束光,第一次照清楚了人物的轮廓,也向读者的内心投射出了某种简单,震惊,也哀伤的真实之影。福斯特毕竟会写。 (展开)
1 有用 享乐猪 2021-04-15 03:44:06
二个死亡事件带来的转折。赫里顿太太为代表的英国贵族阶级的那种伪善、不可一世的高傲。吉诺代表意大利的浪漫、自由。莉莉娅崇尚自由、浪漫却又不得不服从、接受贵族的规则和生活。小说的结构太好了,一直能吸引人看下去。
0 有用 喜梦春桃 2024-03-10 23:40:54 上海
看一群民族、国家、性别优越感爆棚的人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实在不是件享受的事,连个有意思的主角都找不到,每一个人都庸俗无聊透顶,作者要为此承担80%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