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 短评

热门 最新
  • 604 宣廷 2016-04-25 00:28:31

    只是选择的问题。你是想做一个看上去厉害的人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我肯定是选择后者,因为我一直坚定北岛的那句话“伟大的作品和生活有着古老的敌意”。就且假设精英们是一群有资本荒废时光的人吧,他们只能算固有体制下的精英,连美国总统都会遭人质疑,而年轻不谙世事理想又不够坚定的我们,艳羡的也只是精英们的青涩年华罢了,套路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一个人是打造自己,还是锤炼自己的梦想完全出于个人价值观和选择,走捷径的话选择前者,你会有无数的朋友和金钱——你就是品牌啊;而选择后者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光芒,一切外界的声音都是阻挠啊!(做好觉悟:同一时期两者是不可兼得的)。

  • 390 rollaround 2016-07-11 00:11:39

    大约是在这个功利实用的社会里最能引起共鸣的一类书。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谨小慎微不敢犯错不敢坚持自我,一味追求表面的优秀而忽略内心的丰盛,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施舍同情而不是尊重公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春藤的绵羊,在中美两种社会下惊人的相似。身边的好多人,甚至自己都不自觉地落入书里所提及的好多现象里。已经经历过两国的所谓精英教育,而当下最大的take away大概是在生涯的选择和做公益的态度上,选择心中所爱而不是社会所认为的“正确的道路”,遵从内心而不是遵从预设的标准答案;去追求公正而不是同情,去以平等唤醒而不是刻意指导。醍醐灌顶,引以为鉴。唯一的一点遗憾是作者给了许多反思与批判,却始终没有办法给出方案,然而反思本身可能就弥足珍贵

  • 191 泊也 2016-05-08 21:50:45

    想不到美国教育也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作者高屋建瓴,从更深层的社会阶层角度分析教育问题,读完之后更认识到教育尤其不能跟风,要想教育出有主见、能独立批判性思考的孩子,首先就必须做有主见、能独立批判思考的父母。

  • 191 Enjolras 2016-04-14 16:54:04

    前半段还在感叹优秀的人已经开始反思了我却还在纠结努不努力,后半段才发现精英教育的背后其实是一场阶级分层的利己主义的冰冷真相!

  • 300 大头 2016-06-14 17:54:59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 90 面壁者2108号 2016-06-03 13:28:14

    不好意思我就是要打差评,通篇的学究气息,清高地令人尴尬。作者只看到了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绵羊,却看不到这种选择背后的无奈,作为一个象牙塔里的教授,我觉得作者没有这样的资格去评价。

  • 62 阿鱼 2016-05-03 21:02:53

    还没读这书之前,看评论帖子,有人说作者观点偏激。后来,看完书了,觉得说作者偏激的人,是不是理解错作者的观点,或者是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

  • 51 璃人泪@2011 2016-06-12 09:01:35

    不敢苟同…作为一个菜场小学出来的人,恰好认识一波学渣和一波走精英路线的学霸,不能说后者一定比前者优秀,但无论是道德修养、气质、智商、逻辑性、勤奋程度,后者占比明显高于前者,要说是居高临下施舍善意,至少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施舍。教育不平等始终存在,却不曾阻碍真正优秀的人成为精英。不够优秀或者选择不力,不检讨自己,你去怪教育干嘛

  • 50 鱼更 2017-10-29 13:02:23

    作为一个本身就在所谓的“精英大学”待过几年的人,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非常精确地道出了我在入学前、学习中和毕业后对这类大学的系统和里面的一些学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想。非常值得阅读和反思。

  • 46 无趣的乖乖牌 2017-10-28 06:11:29

    一本希望自己能早点读到的书,倒不是说越早读到能少经历些困惑,而是这本书破处了很多心中的迷思和无意识的思维习惯。他是一本写给好学生的书,不是棒喝而是提醒。要与他人建立真诚且深切的联系,保持谨慎清醒的大脑,平凡或者卓越都来自内心的选择。

  • 44 廿五 2016-05-01 17:45:23

    虽然我不在常春藤,也不优秀,但挺符合里边对绵羊的描述

  • 32 胖达叔 2017-04-17 18:35:22

    前半段讲美国那帮只知道学习金融法律咨询但不去思考人生意义和自身真正喜好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后半段重复了精英阶层如何在零和游戏中再生产阶级秩序的问题。核心观点没有亮点,但是人文学科从业者看得酣畅淋漓,推荐给大学生们。

  • 46 a la de la 2017-02-17 10:26:12

    说实话,这教授还好意思做教授?写得散文不散文,学术不学术,思想不思想。居然还引用n多小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个章节没有头绪,主要的论点颠三倒四地重复,毫无建设性的指导。我真是服了。他文字说一人的书名就应该获奖,但他这本书,读者只需要读书名就完全够了。

  • 20 韧勉 2016-07-07 15:07:41

    选题很好,谈温室中的绵羊没有创新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过全书中程内容还是比较生硬,不知是否是翻译之嫌。谈精英教育,乃至是博雅教育之弊,尖锐深刻、鞭辟入里,作者认为精英教育是与社会严重脱钩的。不过反向而言,正是因为精英阶层的全部不都能够延续上流地位,也促成了社会阶层流动,与新鲜血液的融入。

  • 42 口吃老佛爷 2017-10-29 20:22:40

    二十多岁是"带着问号生活的十年"

  • 24 Leo____L 2016-06-19 15:30:57

    哥伦比亚的本科和博士,在耶鲁教学十余年的观察,美国精英大学生沉溺于表面丰富却肤浅的活动,不断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加码,大量选择金融和咨询,忘却内心的追求和方向的选择。名校成了社会阶层的代名词,而苛刻的选人原则明显偏向富人家庭。最终极端精英主义的结果是利己主义,国家高层失去竞争力

  • 22 qiezhuifeng 2016-04-26 18:39:19

    书中对精英教育的某些观点,譬如对大学教育的意义,教师的作用,学生对大学的认识,部分精英环境下成长的人的脆弱性等比较认同,某些观点,譬如,遴选方式的倾斜上,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个人感觉有一些偏激。对于中产家庭,孩子在见识上确实略胜一筹,但因为成长环境的有偏,也导致可能缺失某些贴近真实生活的机会。另外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也多少赞同,但这种标准难以量化,并且对于更加有钱的家庭上,个人认为孩子可能更容易接触到博雅教育。

  • 30 凌家公子 2017-09-24 13:11:39

    学校或者说教育说到底不过就是个基础工具,怎么用是你自己的事情,古人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习,你一边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一边又是既得利益者,那就是作了,简单的例子是你是选择做一个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还是愿意去农村做个赤脚医生?认不清你自己,教育体制说这个锅我不背

  • 23 赫恩曼尼 2018-05-02 19:25:30

    作为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作者的怨气和怒气扑面而来。前半部分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是好的教育?精英教育到底成就了怎样的个人?他们看似不断追求,内里却是空虚和彷徨。为什么会这样?从美国高校的现状可以看出国内高校的影子,问题意识很赞,可惜后半部分落入了掉书袋、说教和政治谴责。

  • 34 安得撸何必呢 2017-01-27 04:45:34

    之所以这么高分,可能是给很多人提供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之所以过得不好都是体制问题都是运气不好,然后可以继续心安理得的浑浑噩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