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朱瑟琳·乔塞尔森(Ruthellen Josselson)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际关系的解析
原作名: The Space Between Us: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译者: 鲁小华 / 孙大强
出版年: 2016-3
页数: 38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528005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际关系的解析
原作名: The Space Between Us: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译者: 鲁小华 / 孙大强
出版年: 2016-3
页数: 38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528005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深刻剖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书,作者朱瑟琳·乔塞尔森博士不仅就如何改善婚姻关系或其他浪漫依恋给出了有益的建议,还提出了一个在情感上对与他人建立紧密联系非常重要的八维度关系模型:
1. 抱持
2. 依恋
3. 激情体验
4. 坦诚相见的确认
5. 理想化与认同
6. 共同性与共鸣
7. 嵌入
8. 照料
书中非常重视人际之间相互的联系与共生共存,尤其对女性的心理世界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探索、研究和分析。所有的案例都来自实际生活,呈现了67个经历不同、背景各异的人的现场访谈,那些深度访谈中流露的真实和隐秘,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极富感染力。
作者简介 · · · · · ·
朱瑟琳·乔塞尔森
著名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得意门生,执业心理治疗师,密歇根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菲尔丁研究生院的心理学教授,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认证,曾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亨利 A. 莫里奖和富步雷奖。
著有《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发现她自己:女性认同发展之路》(1987)等,她还发表了很多关于青少年、女性和叙事的文章。
目录 · · · · · ·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对关系的论述 /1
人们在与他人的关系网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章 渴望的男男女女 /13
人们天生就希望与他人建立更多的联系,比可能建立的还要多,充满痛苦地克服不可避免的孤独感
第三章 抱持 /36
婴儿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是被抱持或被放在地上的感觉
被抱持的体验是感到"双臂环绕"的体验
第四章 依恋 /55
依恋与抱持有关,但又有所不同。在依恋中,我们"坚持前行"并因此感觉不是那么孤独。我们能依恋那些不抱持我们的人,我们也能被那些我们不依恋的人所抱持
第五章 激情体验 /87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身体的绝对渴望及其不可替代性,是生命的重大难解之谜之一
第六章 坦诚相见的确认 /124
在发现别人对我们回应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确认我们自己确实是存在的
第七章 理想化与认同感 /162
理想化是一种吸引我们趋向他人以便拥有他们或者他们的品质的内在心理过程。我们可能会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或者"拥有"(own)某人,从而外在地拥有他们,或者我们满足于认同他们:随心"携带"他们或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而内在地"拥有"他们
第八章 共同性与共鸣 /190
共同性就是从情感角度与另一人同在并合为一体。在共同性中,我们彼此共鸣、辉映
就像两种乐器一样,它们的音符构成了和声
第九章 嵌入 /230
嵌入是其他关系赖以成长的土壤。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总是存在于一个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之中,这种文化背景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同时也是诠释我们经验的大辞典
第十章 照料 /255
我们需要被抱持,不至摔落在地;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需要他人是可靠的依恋对象,当我们处于困境中时,他们会"在那里"等我们……
要满足所有这些需求,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他人
作为回报,我们也出于我们的需要和能力,尽我们所能提供这样的帮助来关心照料他人
第十一章 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289
爱这个词对不同性别的人绝不意味着同样的意思,这是导致男女两性分开的严重误会的原因之一。
第十二章 爱情的注释 /312
我的爱情体验以及爱情需求和你的并不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个高度个体化的爱情"配方",非常独特地混合了和他人联系的8个维度
附录A 关系空间地图和访谈 /323
附录B 维度及其病理学的两极 /331
注释 /332
参考文献 /341
专业词汇表 /355
· · · · · · (收起)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对关系的论述 /1
人们在与他人的关系网中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章 渴望的男男女女 /13
人们天生就希望与他人建立更多的联系,比可能建立的还要多,充满痛苦地克服不可避免的孤独感
第三章 抱持 /36
婴儿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是被抱持或被放在地上的感觉
被抱持的体验是感到"双臂环绕"的体验
第四章 依恋 /55
依恋与抱持有关,但又有所不同。在依恋中,我们"坚持前行"并因此感觉不是那么孤独。我们能依恋那些不抱持我们的人,我们也能被那些我们不依恋的人所抱持
第五章 激情体验 /87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身体的绝对渴望及其不可替代性,是生命的重大难解之谜之一
第六章 坦诚相见的确认 /124
在发现别人对我们回应的过程中,我们就能确认我们自己确实是存在的
第七章 理想化与认同感 /162
理想化是一种吸引我们趋向他人以便拥有他们或者他们的品质的内在心理过程。我们可能会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或者"拥有"(own)某人,从而外在地拥有他们,或者我们满足于认同他们:随心"携带"他们或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而内在地"拥有"他们
第八章 共同性与共鸣 /190
共同性就是从情感角度与另一人同在并合为一体。在共同性中,我们彼此共鸣、辉映
就像两种乐器一样,它们的音符构成了和声
第九章 嵌入 /230
嵌入是其他关系赖以成长的土壤。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总是存在于一个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之中,这种文化背景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同时也是诠释我们经验的大辞典
第十章 照料 /255
我们需要被抱持,不至摔落在地;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需要他人是可靠的依恋对象,当我们处于困境中时,他们会"在那里"等我们……
要满足所有这些需求,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他人
作为回报,我们也出于我们的需要和能力,尽我们所能提供这样的帮助来关心照料他人
第十一章 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289
爱这个词对不同性别的人绝不意味着同样的意思,这是导致男女两性分开的严重误会的原因之一。
第十二章 爱情的注释 /312
我的爱情体验以及爱情需求和你的并不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个高度个体化的爱情"配方",非常独特地混合了和他人联系的8个维度
附录A 关系空间地图和访谈 /323
附录B 维度及其病理学的两极 /331
注释 /332
参考文献 /341
专业词汇表 /355
· · · · · · (收起)
喜欢读"我和你"的人也喜欢 · · · · · ·
- 人际关系心理学 8.1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9.3
-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7.3
- 天生赢家 9.1
- 家庭与个体发展 8.6
- 唤醒敬畏 7.3
- 隐性繁荣 7.1
- 依恋三部曲•第一卷 依恋 8.7
- 我好-你好 8.4
我和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我和你,在关系中成长
我和你,在关系中成长 ——记《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 文/张素闻 南怀瑾老师在《论语别裁》里,别开生面地将“仁”理解为“二人”,两个人,“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
(展开)
要独立,也需要你(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会近期的书目具有很强的内在统一性,大多旨在打通读者们理性思考的阀门:徐贲老师《明亮的对话》着重于对公民公共说理的技巧训练;桑德尔教授的《公正》一书,对种种道德伦理困境进行了左右互搏式的观点碰撞,大大提升读者的思辨能力;尼尔布朗教授的《学会提问》,教会人... (展开)我和你,为何相聚又别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为书摘 到底怎么回事?人们既想保持密切联系,又想互相保持距离。所有这一切,我和你都不知道缘由, 但肯定有一些原因和联系可供追寻,某种程度上我却无法为他命名。 Chapter 3 抱持 在人们需要彼此的所有方式种,抱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不明显并且最难描述的。抱持... (展开)书是好书,但是翻译的其烂无比!
本来值5星的书,给烂翻译毁了。可能和这两位专业知识,翻译水平有限有关,书中大量翻译不通的地方,甚至还有很多超长句翻译。读起来有机翻的感觉。高度怀疑这两货色是只是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总之,能够感觉工作及不认真负责。
(展开)
《我和你》读书笔记:求同存异的共同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本结构 全书共12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共2章,概述了人类关系以及为什么男男女女们始终对它感兴趣。人一旦离开母体,就无法与另一个人在身体物理空间上连接在一起,“关系就成了能够克服我们之间距离的唯一方式”,“人际间生活就是一种建立联系的努力,通过建立联系... (展开)要独立,也需要你(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CH8 共同性与共鸣 1.共同性就是从情感角度与另一个人同在并合为一体 2.在共情式的回应中,一个人接受、保留或反馈另一个人的体验,而把他自己的反应和体验搁置一旁。但是在共同性中,双方都要参与到彼此的体验当中,要识别出彼此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融进自己的体验当中。 3.文化... (展开)要独立,也需要(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鉴于本书翻译上的蹩脚,本篇笔记大部分为提炼,融合了个人的理解。 CH4 依恋 1.依恋具有实体性,必须有个人存在,依恋具有特定性,依恋的是某个特定的人,别人都不行。依恋是主动的,同时是一个过程,对方回应的一致性(甚至是负性的回应),给人以安全感,使得依恋得以产生。...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0分 16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华章管理新书—企业管理 (华章经管)
- 华章心理新书推荐!! (华章分社)
- 拆书学院「梦想赋能班」学习书单 (拆书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和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eta小酒壶 2021-12-19 18:03:48
我的阅历不足以点评这本书,但遇到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真幸运,想要更多的了解朱瑟琳和她的世界。
3 有用 恶魔宝宝 2017-12-29 12:03:53
今年超爱的一本书,理论与案例也能给人抚慰。
0 有用 咸鱼壮壮 2022-03-18 20:23:43
翻译还是有所欠缺,但内容还是收获良多。近一年的读书会跟下来,开始前没有亲密关系,如今要结束了还是没有亲密关系,理论到实践确实还是漫漫之路。很多对于关系的思考想要与之分享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耐心倾听去讨论的人,确实差异甚多难以弥合,却也依然是深深渴望与期待。
1 有用 刘素 2017-04-19 15:02:51
还不错。从8个维度讨论人际关系
14 有用 朱桂英 2018-04-07 19:02:58
可以视为马丁·布伯的《我和你》的世俗生活版。因为曾经带领一个团队,经常不得不承受被周围人“理想化”的过程,终于明白为何自己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觉:理想化提供了两种人际回应,要么我们就去试图拥有和控制这个被我们理想化的人,要么就试图通过认同的方式变得像那个人。一旦被理想化(或者被爱),我们的品性(很多是被想象出来的品性),就被定位在别人希望别人能够拥有的范围内。这毕竟不是一种坦诚相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