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所有煩惱都始於無謂的反應。」
佛陀在2500年前就已經提醒我們:
面對外界的騷動和目光,要學會「已讀不回」!
現在就開始練習,讓力量湧現,讓內心堅毅,自在而幸福。
◎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
「簡直就是生存之道的課本!」「比什麼勵志書都棒!」讀者超熱烈推薦!
人生一點也不輕鬆,
但只要學會「不做無謂的反應」,
就能根本解決所有的煩惱。
一位相信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的僧侶,
帶你不隨環境起舞,擁抱隨心自在的人生!
聽別人說你,就忍不住反擊?
經常在FB、LINE或社群網站上按讚、回應或貼圖?
是否每天都有許多無謂的「反應」,任由心緒波瀾起伏?
所有煩惱都始於自己的「反應」────理解這一點,正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有日本「東大名僧」之稱的草薙師父,立志傳揚「有助改善生活」的佛教思考法。他相信,只要每天練習「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
「所有煩惱都始於無謂的反應。」
佛陀在2500年前就已經提醒我們:
面對外界的騷動和目光,要學會「已讀不回」!
現在就開始練習,讓力量湧現,讓內心堅毅,自在而幸福。
◎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
「簡直就是生存之道的課本!」「比什麼勵志書都棒!」讀者超熱烈推薦!
人生一點也不輕鬆,
但只要學會「不做無謂的反應」,
就能根本解決所有的煩惱。
一位相信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的僧侶,
帶你不隨環境起舞,擁抱隨心自在的人生!
聽別人說你,就忍不住反擊?
經常在FB、LINE或社群網站上按讚、回應或貼圖?
是否每天都有許多無謂的「反應」,任由心緒波瀾起伏?
所有煩惱都始於自己的「反應」────理解這一點,正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有日本「東大名僧」之稱的草薙師父,立志傳揚「有助改善生活」的佛教思考法。他相信,只要每天練習「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不友善的事物作出反應」「用正確的思考方式來解決煩惱」,就能讓人生更加安寧、滿足又幸福。
停止判斷「好、壞」「喜、惡」
任何時候都「不否定自己」
「追求心」讓人反覆滿足和不滿足,製造出輪迴的洪水
巧妙擺脫妄想,「活用」欲望
三大煩惱──其實是超便利的「工具」?
作者简介 · · · · · ·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
1969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國中中輟之後,16歲時離家遠赴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他一面工作,一面探討「生存之道」,之後追隨印度佛教指導僧侶──佐佐井秀嶺師父,在印度剃度出家,皈依佛門。曾至緬甸和泰國的僧院及大學學習經典、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
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一種宗教。多彩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種主題的「成人私墊」、導入肢體動作的「坐禪練習」等,開創各種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淺顯易懂而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題甚獲好評,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以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增加。
特色為:
․沒有宗派、寺廟、家庭的單純「出家僧侶」。
․不實際探討佛教,以不談論「屬於宗教的佛教」為方針。...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
1969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國中中輟之後,16歲時離家遠赴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他一面工作,一面探討「生存之道」,之後追隨印度佛教指導僧侶──佐佐井秀嶺師父,在印度剃度出家,皈依佛門。曾至緬甸和泰國的僧院及大學學習經典、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
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一種宗教。多彩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種主題的「成人私墊」、導入肢體動作的「坐禪練習」等,開創各種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淺顯易懂而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題甚獲好評,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以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增加。
特色為:
․沒有宗派、寺廟、家庭的單純「出家僧侶」。
․不實際探討佛教,以不談論「屬於宗教的佛教」為方針。
․思想的基礎為「原始佛教」(佛陀所傳播的合理的思想與冥想法)。
部落格:http://genuinedhammaintl.blogspot.jp
聯絡方式:koudounosato@gmail.com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反應之前「先理解」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單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明快處方箋」讓一切應刃而解
工作上、人際間的煩惱,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反應之前「先理解」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單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明快處方箋」讓一切應刃而解
工作上、人際間的煩惱,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兩千五百年前的智慧對「當前的問題」也有幫助
著眼於問題的「原因」
佛陀用「激流」比喻真實人生
如何與「不滿足之心」相處?
「即使如此,到底有什麼意義?」
由「苦惱」變成「希望」的一天
只要「確實觀察」內心狀態
(1)用語言確認內心的狀態
(2)體會身體的感覺
(3)在腦海裡分類
巧妙擺脫妄想的方法
養成一面走路,一面「清理內心」的習慣
三大煩惱——其實是超便利的「工具」?
第二章 不判斷好壞
你常作「無謂的判斷」嗎?
停止判斷「好、壞」「喜、惡」
「假裝了解」讓你開心嗎?
「判斷」有時是劇毒
心要像「潺潺流動的小河」
不要誤認「不存在」的東西「存在」
放下痛苦的方法
要小心名為「慢」的心病
只要想「對你是否有幫助」就好
試著擺脫「我是對的」這種想法
從「不自覺地下判斷」中解脫
(圈1)「啊,我作了判斷。」——發現判斷的語言
(圈2)思考「自己是自己」
(圈3)立誓「成為坦率的人」
任何時候都「不否定自己」
會生出怒氣的是「自己」
練習「恢復自由的心」
(圈1)到戶外一步一步走走路
(圈2)環視遼闊的世界
(圈3)「我肯定我自己。」
停止判斷之後,人生即可順利展開
如何培養「真正的自信」
「需要自信」是完全「不合理」的
「什麼是現在能做的事?」
擺脫「現在非努力不可」的想法
只要「先累積經驗」就好
第三章 不因負面情感影響而受害
不升高情感,也不壓抑情感
首先來「整理」人的煩惱
不作反應是「最大的勝利」
「推給對方」是人際關係的根本
這樣就能「將煩惱減半」
為何黑道也會流下男兒淚?
如何與棘手的人相處?
不「判斷」別人的事
「忘記」過去——不要「對記憶作反應」
對方永遠是「初次見面的人」
與對方「一起來理解」
佛教所思考的「人生方向」
大原則——只在乎內心「快」的反應就好
啊?追求欲望也沒問題嗎?!
「活用」欲望
增加內心的「快」,減少「不快」
第四章 脫離他人的視線,「恢復自由」
不要隨他人的評價起舞
「在意他人目光」的真正原因
不要接受「頭腦的胡思亂想」——妄想
把不打算確認的事拋諸腦後
與鬱悶的人「保持距離」
為什麼「總是焦慮不安」?
如何不讓憤怒變成「結生」
一舉消除多年煩惱的方法
不再比較。專注於自己的事情!
「比較」是不合理的思考方法
什麼是一定能實現目的的「正確的努力」?
改善、專注、滿意——禪寺「勞務」的效用
「專注於本身事務」的禪的智慧
何為「無心地工作」和「盡心地工作」?
第五章 「正確競爭」
競爭或許是「妄想」
了解競爭的「機制」
誤解「勝利滋味甜美」
沒有「完全勝利者」,因此⋯⋯
競爭前先「準備」
禪僧的教導:「不如閉上眼睛來觀察」
若是佛陀,他會說:「趕快醒來!」
準備「正確的動機」
能圓滿解決人際關係的「四無量心」
製造「值得稱讚的人生」的基礎
世界因為「大家一起努力」而改變
慈、悲、喜、捨的「強大力量」!
「希望有助於他人」
注意「五個阻礙」
阻礙人生的「注意要點」
每天成長——「五個阻礙」的因應方法
人生=「正確的努力減去五個阻礙」
從「失敗了」的想法中解放出來
「現在進行式的」嫉妒,「過去式」的自卑
照顧腳下——只看好自己的腳下
「自己有其他角色」的可能性
「生於世上,但不受世上汙染」
終章 抱持思考的「基準」
「恢復」正確的心!不論多少次
如何達到「人生這樣就能滿足了」的安穩狀態
人生的可靠「依託」——正法
「首先要靠自己!」——佛陀的嚴詞提醒
踏出、回歸、持續走下去
始終不忘記「正確的方向」
佛陀其實是超負面的思考?
以「最高的領會」為追求目標
「信賴」自己的人生
任何煩惱都能克服
「一定能抵達終點」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不反應的練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不反應的練習"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反應的練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9 条 )

蹭热度,蹭出了一番道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7年年末时分,一夜之间,“佛系”成了热门词汇,微博,知乎,豆瓣,贴吧,各大社交平台的大家都在调侃,什么是佛系?为什么是佛系?其实佛系这个词最初的起源是日本,但并不是我们传统以为的那种,跟佛教有关联的感觉,只不过是“佛系”说的是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人生态度和观... (展开)
正确的理解,适当地放下,方能接近解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那天,与二姐聊天。她说到她经常去做义工的庙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多年“信佛”却仍然不能脱俗,成天计较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为了某人干活累了开了一个比较大的西瓜而没开摆在眼皮底下的小西瓜而抱怨,或是向香客索要好处,还会说如果不听菩萨的话菩萨就会不高兴之类的。我想起... (展开)
生活方法论不是佛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刚拿到这本书《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名字,加上时下流行的时尚装帧,心想,这鸡汤挺与时俱进啊,追热点不容易…… 翻开书页彻底重构刚才的想法😂,作者是日本有名的僧侣草薙龙瞬,问了学日语的朋友,日文书名直译过来应该是“不反应的练习”,这也是书的开篇所... (展开)
这一代人很独特——佛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有两股新的热潮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其中,第一个就是70、80年代的那一批人,大家都开始“油腻”起来了。另一个是我们90年代,大家开始“佛系”起来了。这种潮流展现出来的就是,我们这个年代人的特征。今天,和大家来谈谈佛系吧! 人生总与痛苦相伴,烦恼总是如影随... (展开)
佛系:用佛教知识改变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惜春姑娘出家做尼姑去了,有人觉得她不近人情,我倒是觉得她冷眼旁观,看清了很多道理,最后落得个清净也是极好的。从2017年,我就在网络上看到大家都说佛系青年,佛系生活,隐约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的充裕,安全感的增加,人们觉得佛系是一种顺势而为... (展开)
佛系人生 ——《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认清 “我们一直生活在烦恼里”的现状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本令我“情绪能够得到平定”的书,第一次是在书店偶然看见了,书名极具诱惑力,对于当时处于心情低谷期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药草”。打开书本,这位老先生在前言就用谈心的语气,理性的告诉我们根源所在... (展开)> 更多书评 7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7.4分 23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2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不反應的練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ilence-Orange 2025-04-19 21:33:50 上海
这是一本在自己当下境况里很适合打开的书,选择的过程甚至比读的过程更关键。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就是突然很多卡壳的地方都能够慢慢打通,不管是理解还是行动。 要跟自己内心和身体产生“真实链接”,这是需要时间精力以及不断努力、不停挫败、吸取教训和重新来过等等。 也很喜欢里面关于“食物”的比喻,第三部分收获最大,我肯定我自己!妄想无须确认!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0 有用 菜是原罪 2024-10-14 21:12:30 美国
amazon上超万的书籍,一个佛陀。开悟的人写的书籍。2/1/24。时隔半年以后把书读了,是本好书,但是操作却不易。可以看出来作者深入浅出地把内容表达出来了。10/14/24
1 有用 looppool 2025-02-07 11:44:38 加拿大
给我很多启发!直白地指出了很多痛苦的来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从开始看这本书时就觉得变得更开心了!以后也许会二刷,最喜欢前四章,最后两章对我来说有一点点逻辑断裂和升华 所以读一会就要和gpt讨论半天。
0 有用 小松悠 2018-01-02 20:16:42
暂且用不到的书
3 有用 尹霂冉 2024-02-02 10:48:27 北京
光看书名大部分会有第一个问题:不反应是不是一种冷漠?当然不是,书中说了人要有“慈、悲、喜、捨”四种品格,其中的“悲”就是对众生的苦难要有同情怜悯之心。但问题是,很多人看到的并不是众生的苦难,他只不过是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也就是说,他所做的反应不是根据现实,而是主观的,这种反应大概率会造成更多的攻击。在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时,首先出于自己的恐惧出于当下自己的已知才应对的。我们不去论事情的对错,只观察自己,... 光看书名大部分会有第一个问题:不反应是不是一种冷漠?当然不是,书中说了人要有“慈、悲、喜、捨”四种品格,其中的“悲”就是对众生的苦难要有同情怜悯之心。但问题是,很多人看到的并不是众生的苦难,他只不过是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也就是说,他所做的反应不是根据现实,而是主观的,这种反应大概率会造成更多的攻击。在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时,首先出于自己的恐惧出于当下自己的已知才应对的。我们不去论事情的对错,只观察自己,因为我想影响事情的发展,所以我格外地用力,这份“格外地”用力就会容易偏离现实。就像父母会恐吓孩子,你乱跑就会被人贩子抓走!如果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用这种这种夸大的、贩卖焦虑地方式去表达,那么久而久之,我的整个人都会偏离现实,无论这是不是我的初衷。人一旦偏离现实,就会有无力感,活在虚妄的焦虑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