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和好天气》的原文摘录

  • 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未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查看原文)
    sparks 3赞 2020-06-15 16:57:05
    —— 引自章节:豆腐/ 汪曾祺/125
  •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烧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侯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著入口,三春不忘。 (查看原文)
    Sylvia 1赞 2022-05-07 13:41:02
    —— 引自章节:豆腐/ 汪曾祺/125
  • 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蓬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就地取求很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查看原文)
    Sylvia 2022-04-28 15:21:28
    —— 引自章节:藕与莼菜/ 叶圣陶/35
  • 蒙古人非常好客,有人骑马在草原上漫游,什么也不带,只背了一条羊腿。日落黄昏,看见一个蒙古包,下马投宿。主人把他的羊腿解下来,随即杀羊。吃饱了,喝足了,和主人一家同宿在蒙古包里,酣然一觉。第二天主人送客上路,给他换了一条新的羊腿背上。这人在草原上走了一大圈,回家的时候还是背了一条羊腿,不过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 (查看原文)
    张空空 2018-02-13 15:31:32
    —— 引自第82页
  •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列。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查看原文)
    Siaaa゜ 2020-02-23 15:58:50
    —— 引自章节:喝茶/ 鲁迅/103
  • 扬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扬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日:“扬花萝ト”。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 萝ト极鲜嫩,有甜味,富水分。自离家乡后,我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ト。或者不如说自我长大后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萝ト。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16 04:11:00
    —— 引自章节:萝卜/ 汪曾祺/27
  • 豆腐的确也是极乐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16 04:17:33
    —— 引自章节:喝茶/ 周作人/1
  • 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底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罹得这样浩白了,オ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16 14:22:36
    —— 引自章节:藕与莼菜/ 叶圣陶/35
  • 因为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16 14:22:36
    —— 引自章节:藕与莼菜/ 叶圣陶/35
  • 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牽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牽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16 14:22:36
    —— 引自章节:藕与莼菜/ 叶圣陶/35
  • 春饼的妙处在于它的综合效应。 表面上是混合物,八样东西,放在薄饼里,裹,吃起来居然味道全变,神了。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24 04:05:30
    —— 引自章节:春饼/ 舒乙/59
  • 在我看来,只要栗子品种过硬,或蒸或煮或烧或炒,当不失天生丽质。 好比我所倾倒的那些会做文章的人,问津国事也好,坊间笑谈也好,乃至捻草捉虫,都能直抵个中三味。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30 00:47:06
    —— 引自章节:炒栗情缘/ 舒婷/87
  • 我早听祖母说过:能用发酵、发霉的方法来做出异味食品的一定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譬如西方人酷嗜奶酪制品等就是古老文化的结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更喜欢我们的传统豆制品,尤其是腐乳类的佐餐小菜更是我最爱的恩物,母亲每年都要多次制作她拿手的“霉豆腐”。 (查看原文)
    メメメ子ちゃん 2020-05-30 00:53:11
    —— 引自章节:腐乳•窝头议/ 吴祖光/95
  • 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ト,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可惜也。 (查看原文)
    白河 2022-01-07 15:07:33
    —— 引自章节:喝茶/ 周作人/1
  • “社员”和“干部”同时开饭。社员在北食堂,部在南食堂。北食堂还是红高梁併子,甜菜叶子汤。北食堂的人闻到南食堂里飘过来的香味,就说:“羊肉口蘑悄子蘸莜面,好香好香!”“炖肉大米饭,好香好香!”“黄油烙饼,好香好香!”萧胜每天去打饭,也闻到南食堂的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是香,闻着这种香味,真想吃一口。 回家,吃着红高梁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 他们开会。” 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 “他们是干部。” “干部为啥吃黄油烙饼?” “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梁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有动过的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声:“奶奶!” 妈妈的眼睛里都是泪。 (查看原文)
    白河 2022-01-07 15:07:33
    —— 引自章节:黄油烙饼/ 汪曾祺/7
  •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查看原文)
    Sylvia 2022-04-28 09:18:47
    —— 引自章节:喝茶/ 周作人/1
  •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地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查看原文)
    Sylvia 2022-04-29 09:13:20
    —— 引自章节:吃瓜子/ 丰子恺/65
  • 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也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查看原文)
    Sylvia 2022-04-29 09:39:50
    —— 引自章节:手把肉/ 汪曾祺/79
  • 只要栗子品种过硬,或蒸或煮或烧或炒,当不失天生丽质。好比我所倾倒的那些会做文章的人,问津国事也好,坊间笑谈也好,乃至捻草捉虫,都能直抵个中三昧。 (查看原文)
    Sylvia 2022-04-29 10:11:10
    —— 引自章节:炒栗情缘/ 舒婷/87
  • 我必须注意选择,选那较大、较厚、而形状平整的瓜子,放进口里,用臼齿“格”地一咬;再吐出来,用手指去剥。幸而咬得恰好,两瓣瓜子壳各向两旁扩张而破裂,瓜仁没有咬碎,剥起来就较为省力。若用力不得其法,两瓣瓜子壳和瓜仁叠在一起而折断了,吐出来的时侯我就担忧。那瓜子已纵断为两半,两半瓣的瓜仁紧紧地装塞在两半瓣的瓜子壳中,好像日本版的洋装书,套在很紧的厚纸函中,不容易取它出来。这种洋装书的取出法,现在都已从日本人那里学得,不要把指头塞进厚纸函中去力挖,只要使函口向下,两手扶着函,上下振动数次,洋装书自会脱壳而出。然而半瓣瓜子的形状太小了,不能应用这个方法,我只得用指爪细细地剥取。有时因为练习弹琴,两手的指爪都剪平,和尚头一般的手指对它简直毫无办法。我只得乘人不见把它抛弃了。在痛感困难的时侯,我本拟不再吃瓜子了。但抛弃了之后,觉得口中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会引逗我再吃。我便不由得伸起手来,另选一粒,再送交白齿去咬。不幸而这瓜子太燥,我的用力又太猛,“格”地一响,玉石不分,咬成了无数的碎块,事体就更糟了。我只得把粘着睡液的碎块尽行吐出在手心里,用心挑选,剔去壳的碎块,然后用舌尖舐食瓜仁的碎块。然而这挑选颇不容易,因为壳的碎块的一面也是白色的,与瓜仁无异,我误认为全是瓜仁而舐进口中去嚼,其味虽非嚼蜡,却等于嚼砂。壳的碎片紧紧地嵌进牙齿缝里,找不到牙签就无法取出。碰到这种钉子的时候,我就下个决心,从此戒绝瓜子。戒绝之法,大抵是喝一口茶来漱一漱口,点起一支香烟,或者把瓜子盆推开些,把身体换个方向坐了,以示不再对它发生关系。然而过了几分钟,与别人谈了几句话,不知不觉之间,会跟了别人而伸手向盆中摸瓜子来咬。等到自己觉察破戒的时侯,往往是已经咬过好几粒了。这样,吃了非戒不可,戒了非吃不可;吃而复戒,戒而复吃,我为它受尽苦痛。这使我现在想起了瓜子觉得害怕。 (查看原文)
    Colorjam 2022-12-01 13:42:57
    —— 引自章节:吃瓜子/ 丰子恺/65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