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和晚期罗马是中西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变迁与整合期,而崛起中的佛教与基督教则是其中的亮点。在大致相仿的时间段和历史背景下,两大宗教的翻译传播有何特征与共性?这正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从文化史角度看,佛教与基督教不仅要通过文本翻译实现语言的转换,更要通过注疏、阐释和创作等一系列语言活动进行思想文化体系的跨文化移植,在新环境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融合。研究据此线索,围绕注经、解经、立经等活动开展中西对比,探究这些活动的形式、内容及观念与译事、译文和译观的相互作用,对这段文化翻译史做出新的解读。本书适用于翻译、语言、历史、宗教、哲学、传播等领域的学者和读者,也可作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1 有用 L'anonymat 2023-06-09 13:32:54 陕西
分析了大致同一时代下中国与地中海文明的注疏、翻译活动与修辞观念。翻译活动要求综合语言形式的解释(训诂/字义解经)与寓意、意旨的解释;从属不同语系的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活动面对直译与意译的抉择;译文校对从多种译本合参合校(如Origen的六合参本)到直接根据原文校对;最后是修辞引发的文与质之争。不过这本书关于南北僧团和晚期古典文学的论述似乎还可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