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诗学》的原文摘录

  • 不少有关宇宙的文章中插入了德文的太阳和月亮,这些文章依我个人看,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奇怪的阴阳性颠倒,使太阳成为阴性而月亮却是阳性。当语法学规定形容词不得不阳性化配合月亮时,法国的梦想者难免产生这样的印象:他对月亮的梦想开始落入歧途。 (查看原文)
    折耳刺猬 6赞 2022-04-01 20:26:4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追寻梦想的梦想词的梦想者..............
  • 方法、方法,你要求我什么呢?你确知我已吃下无意识之果。----儒尔·拉福格《传奇式的美德》 所有那一切既不是一个城,也不是一座教堂,也不是一条河;既不是颜色,也没有光,也没有影;那是梦想。我长久地停留着一动也不动,任凭这不可表达的整体,在天空的静谧及这一时辰的忧郁中慢慢地渗透入我的身心。我不清楚心中萦绕着什么,也不能将之表达出来,那是难以名状的时刻,我身心中好像某种东西开始入睡,而某种东西正在苏醒。---雨果 对书的特性的最好证明,在于它既是一个潜在的现实,又是一个现实的潜在。 从清晨开始,对着堆积在我桌上的书,我向阅读之神为贪馋读者祈祷:“今天请赐给我们,我们每天的饥饿……” 当人深入梦想时,会永远无休止地开始。诺瓦利斯曾写道:“任何实际上的开始都是第二时刻。” 童年是存在的深井。 弗朗兹·海伦斯写道:“童年并不是在完成它的周期后即在我们身心中死去并干枯的东西。它不是回忆,而是最具活力的宝藏,它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丰富我们不能回忆童年的人。不能在自我身心中重新体会童年的人是痛苦的,童年就像他身体中的身体,是在陈腐血液中的新鲜血液:童年一旦离开他,他就会死去。” 弗朗兹·海伦斯:气氛是事物与人物的回响。 我深深呼吸着空气/那么多的阳光使人变得厚实/而为满足更大的渴望/呼吸时间在其中呼吸的空气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1赞 2018-06-21 11:36:51
    —— 引自第1页
  • 我所有的梦想都对偶化了。 词可能是一次黎明,甚至是可靠的隐蔽处。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1赞 2019-02-15 13:14:52
    —— 引自第62页
  • 我乐于知道在法语中河流的名称一般都是阴性。这是多么自然!唯有奥布河和塞纳河、莫塞尔河和卢瓦尔河才是我喜爱的河流。罗讷河及莱茵河对我来说都是语言中的妖怪。 这只是我对词的梦想的第一例。因为,只要我有幸能拥有一本字典在手,我总会几小时、几小时地任凭词的阴性来吸引我。我的梦想追随着柔和的音调变化。词中的阴性加强了说话的幸福。但是这必须具有某种对缓慢的音调的喜爱 这不总是如人们所想的那么容易。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9-02-11 00:16:51
    —— 引自第39页
  • 当某些词义由人性演变到神性时,由明确的事实演变为梦幻时,词即得到了意义的某种厚度。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9-02-15 13:03:18
    —— 引自第47页
  • 正如在绘画中绿色能使红色“歌唱”,在诗歌中阴性词能给阳性存在增添优雅。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9-02-15 13:07:33
    —— 引自第43页
  • “阳性词尾占据了统治地位,使文章气势以沉闷生硬而告终,既无灵活性也无共鸣。法语所具有的那种加速往前奔去并一头栽在最后音节上的缺点,在此未得到任何补救。这位作家好像忽略了阴性词尾所起的气球作用,忽略了插人入句巨大的翅膀,那不仅不会使句子拖沓沉重,反而使之飘逸轻快,在句子言不尽意时绝不让它着地。” (查看原文)
    哇嘎哩贡 2019-02-15 13:11:54
    —— 引自第56页
  • 谁享有这种具体安宁,身心均浸沐在梦想的平静中的具体安宁,他就能理解乔治・桑提出的悖论的真实性。她说:“白昼注定要使我们在黑夜之后恢复安宁,换言之,清醒的白日梦想注定要使我们在夜梦之后恢复安宁。”2因为睡眠中的休息只能解除身体的疲劳。睡眼中的休息不总是使心灵得到安宁,而且很少使心灵得到安宁。夜里的安宁不属于我们它并非我们的存在本身的财富。睡眠在我们身心中开设了一个幽灵客。我们必须在每日清晨扫除重重阴影;必须用精神分析的棍棒驱逐那些滞留的来客,甚至在深渊底撵走某些另一时代的怪物、龙蛇,及所有那些未消除的及不可能消除的、凝固为阳性及阴性的动物的东西。 相反,白日的梦想却享有一种清醒的平静。即使它染上优郁的色彩,那也是令人安宁的忧郁,使我们的安宁延续不断的、和蔼可亲的忧郁。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清醒的安宁就是没有焦虑的单纯意识。但是假若梦想没有生活的温馨形象使之充实,没有幸福的幻想使之丰富,那梦想将不能持续。梦想者的梦想足以使整个字宙进入梦想。梦想者的安宁足以使行云流水、徐徐清风进入安宁。在一部向往安宁的佳作开篇,亨利・博斯科写道:“那时侯我感到很幸福,从我的乐趣中呈现出来的,无不是清澈的流水、枝叶的低语、芬芳的轻烟、山谷的轻风。”因此,梦想不是精神的虚空。它更是那感受到心灵充实的、时刻所赐予的礼物。 (查看原文)
    低音山脉 2021-08-06 17:03:1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追寻梦想的梦想“阿尼姆斯”与
  • 于是,在最孤独的梦想中,当我们回想起已经消逝的人,当我们将我们热爱的人理想化,当我们在阅读中有足够的自由作为男人或女人而生活时,我们感到全部生活变为双重化的过去变为双重的,所有的人在将他们理想化时变为双重的,而世界呈现出所有我们幻想的美。 (查看原文)
    罔两 2021-09-04 18:54:31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追寻梦想的梦想“阿尼姆斯”与
  • 但是,梦想并不讲述故事。或者说,至少有一些如此深沉的梦想,一些有助于我们如此深深地沉入自己的梦想,致使我们摆脱了我们的历史。它们使我们从名字中得以解放。这今日的孤独,使我们复归于最初的孤独。那最初的孤独孩子的孤独,在某些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于是,整整一生都倾向于诗的梦想,倾向于明了孤独的代价的梦想。孩子通过成年人认识到苦难。在孤独中,他能缓解他的苦恼。当人类世界让他安宁时,孩子感到他是宇宙的儿子。因此,在孤独中,一旦成为梦想的主宰,孩子即享有梦想的福,在以后将成为诗人的幸福。我们怎能不感到在梦想者的孤独与童年的孤独中有一种交流呢?倘若说在宁静的梦想中,我们时常追随将我们复归于童年的孤独倾向,这并非姑妄言之 (查看原文)
    罔两 2021-09-04 18:59:1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向往童年的梦想...................
  • 气味!这是我们与世界融合的第一见证。人在闭上眼时就能产生对过去气味的回忆。过去,人闭上眼以品味回忆的深度。因此闭上眼,人立即开始了梦想。在一次安宁的梦想中畅快地梦想、单纯地梦想,人会再找到对这些气味的回忆。令人喜爱的气味在过去和现在一样都是亲切感的中心。某些记忆是永远忠于这种亲切感的。诗人将给我们提供关于这些童年时代的气味的见证,这类气味在童年的所有季节中弥漫。 (查看原文)
    罔两 2021-09-04 19:14:1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向往童年的梦想...................
  • 形而上学者时常谈到“向世界开放”。但是听他们说,好像只需拉开帷幔,就能立即在一次灵光启示下面对世界。假若我们更多地注意富于诗意的梦想,我们多少会得到一些形而上学的具体经验。向客观世界开放,进入客观世界,构造一个我们认为是客观的世界,这是只能由实证心理学科来撰写的漫长步骤。但是,这些通过上千次的更正以构建一个稳定的世界的步骤,却使我们忘记了那最原始的开放所发出的绚丽光彩。具有诗意的梦想,能赋予我们所有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诗的梦想是一种宇宙的梦想。它朝着一个美的世界开口,朝着一些美的世界开口。它赋予我一个非我,这非我是我的财富;我的非我。正是这我的非我使梦想者无限欣喜,它是诗人让我们与他共同享有的。对于进入了梦想的我来说,正是这我的非我使我体验到生存于世界的信心。面对真实的世界,人们能在自己身上发现那忧虑的本体存在。那时他们感到被抛到世界上,被抛到消极无人性的世界里,这时的世界是毫无人性的虚无。这时,我们的现实机能使我 们不得不去适应现实,不得不把自己作为某种现实建立起来,去制造某些本身就是现实的作品。但是梦想就其本质而言,不正是要把我们从现实的机能中解放出来吗? 18 (查看原文)
    商羊 2021-12-01 07:16:48
    —— 引自章节:导言............................
  • 在房屋的庇护下,回忆不断地再涌现出来,宛如存在散发的光辉,而不像凝固的图画。弗朗兹·海伦斯对我们吐露真情:“我的记忆力脆弱,我很快忘记了轮廓与特征,只有旋律留在我心中。我记不清物体,但是我不能忘记气氛,气氛是事物与人物的回响。”弗朗兹・海伦斯的回忆是诗人的回忆。 (查看原文)
    低音山脉 2021-12-08 23:29:2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向往童年的梦想...................
  • 相反地,积极的生活、被现实作用鼓动的生活,却是一种我们身内外的支离破碎的生活。它把我们抛向任何东西之外。于是,我们永远是外在的。永远面对诸物、面对世界、面对具有五花八门性格的人。除了在真正的爱的伟大的日子里,除了在诺瓦利斯的拥抱( Umarmung)的时刻中,人对于人只是一种表面。人隐藏了他的深度。正如卡莱尔在他的滑稽模仿中所嘲笑的,人变为对他的衣冠的意识。他的“我思”只保证他在某种生存模式中生存。就这样,通过某些造作的怀疑,某些他并不相信的怀疑假若可以冒昧地这样说一他成为思想者。 (查看原文)
    低音山脉 2021-12-10 02:12: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梦想者的“我思”..................
  • 但是,对书的特性的最好证明,在于它既是一个潜在的现实,又是一个现实的潜在。读一本小说,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生活,这生活使我们感到痛苦,感到希望及同情,但是我们却仍然带有这样复杂的印象:我们的苦恼仍然是受我们的自由所统辖,它不是根本性的。于是任何一卷使人苦恼的书,都能提供一种减轻痛苦的技巧。一卷使人苦恼的书,为苦恼的人提供了一种苦恼的顺势疗法。而这种疗法尤其是在经过沉思的阅读中起作用,尤其是在文学趣味所重视的阅读中生效。于是心理分裂为两个层次,读者同时参与这两个层次,当他明白地意识到苦恼的审美观时,他已接近于发现苦恼的虚构性。因为苦恼是虚构的:我们生来是为了欢快地呼吸。 (查看原文)
    云梦鱼鳖水豚君 2021-12-15 12:59:36
    —— 引自章节:导言............................
  • 具有诗意的梦想,能赋予我们所有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诗的梦想是一种宇宙的梦想。它朝着一个美的世界开口,朝着一些美的世界开口。它赋予我一个非我,这非我是我的财富;我的非我。 (查看原文)
    火山 2022-08-29 18:49:16
    —— 引自章节:导言............................
  • 这就是要证明梦想赋予我们一个心灵的世界,证明诗的形象是心灵发现它的世界的见证,发现它所愿意生活的世界,它值得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见证。 (查看原文)
    火山 2022-08-29 18:56:37
    —— 引自章节:导言............................
  • 一位我没能再查阅到的作者曾说过:笔头是脑器官。我确信这句话:当我笔走龙蛇时,我的思想却陷入了混乱。谁能归还我学童时代的美好笔墨? (查看原文)
    都有颗红亮的心 2022-11-03 22:55:13
    —— 引自章节:导言............................
  • 往日的天空展现在这石头城上。我的记忆中响起了雷纳多·汉恩根据魏尔兰的诗歌谱写成的乐曲声。情感、梦幻、回忆交织而成的浓雾从这首诗上弥漫开去。在诗上一一不是在诗下,不是在一个我没有体验过的生活中一一不是在不幸的诗人坎坷的生活中弥散开来。作品在诗人心头萌生,为诗人而生,而且左右了诗人的一生作品难道不正是对一生坎坷的诗人的慰藉吗? 总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能将梦境、幻境与回忆凝聚在一起。 文学的心理分析批评却将我们的兴趣引向别处。它将诗人降格为普通人。但是在诗的伟大成就中,问题始终是:一个凡人何以超越生活而成为诗人? (查看原文)
    都有颗红亮的心 2022-11-04 01:02:26
    —— 引自章节:导言............................
  • 在这篇导言的末尾,我用几句话作为总结,在孤独中,没有可能借助心理学科的研究,我们不能不寻找我们的资料文件。这些文件来源于书籍,因为我们的全部生活就是阅读。 阅读是现代心理的“一维空间”。这一维空间将已被文字转变了的心理现象再进行转变。我们必须将书写语言看作一种特有的心理现实。书本是长久性的,它摆在人们眼前就像一个物件。书以一种单调的权威对人们说话,而这种权威甚至是它的作者都不可能具备的。我们必须仔细阅读写成的文字。何况作者为了写作已经进行了一次转变。他不会说出他所写的。他进入了写的心理领域一一 即使他不承认也丝毫改变不了事实。 (查看原文)
    都有颗红亮的心 2022-11-06 21:06:18
    —— 引自章节:导言............................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