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诗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五月雨永远 2018-03-15 22:46:10

    “…梦想中的人穿越了人所有的年纪,从童年到老年,都没有衰老。这就是为什么在生命的暮年,当人们努力使童年的梦想再现时,会感到梦想的重叠……我们已回想联翩,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被带回到某些古远的梦想,那么突然的古远,以至于我们不再想它们来自何年何月。一线永恒的微光在壮丽的世界中降临…”

  • 6 smile 2017-09-14 22:20:07

    在一个由梦想产生的世界中,人能成为一切。 诗歌梦想是一种宇宙的梦想。它朝着一个美的世界开口,朝着一些美的世界开口。它赋予我一个非我,这非我是我的财富;我的非我,我的非我使我体验到生存于世界的信心。 屋顶上的天空,这么蓝,这么平静。 今天请赐给我们,我们每天的饥饿。 在每个词的深处,我参加了我的诞生。我有我的护身符:语词。 为了你自己,成为一个梦吧,红小麦和烟的梦,你将青春永在。 没有热忱,生活在任何时候都是难以忍受的。 我梦想,同时使我选择的梦想更加坚定。 啊!只要我同意,我的童年,你就出现在眼前,同样的生气勃勃,同样的活灵活现。天空蓝玻璃一般,绿叶白雪的树,奔跑的河流,我流向何方? 成为风是一种光荣,成为石头是一种幸福。

  • 5 把噗 2017-09-27 13:28:21

    刘自强翻译的巴什拉比顾嘉琛好一百倍吧。

  • 4 罔两 2021-09-04 21:06:08

    “阿尼玛”是代表着阳性的有着实际意义的“梦”,而“阿尼姆斯”是阴性的更倾向于形而上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巴什拉说童年是朝向“阿尼玛”的,童年对于本体代表的是记忆,是“保留在记忆里的钟爱的形象领域”,而记忆“在年华消逝的时候,成为一种复合梦想的起源及材料”,也就是说当本体在视觉或嗅觉的触动下重新回忆到记忆时,记忆也就由“阿尼玛”转而朝向“阿尼姆斯”了,此时主体并不是在单纯的纪实而是在编制,这时“记忆在梦想,梦想在回忆”。就像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细腻如流水的记忆更多的是“为记忆绘制出的插图”。巴什拉还特意区分了“梦”与“梦想”的概念,“梦”的主体是“夜梦者”,梦下的夜梦者是没有“我思”的概念的,因为其不是主体的主动尝试,这也是对现象学的呼应,而“梦想”是主体有足够意识的主观行动。

  • 0 XU 2019-02-17 04:40:35

    读的太爽了,这位巴拉什激情,浪漫,童真,热情。难以想象和写空间的诗学的是同一位,可见那本翻译是什么鬼??

  • 1 玻璃橱窗 2018-07-15 21:14:10

    “理性主义的诗评永远不能引人入胜。”走进梦想与想象的深处,用心感受到的文字才是存在的最终归宿啊……巴什拉把哲学写得如此优美和富有灵气,情感充溢,非常好的阅读体验,无可挑剔。

  • 1 哇嘎哩贡 2019-02-15 12:53:27

    以现象学方法切入梦想,所有感官都在诗的梦想中苏醒。“现象学对于诗的形象的要求很简单,这就是强调它们的开源功能,把握它们的独创性存在,并因此而从神奇的心里生产力,即想象的生产力中获益。”“诗的形象以其新颖性开辟了语言的未来。”前三章由词的阴阳性讨论到梦想的“阿尼姆斯”与“阿尼玛”(梦是阳性的,梦想是阴性的),而童年时代的梦想是朝向“阿尼玛”一极的。巴什拉对词的疯狂梦想是:为每个阳性词梦想一个相匹配的、相姻配的阴性词。第四章讨论梦想者的“我思”,夜梦者不能发表他的“我思”,夜梦是没有梦想者的梦。最后一章回到对梦想中一些极端形象的研究,追踪那些扩大了世界的形象,研究我们从对宇宙的梦想中得到的存在的扩展。

  • 1 Witzelsuchtt. 2020-08-31 00:53:03

    非常美,非常文学化的“学术作品”,在阅读时甚至能够体验到一种呼吸感。

  • 0 光昕 2017-05-19 13:08:25

    终于出新版了,这套书都值得收藏

  • 1 后飞雁 2018-05-14 22:31:51

    再读。P231译注〔3〕有误,William Blake是英国诗人,不是美国诗人。译文语感不大好。

  • 0 彩铅马克想回家 2020-07-03 14:46:39

    空间诗学的升华,人的最高梦想即是空间。

  • 0 ketos 2019-01-18 20:38:15

    巴什拉在用诗的语言写诗学理论,当然会含混

  • 1 陆离 2018-09-06 16:31:11

    这本内容好水啊……错讹:p22脚注poétique,p23脚注esprit 221220 好,这系列终于出好书了

  • 0 山鸟岛 2021-04-04 20:09:48

    成为石头的梦想。人在这样梦想的空间中获得了宇宙的呼吸,变得无边无际。

  • 0 融入晚风 2021-04-06 21:29:56

    成为风是一种光荣。 成为石头是一种幸福。

  • 0 欧阳锋 2022-02-28 20:06:16

    一次颇为曲折的思想之旅。本书题为《梦想的诗学》,然与其说作者创建了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不如说其更接近一种哲学理念。巴什拉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一种另类的、把握世界的哲学,其认识现实的方式非理性的分析,更接近于感性的感知,或者说融合

  • 0 HC 2022-03-09 08:48:23

    我们生来是为了欢快地呼吸。

  • 0 C-Lovers 2021-12-08 12:07:27

    “成为石头的梦想,人在这样梦想的空间中获得了宇宙的呼吸,变得无边无际。”内里的诗化哲学跟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异曲同工。理性主义的诗评永远不能引人入胜,梦想的诗学弥散着不确定性的烟与雾,这是阴性对雄健理性的反对。

  • 0 Indigocholo 2021-10-19 22:21:24

    海子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因为梦想是现实生活的intro,是真实物质界的预演。你骑在梦的上面去驰骋,让梦像骏马一样去飞奔,而你就是那个驾驭者。而如此沉浸在这场游戏里的你竟忘了这里也是一场大梦,策马扬鞭怒马绝尘吧

  • 1 林 致 2022-05-11 19:13:45

    认识论与诗学“诗人的房里充满了词,充满了在影里徘徊的词。有时,词并不忠实于物。它们这些词试图从一物到另一物建立起梦幻一般的同义词“我梦想,因此我存在……”(第四章《梦想者的“我思”》)”显然,想象、梦想在巴什拉的认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法语)词源学展开遐想,大概需要学习法语之后再来阅读原著更愉快也更容易坠入他的梦想诗学……追随基弗的水、火、土、空而来。各种形象开始连绵的呈现,一个扩大的宇宙。世界的宁静安逸由四面八方渗入我。(部分摘选的诗歌精彩。)“一切都生活在隐秘中,因此,一切都在诚恳地说话。诗人聆听并重复这些言语。诗人的声音是世界的声音。”水火的两本“基于物质的想象”还是较为通俗的,对比而言明显感觉到了门槛,尤其是“阿尼姆斯”与“阿尼玛”(阴阳词性)这部分令人感到无比的冗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