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截取了桓、灵、献三帝执政的七十二年,全景式地展示了大汉帝国走向衰亡的全过程。在《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一书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此后中国任何一个帝国的灭亡,都以不同的形式重蹈了大汉帝国的覆辙,这或许就是我们要读这本书的原因。大汉帝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它还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个性,最令人骄傲的是,它用自己的文化培养起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从亲手血刃知识分子开始,大汉帝国接连经历了外戚专权、宦官擅权、氏族崛起、宗教运动、流民暴动、军阀割据,这些矛盾共同摧毁了这个能与古罗马比肩的强大帝国。读大汉帝国的衰亡史,我们或许更能读懂这个王朝。
白日薄西山的创作者
· · · · · ·
-
徐兴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兴无,1964年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史研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孝灵皇帝 001
享国最久的帝国 002
占星术的失误 002
孤儿、天子、母后 003
士大夫与宦官 009
北宫政变 015
第二章 大放逐 027
被出卖的将军 028
御座上的青蛇 029
党人与太学生 031
李校尉与郭处士 038
党狱 043
黑暗中的对话 054
第三章 风雨如晦 057
胡太傅 058
李太尉 060
段将军 062
蔡议郎 066
鸿都门学 068
酷吏 071
鲤鱼腹中书 076
卖官鬻爵 078
法治的失败 079
屠夫的女儿成为皇后 082
焦尾琴 083
第四章 太平道 085
难民的幻觉 086
岁在甲子 089
大赦 092
战场 095
五斗米道 100
机变与隐患 102
第五章 烽火狼烟 107
凉州 108
两都赋 111
夷夏之分 113
羌族史诗 115
羌乱 124
鹰犬与豺狼 133
第六章 北邙山 141
天子的发明 144
州牧与校尉 145
大行皇帝 148
大将军 150
引狼入室 153
黑夜暗流 156
董卓进京 159
天子别姬 164
第七章 东京西京 165
军阀 166
关东联军 167
天子西迁 169
曹操奋一军之勇 174
西蜀割据 176
荆州割据 177
辽东割据 180
江东英雄 181
冀、幽争夺战 186
刺杀董卓 193
第八章 蒿里行 195
蔡邕之死 196
南行的诗人 197
长安变局 198
青州黄中 202
屯田令 203
赵太仆 204
孙策据有江东 206
死里逃生 207
天子还都 210
易京楼 220
代汉者当涂高 221
挟天子以令诸侯 222
蒿里行 228
第九章 日蚀苍黄 230
征讨袁术 232
排除异己 233
兵不厌诈 235
绞杀吕布 236
逐鹿中原 238
煮酒论英雄 243
官渡之战 246
梦兆龙蛇 248
攻克邺城 251
东临碣石有遗篇 254
三顾茅庐 256
丞相专制 258
赤壁之战 259
平定凉州 261
天下三分 263
皇帝与编年史 265
文姬归汉 267
禅让 268
第十章 遗响 269
天下大势 272
墓穴诅咒 273
附录 东汉帝王列表(凡十三君,一百九十六年) 275
初版后记 277
· · · · · · (收起)
享国最久的帝国 002
占星术的失误 002
孤儿、天子、母后 003
士大夫与宦官 009
北宫政变 015
第二章 大放逐 027
被出卖的将军 028
御座上的青蛇 029
党人与太学生 031
李校尉与郭处士 038
党狱 043
黑暗中的对话 054
第三章 风雨如晦 057
胡太傅 058
李太尉 060
段将军 062
蔡议郎 066
鸿都门学 068
酷吏 071
鲤鱼腹中书 076
卖官鬻爵 078
法治的失败 079
屠夫的女儿成为皇后 082
焦尾琴 083
第四章 太平道 085
难民的幻觉 086
岁在甲子 089
大赦 092
战场 095
五斗米道 100
机变与隐患 102
第五章 烽火狼烟 107
凉州 108
两都赋 111
夷夏之分 113
羌族史诗 115
羌乱 124
鹰犬与豺狼 133
第六章 北邙山 141
天子的发明 144
州牧与校尉 145
大行皇帝 148
大将军 150
引狼入室 153
黑夜暗流 156
董卓进京 159
天子别姬 164
第七章 东京西京 165
军阀 166
关东联军 167
天子西迁 169
曹操奋一军之勇 174
西蜀割据 176
荆州割据 177
辽东割据 180
江东英雄 181
冀、幽争夺战 186
刺杀董卓 193
第八章 蒿里行 195
蔡邕之死 196
南行的诗人 197
长安变局 198
青州黄中 202
屯田令 203
赵太仆 204
孙策据有江东 206
死里逃生 207
天子还都 210
易京楼 220
代汉者当涂高 221
挟天子以令诸侯 222
蒿里行 228
第九章 日蚀苍黄 230
征讨袁术 232
排除异己 233
兵不厌诈 235
绞杀吕布 236
逐鹿中原 238
煮酒论英雄 243
官渡之战 246
梦兆龙蛇 248
攻克邺城 251
东临碣石有遗篇 254
三顾茅庐 256
丞相专制 258
赤壁之战 259
平定凉州 261
天下三分 263
皇帝与编年史 265
文姬归汉 267
禅让 268
第十章 遗响 269
天下大势 272
墓穴诅咒 273
附录 东汉帝王列表(凡十三君,一百九十六年) 275
初版后记 27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享国最久的帝国 冬天,是死亡的季节,夕阳透着惨白,沉沦于西山。框皇帝永康元年(167)的冬天,是本朝世祖光武皇帝中兴以来的第一百四十三个冬天,大统延嗣了十一位君主。倘若上溯到高皇帝开癖大汉基业的那一年,这便是第三百七十二个冬天了,大统之中,也得再上溯十三位君主。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单凭这样的年龄,就足以在历史学家的笔于赢得美好的声誉。这不仅是对在本朝之前只有十五年的秦帝国面言,就是对直至公元191年的中华帝国历朝历代而言,本朝也是享国最久的帝国。事实上,在史学家的心目中,能和本朝共享最高荣誉的帝国,仅仅是?世纪到10世纪的大唐帝国而已。本朝的国号“汉”,成了所有中国人的代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孝灵皇帝1 -
天子的想法和蔡议郎大不相同。事实上,他喜欢各种典礼,从小,他就视各种朝仪为游戏。在蔡邕等大臣的指导下,他了国家的几个大典。可他还不过瘾,马上自作主张,大加发这一发挥,使得蔡议郎大失所望。 天子喜欢辞赋,这是大汉帝国特有的文学体裁,当初孝武皇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飘飘然有凌云之志。辞赋的字句铺骈丽,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令人如痴如醉,回肠荡气。可蔡议郎却教天子一套什么辞赋为小技、道德是根本;辞赋的修辞技巧是末节、以文载道方为鹄的的大道理,让天子生厌,或者说,让天子无法理解。天子欣赏自己的才华,可蔡议郎他们却不以为然。这帮土大夫一天到晚就是经学经学,道貌岸然,面目可憎。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在天子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101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鸿都门学97
丛书信息
· · · · · ·
王朝的终结丛书(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日落九世纪》《天命所终》《西风凋碧树》《景山的晚风》
。
喜欢读"白日薄西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白日薄西山"的人也喜欢 · · · · · ·
白日薄西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写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帝和灵帝两位皇帝谱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乱象,朝廷在宦官与士大夫之间拉锯战中一年不如一年。 汉桓帝,被外戚,大将军梁冀腿上皇帝,梁太后家族获利颇丰...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5分 149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8.0分 57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6.0分 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香•品位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
- 捌妹的待读书清单 (莉娜)
- 社会(历史、军事、政治、地理)、虚构(人文、文学、艺术) (Steven Xu)
- 西官人的史书单子 (田凡曜)
- 好吧,这些个都是我想读的书。 (Obsolet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白日薄西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Evelyn 2020-08-12 19:53:16
学者型的历史纪实文学,平实的笔底不乏深度和趣味。 但此版装帧一般,错字太多。
0 有用 JACQUES 2024-10-09 23:27:01 江苏
“任何帝国,都有灭亡的一天,不过,灭亡的方式却大不相同。这表现在一点:即如果将帝国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在颓朽将倾之际,帝国的子民是拆砖卸瓦,一哄而散,还是抱柱维持,固基支梁。秦帝国有如前者,她的统治支柱士大夫全部加入到民众的反抗行列之中,故而帝国垮于瞬息。可大汉帝国正如后者,这是因为她的文教和道德造就了一大批有教养和气节的士大夫,她的太平与稳定养育了无数的子民甚至周边的异族。她的毁灭,是由于这座大厦... “任何帝国,都有灭亡的一天,不过,灭亡的方式却大不相同。这表现在一点:即如果将帝国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在颓朽将倾之际,帝国的子民是拆砖卸瓦,一哄而散,还是抱柱维持,固基支梁。秦帝国有如前者,她的统治支柱士大夫全部加入到民众的反抗行列之中,故而帝国垮于瞬息。可大汉帝国正如后者,这是因为她的文教和道德造就了一大批有教养和气节的士大夫,她的太平与稳定养育了无数的子民甚至周边的异族。她的毁灭,是由于这座大厦太老了,梁朽瓦裂,无可救药。” (展开)
0 有用 路比MP 2021-06-30 17:26:15
前半部分的汉末尚有可读,后半部分的三国简直流水账模板。
1 有用 透明 2018-10-26 16:37:12
三国志演义啊这就是…读起来还挺波澜壮阔的呢
0 有用 迈阿密的夏天 2021-12-04 21:06:33
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却唯独武功不行,差不多从建国起就被异族吊打,当然这和本朝得国方式有历史渊源。南宋皇帝的无耻可恨行为真是苦了咋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陈亮),不过这段历史也挺精彩的。最后摘抄一下作者的观点: “厓山之后无中国”是囿于族类的庸人之见,此辈既难理解“天下一家”的至上情怀,也不了解历史的真相,更不知道其实正是宋代的独特精神,奠定了中国从此以后的长期统一和稳固。汉唐以后不... 宋朝,经济文化繁荣却唯独武功不行,差不多从建国起就被异族吊打,当然这和本朝得国方式有历史渊源。南宋皇帝的无耻可恨行为真是苦了咋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陈亮),不过这段历史也挺精彩的。最后摘抄一下作者的观点: “厓山之后无中国”是囿于族类的庸人之见,此辈既难理解“天下一家”的至上情怀,也不了解历史的真相,更不知道其实正是宋代的独特精神,奠定了中国从此以后的长期统一和稳固。汉唐以后不再有汉唐,但宋以后中国却永远是中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