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
四十自述的创作者
· · · · · ·
-
胡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胡适(1891.12.17—1962.02.24),安徽绩溪人。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对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
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台北
目录 · · · · · ·
自序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
台湾版自记
· · · · · · (收起)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
台湾版自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四十自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四十自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人的气质 8.2
-
- 鲁迅 救亡之梦的去向 8.8
-
- 故国人民有所思 7.5
-
- 困守与反攻 8.5
-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9.0
-
-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7.9
-
- 五四婚姻 7.5
-
- 茶馆 8.3
-
- 岁月沧桑 9.0
四十自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2 条 )


他是一个让人单看文字就会爱上的胡适
调皮的同桌,浪漫的天才,儒雅的斗士,孤傲的雅士,读完《胡适 四十自述》后会最想用这几个词来形容他;“读着读着就会笑出声来”是经常有的状态,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这样的阅读状态还是第一次。 明明是六十多年前的私人回忆录,如今读起来依然会惊叹于作者思想的先进性,很多...
(展开)

为什么是胡适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胡适先生的成长经历,有鲜明的两个特点: 1.赢在起跑线上。 胡适先生算官二代,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学养深厚,从小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位通达明理的母亲,对于其人格养成、甚至学术造诣起了重要作用。 2.读书改变命运。 不同学堂、不同时代、...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7.8分 1076人读过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7.9分 2206人读过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8.2分 1099人读过
-
华文出版社 (2013)8.2分 43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Sunny 传记 (Sunny)
- Sunny 文学 (Sunny)
- 2020我的读书flag (吴江涛哥)
- 2020我的读书flag (吴江涛哥)
- 2020我的读书flag (吴江涛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四十自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哈哈哈哈哈哈 2024-09-07 16:28:00 云南
不论文史,胡适之先生是绕不过去的。为人不便作评价,史家自有论述。为文,他是白话文的一大功巨。不过还是太监了吧!《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都只是搞了半吊子工程。这本《四十自述》,老人家叽叽歪歪的回了他的前半生。有些地方自然能够感同身受,写母亲的部分。《逼上梁山》那一章,题目和内容也是有意思。
0 有用 鱼鱼塔客 2020-01-27 20:06:13
翻进去,用铅笔写着“7/23 02:53 阅”翻看了几页发现自己忘的差不多啦,书籍应当常阅常新。
0 有用 荀一墨 2025-01-29 18:35:44 山东
作文自述吧,线性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部分不多,中间大部分篇幅是来叙述自己白话文运动的始末和书信来往的。后来又重新补了一点自己从小到大的简略生平。最后的部分是游记和一些他认识的人物的小文,里面除了徐志摩张伯苓泰戈尔是比较熟稔的,其他人都不太认识,且文章叙述性又不太强,这最后部分也似是四十自述的补丁文字。 虽然胡适一直鼓捣同僚们在有生之年都写一下自己的传记,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些历史的字据,但是他这篇确实写... 作文自述吧,线性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部分不多,中间大部分篇幅是来叙述自己白话文运动的始末和书信来往的。后来又重新补了一点自己从小到大的简略生平。最后的部分是游记和一些他认识的人物的小文,里面除了徐志摩张伯苓泰戈尔是比较熟稔的,其他人都不太认识,且文章叙述性又不太强,这最后部分也似是四十自述的补丁文字。 虽然胡适一直鼓捣同僚们在有生之年都写一下自己的传记,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些历史的字据,但是他这篇确实写的比较一般。 我对于自传的标准大抵是以滚石乐队吉他手基思•理查兹的《滚吧,生活》作为参照的。 (展开)
0 有用 好奇白猫 2024-05-28 14:58:37 北京
胡博士的经历引人入胜
0 有用 hanako_ 2021-06-14 21:54:54
写自己的幼年经历和母亲的篇章很得史学者记叙时的质朴情真,到后来到为革命和变革摇旗,就显得乏味又无趣了(前后对比太强烈)。不过胡适为个人主义的呼吁倒挺在理,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