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Becoming Steve Jobs
译者: 陶亮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360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创新书系
ISBN: 978750866240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描绘了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将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打造出史上最有价值、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公司,这本书将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乔布斯的方式。
本书推翻了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说和陈词滥调,比如他是天才和混蛋的结合体,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怠慢朋友与家人。本书揭示了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和CEO的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并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如此轻狂傲慢、以至于被赶出苹果的年轻人能成为史上最高效、最具有远见的商业领袖,从而改变几十亿人的生活?
布伦特·施兰德和里克·特策利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是独家渠道,还原了真实的史蒂夫,描绘他如何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与缺点作斗争。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源于最了解乔布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以及苹果、皮克斯和迪斯尼的高管团队成员,特别是蒂姆·库克、乔尼·艾维、埃迪·库埃、埃德·卡特穆尔、约翰·雷斯特和鲍勃·伊戈尔,他...
本书描绘了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将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打造出史上最有价值、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公司,这本书将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乔布斯的方式。
本书推翻了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说和陈词滥调,比如他是天才和混蛋的结合体,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怠慢朋友与家人。本书揭示了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和CEO的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并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如此轻狂傲慢、以至于被赶出苹果的年轻人能成为史上最高效、最具有远见的商业领袖,从而改变几十亿人的生活?
布伦特·施兰德和里克·特策利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甚至是独家渠道,还原了真实的史蒂夫,描绘他如何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与缺点作斗争。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源于最了解乔布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以及苹果、皮克斯和迪斯尼的高管团队成员,特别是蒂姆·库克、乔尼·艾维、埃迪·库埃、埃德·卡特穆尔、约翰·雷斯特和鲍勃·伊戈尔,他们愿意向作者敞开心扉,聊一聊他们心目中的史蒂夫。另外,布伦特与乔布斯的交情长达25年,对他进行了多次公开或非公开采访,并将采访素材写进了书里。布伦特和里克将乔布斯还原为真实存在的人,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详细阐释,而不仅仅是简单描述。本书还描绘了我们都曾经历过的技术变革以及乔布斯改变世界的过程。
布伦特和里克明确指出,乔布斯在苹果的成果不仅仅在于选择正确的产品,他变得更有耐心,对核心团队全权信任,让公司在循序渐进中稳步发展,而非寄希望于几件一鸣惊人的产品。
作者简介 · · · · · ·
布伦特·施兰德 Brent Schlender,个人电脑产业最重要的编年史家之一,曾报道过技术行业每一位大人物与大公司,他为《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杂志报道史蒂夫乔·布斯长达25年。
里克·特策利 Rick Tetzeli,《快公司》的执行编辑,报道技术行业长达20 年。曾在《财富》杂志担任副主编,在《娱乐周刊》担任编辑。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安拉的花园 001
第二章 “我不想当商人” 027
第三章 突破与崩塌 045
第四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 073
第五章 无心插柳 105
第六章 比尔•盖茨来访 121
第七章 幸运 137
第八章 蠢货、混蛋和守护者 155
第九章 也许他们已经疯了 183
第十章 跟着直觉走 213
第十一章 做到最好 235
第十二章 两个决定 251
第十三章 斯坦福 267
第十四章 皮克斯的避风港 281
第十五章 整机 299
第十六章 盲点、怨恨与咄咄逼人 315
第十七章 “告诉他们我就是个混蛋” 333
致 谢 357
注 释 361
参考书目 37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 史蒂夫从不轻易妥协,学习任何东西也绝不会浅尝辄止,这几年,他就像一台学习机器,无论学习的内容有多困难,他都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事实上,他对于电脑的设想直接来源于汽车:功能强大、造型优美、效率高超,没有多余的配件。 - 他很享受混战、质疑与冲突,在他有限的经验里,要做成大事必然会经历这些。 -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并且想把事情做到完美,这是史蒂夫从小接受的教育。 - 史蒂夫从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说正确的话、讲生动的故事能帮助他吸引别人的目光,达到自己的目的。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 - 但史蒂夫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虔诚,通过服用迷幻剂,也通过宗教信仰,努力探寻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和意识。精神追求大大拓展了史蒂夫的智慧与视野,让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可能性,比如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如彻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 在佛教哲学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 - 多年以来,他每周都会安排日本僧侣乙川弘文(Kobun Chino Otogawa)来他办公室见面,向乙川弘文咨询如何才能在精神世界与商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 沃兹认为,拨动开关和闪烁的小灯其实跟旗语或是莫尔斯电码类似,为什么不能装一个打字机那样的键盘,直接把指令和数值输入进去呢?为什么不能让电脑把输入进去的指令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外接的电视屏幕上呢?为什么不能安装一个盒式磁带记录器,把程序和数据都记录下来呢? - 史蒂夫与群体性思维向来格格不入,他是一位独立的自由思想者,想法常常与所在的群体冲突。 - 他的脾气如果使用得当,会是非常有效的团队激励工具。这一课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多数年轻人在学习新生事物,特别是诸如风险投资之类比较复杂的事物时,通常会表现出迟疑和犹豫,...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摘选 -
史蒂夫正是这样的,他的故事并不是成功的故事,而是成长的故事,我真希望自己能看到史蒂夫3.0版本,看他从55岁到75岁的经历一定很有意思,一定会比之前更加优秀。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史蒂夫3.0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成为乔布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成为乔布斯"的人也喜欢 · · · · · ·
成为乔布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 条 )


Becoming Steve Job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Becoming Steve Jobs》着眼点在一个变字。作者是多年丰富经验的记者,自1980年代苹果刚开始时起直到乔帮主逝世,先后采写了很多篇关于苹果和乔帮主本人的报道,二人也是多年的好友,病友,他和另一个记者合写的这篇传记侧重乔帮主在事业上的成长,对私人生活着墨甚少--这也是... (展开)


About Steve Jobs, we need to THINK DIFFERENT.

《Becoming Steve Jobs》:乔布斯可能是个怪人,但绝不是混蛋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Crown Business (2015)8.9分 384人读过
-
Random House Audio Publishing Group (2015)8.9分 51人读过
-
天下文化 (2015)9.3分 48人读过
-
Sceptre (2015)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书海无涯 (佾云)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成为乔布斯的评论:
feed: rss 2.0
69 有用 九阿九 2017-01-07 17:21:50
乔布斯就像皮克斯动画套路里的英雄人物,一开始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世故之后坠落谷底,他在皮克斯危难之中将其拯救,皮克斯也在他低谷期教会了他合作与成长。我们穷尽一生与自身的天赋和缺陷做斗争,学着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天赋与缺陷。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成长过程,但成长的结果并非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而是学会利用自己的天赋,控制自己的缺陷,缺陷无法消失,却能控制大部分。
3 有用 楚山 2018-10-27 22:37:12
总体思路很清晰,重在讲史蒂夫的成长与变化。开头部分并不出彩,但越读越吸引人。颇多洞见,也颇能打动人。值得再读一遍。其中斯坦福那篇演讲05年在读者上读过,复印下来,留存至今,感动且影响我颇深。不过读完传记,明白人与人终有差异,不论如何,需要像这些名垂青史之人学习的太多了。2018.10.27夜
63 有用 异乡异客 2016-10-20 00:36:49
夜以继日的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28万字的书,可见我有多么喜欢。艾萨克森那本[乔布斯传]中刻画的乔布斯是一个从始至终飞扬跋扈,独断专行,不可一世又脾气暴躁的人,而在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不关乎成功,而关乎成长的书。
3 有用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16-11-20 08:09:46
苹果一直都是产品驱动型企业,乔布斯就是首席产品经理。“P199我创造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产品,而不是为了钱。我想和真正有意思、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合作打造产品。”起初,他在产品管理上犯了很多错误:Apple III散热不好;Lisa项目高估开发实力,忽视企业用户的需求;Macintosh过于关注价格,却丧失了性能;NeXT不惜工本,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在皮克斯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与优秀的团队共事。... 苹果一直都是产品驱动型企业,乔布斯就是首席产品经理。“P199我创造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产品,而不是为了钱。我想和真正有意思、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合作打造产品。”起初,他在产品管理上犯了很多错误:Apple III散热不好;Lisa项目高估开发实力,忽视企业用户的需求;Macintosh过于关注价格,却丧失了性能;NeXT不惜工本,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在皮克斯的经历教会了他如何与优秀的团队共事。回归苹果后,他的精力也集中在市场营销、设计和产品发布这些他真正在意的事情上面。比尔.盖茨是个商业天才,他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计算机行业利润最丰厚的软件产品,致力于让微软成为行业标准;乔布斯更在乎产品是否达到其内心的标准,这使得他的经历更坎坷,从而也更富有传奇色彩。 (展开)
19 有用 六合水金 2016-09-18 23:37:33
至今,最好的乔布斯传记,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