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短评

热门
  • 8 ⚓️ 2016-08-07 10:42:50

    多位专家各擅所长,将治学心得融入行文之中,使得此书具有同类教材所欠缺的学术前沿性,对仍存争议之处也能概述各方意见而不独断。有别于多数以文论家为核心的“纪传体”书写体例,这是一部以关键词形式呈现的观念史,文论家反而退居插图作为知人论世的补充。文论之于文论家近似于文学作品之于文学家,很难截然区分,可文论又不同于作品,因前者的“互文性”之中更多的是提出与响应、攻讦与反驳的对话承传脉络。所以,为文论家立传往往会割裂乃至分散文论思想的前呼后应。那种在传主思想来源与接受影响中提及或“另见”的弥补之策,毕竟不如为文论而非文论家立传。当然,前述文论家的纪传体与文论的纪事本末体仍受限于朝代分期。借助观念、范畴、关键词,文论家的纪传体与文论的纪事本末体及编年体多维呈现,大概是百年文论史精耕细作后日趋独立的大势

  • 7 沈一贯 2020-02-26 17:01:27

    读的第二版,对初版有所修订。作者阵容可谓奢华,但部分作者所撰章节过于平庸,只能算半本好书。比较精彩的内容有:羊列荣讲“原道宗经”,李建中总结六朝文论的特点(但他说六朝文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高潮,这个论述我不认同),罗书华讲方苞的“义法说”和阮元的“文言说”能够注重“史”的贯串、讲小说批评(雅俗观、虚实观、人物形象论、叙述艺术论)不局限于小说而能关注整个中国叙事文学,邬国平讲词学批评,周兴陆讲传统文论的近代变革等。一个难处是:只用40万字的体量描绘整个中国文论史,大题目虽面面俱到,具体到某些章节某些问题,还是没办法讲通、讲透、讲全,若以此文论史来理解文学史,就存在许多缺环(特别是本书唐宋诗歌理论那一章,无甚可取之处)。

  • 2 雲樵主人 2017-04-13 07:30:43

    感觉还行吧。但可能是囿于体例的原因,立论四平八稳,不如读李壮鹰、杨明二位先生的文论札记解渴,收获多。我的阅读实践印证了钱锺书先生的看法。看来,笔记、诗话一类的著作,更值得一读。

  • 3 叙拉古 2020-12-18 16:14:03

    本科的教材,研究生时再读,感觉很不错。果然还是得有基础啊。黄霖、李春青、刘绍瑾、党圣元老师都是研究古代文论的专家,质量上是很有保证的。以文论范畴为统帅,还兼及对后世文论、文学的影响,一份教材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的老师说,适合做研究生教材。

  • 3 花花草草由人恋 2023-03-05 22:10:49 江西

    为什么这样一本教材,在豆瓣竟然有七分…………简直想吐血………………第一张就乱七八糟大锅乱炖,同是论语的内容,东一点文质彬彬温柔敦厚,西一点兴观群怨,快看吐了

  • 0 鸡蛋灌饼 2021-04-11 16:33:42

    力荐!以关键词/关键概念的形式勾连了古代文论的思想发展,比较清晰,对于应试比较友好

  • 0 行迹空山 2021-12-05 12:50:36

    大体简明清晰,也有语焉不详之处,如释“格调”不如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清楚。不过此书可算是马工程中文系教材中的一股清流。

  • 0 Stealashtray 2022-09-30 17:19:47 安徽

    个别章节真的很敷衍...

  • 0 卡塔西斯 2022-04-11 23:30:32

    明天早上要考试,今天晚上才翻了翻课本。这一本教材编排体例其实算是很不错的,它以各个时代主要文论主张/文论范畴为纲,兼顾范畴史的新变与发展,里面的内容虽有繁冗及观点受束于ideology之弊,总体上却还算是清晰明了的。(没想到马工程还会有这样还算可以的教材hhhh)

  • 0 thaumazein 2022-07-07 22:38:31

    2022.12.6还是花了两天。后面近代部分没怎么看,决定直接弄王国维专题。觉得需要这样不按照文论家而是按照观念进行溯源梳理的书,因其独特存在加一星。 2022.12.5 二刷来了。二刷才注意到不是按照文论家编史,而是按照观念编史。因此莫名热爱知识考古溯源的我放弃按照文论家梳理的现成机构笔记,决定自己再白纸捋一遍。祝我今天能捋完。 2022.7.7终于啃完。没什么意识形态色彩、比较客观全面的一部文论史。不知是因为只读了一次还是中国文论自身系统性不强,读完确实感觉散,拎不起一条线索来串。大致看,可按照文体即诗歌小说散文戏曲梳理一遍,也可按照文学本体、如何创作、目的与功能、风格、文体、评论、接受再捋一遍。太难了,明后几天听完课再试着捋捋看。

  • 0 空心菜爱好者 2022-12-17 16:56:06 广西

    马工程的中文系教材里算不错的一本。。

  • 0 冰橘柠檬水 2023-12-26 11:32:14 四川

    没有一般教材的说教刻板,观点精炼平实,算是不错的入门课本。以文论概念梳理文学史,这样的体例效果也很好

  • 0 Melancholy 2023-06-28 23:10:58 北京

    我觉得看完的我很厉害(

  • 1 假如 2023-06-10 11:06:10 山东

    内容挺好的,但是…真的不适合当教材啊…

  • 0 吃ြ耳ြ机的鲨鱼 2023-09-30 17:46:06 湖南

    前后重复找对应关系挺有意思的,可以提醒回顾前面的知识点,有些绪论内容的不同分论的小分论点在正文汇合在一起了,以朝代发展和名词概念为主,影响关系和专著内容比较松散,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吃透

  • 0 KA 2022-07-23 16:10:31

    十本教材里最好的,最好的,除了最后面晚清和近代的论述,也可能是我学力不精需要知识储备

  • 0 北青萝 2022-05-02 12:39:56

    众所周知马工程教材编纂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不必苛责。相比同系列的文学史教材,黄霖先生及诸位编撰者的努力无疑值得尊敬。

  • 0 平海 2022-05-25 14:56:45

    马马虎虎,只要不是西方关联很强的东西都写得还行。

  • 1 皮肤游戏 2022-06-13 12:51:37

    建议还是“编年体➕纪传体”结合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