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说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 不老鱼 2017-11-14 22:46:39

    #读书# 387读完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又遇到了这本书,总结一下核心理念:尽管宗教说人必须孝敬父母,但父母大多都以爱之名对孩子行伤害之事,尽管我们出于对抚养者本能的爱去压制自己的愤怒,但耿直的身体却会以各种疾病形式来呈现内在的扭曲与压抑。

  • 5 只抓住6个 2018-09-21 18:37:38

    总觉得没把问题讲透。童年阴影与个人脾性的关系,作者举了一些典型例子,但又没有提供足够充分的逻辑支持,只让人觉得大致如此

  • 5 百香果 2016-11-14 15:18:30

    值得一读,虽然过程中会不断想挑战作者的观点。对名人生平的过于简单化分析,直觉化的判断,没有论证而是直接给出理论框架……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欺骗,作者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本书还略微涉及了精神分析内部的强烈派系之争(当然这一点在看拉康生平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很有意思。会继续关注作者的其他书。

  • 6 流水斜阳 2017-09-04 22:43:41

    爱丽丝·米勒,语不惊人死不休。身体不说谎,是因为身体是潜意识的栖身之所,subconsciousness never lies。钦佩作者对人类社会和心灵的敏锐捕捉,但她在书中有太多的卷入。尽管她说向父母表达愤怒,承认父母带来的伤害并非指责父母,但其言语间透露的强硬态度让人极不舒服

  • 6 张尼德普 2019-06-08 22:25:44

    很多心理学的书籍都会建议人们和原生家庭和解,才能获得灵魂的自由。这本书却有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面对家人和父母带来的伤害,你有理由选择不去原谅。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才更重要。

  • 2 熙阳 2018-05-22 11:35:01

    你的身体诚实地记住了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那些在幼年时来自父母的言语暴力,肢体暴力让我们产生的痛苦和恐惧的感受,不可能被“你要感恩,爱并孝顺你的父母(无论他们对你做过什么)”的道德信条轻易说服。当大家选择在社会和道德的压力下掩盖并遗忘这些感受,身体和精神将以各种方式,向你表达它所知道的、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你真诚感受到的所有一切。

  • 0 月夕 2020-10-15 07:35:05

    平庸、情绪化

  • 0 头被门夹着 2019-01-13 12:01:12

    十分大胆的一本书,对精神分析和道德宗教的一次颠覆,作者的论证或许在证据支持上不那么充分,但观点绝对石破天惊,一个人的成长是对童年永远的报复。

  • 0 小茶 2022-03-08 09:36:00

    你更相信头脑还是感觉?头脑会说谎,美化过往的回忆。而感觉不会,尤其是那些糟糕的感觉,一直存留在身体里。这本书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就说了一句话:相信你的感觉。不得不说,心理学家出书真是挺容易的。

  • 0 清和卯月夏未觉 2021-11-07 13:20:10

    内容比较笼统,干货不多,主要以名人案例分析为主,中心思想大致是“爱童年的自己”,关于这种爱的能力,作者说的并不多。比较特别的一个观点是“成功的治疗目标是释放痛苦的依赖而不是和解,和解通常是基于道德的需求,而非身体的需求”,具体怎么做作者说的也很宽泛,基本就是承认真相,释放体内被压抑的苦痛,抛弃对于父母的感激之心与罪恶感。

  • 1 老棉 2021-10-29 05:23:05

    精神压抑与身体疾病之间的关联在《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

  • 0 索索 2022-10-28 21:55:17 广东

    宽恕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 1 北极熊从不铺床 2022-12-13 21:18:40 湖南

    很有意思!但是从案例跳到结论没有分析让我好难受啊啊啊啊啊 而且为什么作者讲话如此专断

  • 0 Ammydian 2023-12-23 21:51:00 广东

    人体是极度精密的系统,只要不作死一般都会高度有效地自在运行.

  • 0 Gary老师 2024-01-29 20:55:09 江苏

    身体的疼痛是身体对维持生命运作的功能长期遭受忽视的反应。身体是所有与生命相关的讯息的来源。身体不懂道德规范,它对身体毫无意义,身体也不像我们的心智会被语言所蒙蔽。身体是真相的守护者,背负着我们一生的经历并负责让我们和真相生活在一起。身体拥有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事情的完整记忆,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它童年是迫切需求但未能获得的滋养。如果为了让别人高兴而去做事情,则永远无法做出对的事情,人只能做自己。强迫性的物质成瘾阻断了通往真实情绪的道路,它只是在尝试填满父母遗留下来的感情空洞。

  • 0 Vera 2023-12-27 13:41:13 安徽

    第四戒。学会忠实自己的身体感受,对最亲的人也可以说不。

  • 0 叙宁 2023-12-10 17:17:52 广西

    倾听身体内部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受,感觉。

  • 0 2024-03-05 21:32:09 上海

    认同作者对真实感受、情绪和身体反应的重视,以及要直面早期受虐经历,去觉察和反思,才能真正逃离而不只是逃避。作者对“爱/尊重父母”道德规范的挑战也挺有启发的,不必事事宽恕,发现和承认自己受过的伤,才能放下虚妄的期待和依附,真正地尊重、保护和爱自己。“身体是真相的守护者。”

  • 0 2023-02-10 02:09:00 广东

    补标

  • 0 少年张 2023-04-18 10:01:42 湖北

    行文有德国人的简洁严谨,结论直给,而非逐层论证,小心得出。对心理疾病影响产生的生理疾病,基本都是以案例故事的形式一笔带过,显得粗率,不知道是否有翻译转述的原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