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从思想脉络中讨论荀子思想的来源及其影响,认为在稷下学派的影响之下荀子思想具有鲜明的“统合性”,这种统合性以“礼”的命题和形式存在于荀子思想之中,这是其对先秦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佐藤以政治哲学为切入点与工具来研究荀子,故跳出道德伦理中“性恶论”与“天人之分”的传统论题。
不得不说,佐藤老师对荀子的研究真的是不错的…突破传统“荀子是儒学的歧出,其性恶与孟子的性善相对立,并与后世的法家有承继关系”的研究框架,致力于以“礼”为核心重新阐释荀子的整个思想。(虽然不是很懂中哲…)
观念史径路下对荀子“礼治”思想细致的分析
作者很扎实,系统梳理了此前思想传统与荀子的关系,有待深入。(有统计无思想)
虽然前有提要,后有小结,重复得使人恼火。还是要给五星
目光如炬,域外汉学往往可以推陈出新。
p23
就思想史而言这本书可谓内容丰富,但作者似乎太过狭隘,有些东西是整个先秦思想共有的语境,具体差别存在于诸家学说之中,但不代表某家学说就一定来源于别家。还有哲学上,作者似乎没有超过牟宗三这些人的水平,不得不说虽然作者出身哲学系,但某些方面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补标。 这本是专著,研究《荀子》的“礼”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对秦汉王朝“大一统”思想的培育。 礼:政治思想与意识。 可惜本人只对《荀子》的文本内容和其对个人修为增进感兴趣。其余领域不是很感冒。所以给四星。要是对华夏大一统思想有兴趣,这本可给六星。 国内学者没此等功力(学力不足)与闲暇(各类颂圣和条条框框束缚),所以只能邯郸学步与自我安慰,并忽悠学生😂
以“礼”为核心审视荀子思想。对荀子思想作了一个非常细致的哲学史梳理,探讨了荀子如何吸收从孟子以来的稷下学派思想,并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统合了“伦理论辩”与“分析论述”两种思维方式。如是,荀子深厚的“礼”学思想便有了扎实的理论传承,其回应的历史问题也更加清晰。比较有特点的是,作者非常注重“礼”的道德属性(“礼义”连用,“义”代表了道德品质),并认为荀子的修身工夫论对思孟学派有所吸收。遗憾的是,作者更多着眼于“史”,对荀子众多哲学命题的关注不足(比如经典的“性恶”、“天论”等等),而对“礼”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价值挖掘也仍不充分,这使得荀子更像是一位有卓越眼光的政治家(然而荀子不仅没有预见秦的胜利,其“礼”的设计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是一位睿智的、为万世提供法则的哲学家。
总体来讲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以礼为核心而非 天论 性恶。战国前期伦理论辩对话式(论争性 argumentative 和 主观性 subjective) 战国中后期分析论辩文章式(分析式 analytic 和 客观性 objective)伦理论辩针对伦理价值 分析论辩针对社会运作机制与原理 孔子第一 后面对孔子的继承或发展或批判 从伦理空谈到分析社会实际运作治乱 某些地方废话有点多
扎实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特色
胡说八道
> 參於天地之治
4 有用 岑菀 2017-04-19 14:20:21
从思想脉络中讨论荀子思想的来源及其影响,认为在稷下学派的影响之下荀子思想具有鲜明的“统合性”,这种统合性以“礼”的命题和形式存在于荀子思想之中,这是其对先秦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佐藤以政治哲学为切入点与工具来研究荀子,故跳出道德伦理中“性恶论”与“天人之分”的传统论题。
4 有用 汝鄢 2017-12-09 23:13:24
不得不说,佐藤老师对荀子的研究真的是不错的…突破传统“荀子是儒学的歧出,其性恶与孟子的性善相对立,并与后世的法家有承继关系”的研究框架,致力于以“礼”为核心重新阐释荀子的整个思想。(虽然不是很懂中哲…)
1 有用 归洋 2019-02-21 17:14:45
观念史径路下对荀子“礼治”思想细致的分析
1 有用 黑猫警长 2021-07-25 14:23:14
作者很扎实,系统梳理了此前思想传统与荀子的关系,有待深入。(有统计无思想)
0 有用 常无有 2023-03-01 17:38:35 江苏
虽然前有提要,后有小结,重复得使人恼火。还是要给五星
1 有用 南方有嘉木 2021-01-05 17:50:52
目光如炬,域外汉学往往可以推陈出新。
0 有用 月饼🥮 2021-02-01 11:09:59
p23
1 有用 子哉 2021-10-11 04:34:30
就思想史而言这本书可谓内容丰富,但作者似乎太过狭隘,有些东西是整个先秦思想共有的语境,具体差别存在于诸家学说之中,但不代表某家学说就一定来源于别家。还有哲学上,作者似乎没有超过牟宗三这些人的水平,不得不说虽然作者出身哲学系,但某些方面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0 有用 逍遥子 2024-09-16 08:50:45 广东
补标。 这本是专著,研究《荀子》的“礼”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对秦汉王朝“大一统”思想的培育。 礼:政治思想与意识。 可惜本人只对《荀子》的文本内容和其对个人修为增进感兴趣。其余领域不是很感冒。所以给四星。要是对华夏大一统思想有兴趣,这本可给六星。 国内学者没此等功力(学力不足)与闲暇(各类颂圣和条条框框束缚),所以只能邯郸学步与自我安慰,并忽悠学生😂
0 有用 将軍 2024-04-19 16:12:03 上海
以“礼”为核心审视荀子思想。对荀子思想作了一个非常细致的哲学史梳理,探讨了荀子如何吸收从孟子以来的稷下学派思想,并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统合了“伦理论辩”与“分析论述”两种思维方式。如是,荀子深厚的“礼”学思想便有了扎实的理论传承,其回应的历史问题也更加清晰。比较有特点的是,作者非常注重“礼”的道德属性(“礼义”连用,“义”代表了道德品质),并认为荀子的修身工夫论对思孟学派有所吸收。遗憾的是,作者更多着眼于“史”,对荀子众多哲学命题的关注不足(比如经典的“性恶”、“天论”等等),而对“礼”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价值挖掘也仍不充分,这使得荀子更像是一位有卓越眼光的政治家(然而荀子不仅没有预见秦的胜利,其“礼”的设计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是一位睿智的、为万世提供法则的哲学家。
1 有用 鶖梁 2021-12-03 09:05:14
总体来讲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以礼为核心而非 天论 性恶。战国前期伦理论辩对话式(论争性 argumentative 和 主观性 subjective) 战国中后期分析论辩文章式(分析式 analytic 和 客观性 objective)伦理论辩针对伦理价值 分析论辩针对社会运作机制与原理 孔子第一 后面对孔子的继承或发展或批判 从伦理空谈到分析社会实际运作治乱 某些地方废话有点多
0 有用 沙海驼铃 2024-08-27 13:40:26 贵州
扎实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特色
0 有用 名下士 2022-01-04 05:38:26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