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图:永恒的山水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远看泰山 2016-11-04 09:53:11

    上海书画社真是毁书不倦!!

  • 3 南萧亭 2017-10-10 10:47:56

    内容值得一读,但书无法给高分,最不能接受的是克利夫兰美术馆的《溪山无尽图》全图和局部在书中几次出现长宽比明显不一致,从画上的嘉庆御览之宝来看,应是全图和同一页的局部都被压扁了,在这艺术史书籍中是不能接受的。译文参照高嵘榕的《方闻〈夏山图〉译文商榷》阅读。

  • 2 郁则 2017-12-03 13:20:00

    真正论及《夏山图》的篇幅很短。附录的节选也会在同系列的作品集中出现,恶意增加篇幅是欺骗读者的行为。方闻的创见在谈晟广的序言中说得非常清楚,所谓的视觉结构用文字不便阐述,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就非常直观了(P28)。还是应当注意,此书的预设读者仍然不是国人,是为欧美观众做的一小册导览,所以其意义不在于学术史,而在于实际的策展效果。我们不必苛求一些简单的二元论陈述,比如以是否中锋入画判别职业画家或文人画家(P82),这应该只是给出一些简明且显著的特征以便提醒观者。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将《夏山图》的作者归为屈鼎的论述上,即使查看原文,也发现证据略显单薄,但我想方闻的本意是为了和燕文贵区分开来。可惜并不知道当时展览的盛况,否则还能够从陈列方式中汲取到不少博物馆专业的实际经验。

  • 1 霁月难逢 2019-07-14 09:52:45

    上海書畫這套書的編輯不但無恥 而且弱智。全書176頁正文77頁,之後都是所謂附錄,本也沒什麼,但附錄內容竟然是從同系列其他書中各摘抄一部分 拚湊成這近一百頁,如果這套書買齊 其實是重複的,第一次見到這種弱智的騙錢手法 所以說斯文敗類 可謂無恥之尤。方聞這篇論文本身是極好的 啓發性很強,因為他本身有很多藝術實踐 對於畫面的理解 有的放矢,體系也是嚴謹的 大不同於一般不懂書畫的所謂理論家。

  • 0 malingcat 2017-01-15 15:03:54

    方闻先生中国艺术史全编中的一辑,以《夏山图》为核心,又附录了几篇节选,包括《心印》和《超越再现》。译者序信息量颇大,还配有很多照片。

  • 0 森雲 2017-04-24 20:26:25

    图录作为学术作品

  • 1 Dududu自己玩 2016-12-18 14:17:32

    正文很好,图版质量略失望。后面从方教授各时期的著作里节选,塞进百来页重重复复的附录,这叫不老实。

  • 1 苦影 2020-01-13 00:18:46

    在万圣翻阅读毕。高度的风格/形式分析断代很见功夫,把中国画那种抽象的笔墨、空间感、构图法清晰的表达出来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对比的工具更是难上加难。(古代鉴赏家几乎完全基于“气韵”云云的抽象表达,也难怪鉴赏和美术史在古代始终是一种靠着阅画经验积累而成的精英学科。)此书以燕氏画风为线索,梳理出一条风格的前因与后果,北宋部分分析尤佳,可惜清代有些草草收尾了。本书开头便提出“在前人风格基础之上加以自己的创造”,结合方闻另一本《超越再现》,疑此处是受贡布里希启发,但后来的分析重点似乎落在“前人风格的传承”,并没有太多对于后继者艺术个性的深入分析。顺便,上海书画,太能坑人了!这么一篇论文也能排成一本精装啊!!

  • 2 弗拉基米尔卡 2018-05-21 15:50:37

    译文较差。内容短小,要做成一本书,便东挪西凑,先是大幅搬来方闻先生大概生平,这也算了。不料正文之后将一幅不怎么清晰的图片,局局部部,复复重重,排了好几派!还有同一幅画前后出现居然不一样,仔细一看才发现被拉伸变形了!太不负责。最终勉强做成了,于是高达五十八元的价格,只有让读者买单。这是译者之心,还是编辑之意,昧了良心。 据说这本书是为了给《夏山图》断代的,就是确认时间和作者的。至于具体结果如何,准确与否,不太重要,主要是方法论层面的价值,是该肯定的,这也是放在彼时的时代语境之中才能凸现出来的。

  • 2 一八 2018-03-21 19:36:18

    正文为36至88页,剩下全是#¥@$&!?。。。全文主(剧)旨(透)是:《夏山图》往前不像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那样轮廓线、皴笔和墨染孑然分明(更早期则皴法亦未成熟),共同传达实体形象的质感,而是将所有这些融合在一起,以表现体积感、塑造三维空间;往后又不像郭熙的《早春图》笔墨技法丰富、画面统一性更强,因此只能介于其间,于是拉了个过渡人物,名之为屈鼎。至于所谓的空间后退,可以理解为原来画家是在空中作画(画山水就像叠罗汉),后来降落到地面(画山水变成半透视眼),和正常人的感知渐趋接近

  • 0 零度倾斜 2019-02-05 19:06:27

    看了书评有说译者待商榷的,发现这一本的问题确实很大。三星待观察

  • 1 2018-03-21 21:40:58

    “心印”改成“心证”吧

  • 0 叶隐 2018-06-19 00:15:32

    从书籍编辑角度来看,前面的序和中间夹杂的画论摘录完全没有必要,但是正文和附录(哪怕都是其他著作的节选)仍可互为补充来读。方闻始终坚持用结构分析来研究风格,从而建构艺术史的整体脉络。对风格的描述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但是对传承和变革的重现,读起来有畅快之感。就好像你在《失乐园》里找寻《神曲》的蛛丝马迹,从圣经的文本里仔细分辨出作者J笔下的耶和华形象与后来文本的不同,继而得出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 1 Lophiiformes 2017-06-20 20:41:14

    作为一个读图案例,有点单薄。而且图质量不好,看起来费劲。不过方闻的方法呼之欲出。如以方比为李成,则傅申与石守谦可拟范宽与燕文贵。傅因英文之故,西式画论是短板,但读图能力超强,这大概也是方当年相中他的原因。

  • 0 难得清醒 2019-06-30 21:29:23

    附录是不是来凑数的。。。

  • 0 晚明 2021-11-12 13:13:37

    极简北方山水史

  • 0 纳西小伙 2022-11-24 05:05:18 美国

    很薄的一本册子,如果读过方闻主要著作就会发现后半本节选没有必要看,而前半本又被方闻在后续的《心印》等作品当中予以扩展延伸过。可以作为《心印》核心观点的概括。

  • 0 Lydia 2022-03-31 19:25:25

    有一处我实在读不通,前后自相矛盾,怎么想也不能相信这是方闻先生会犯的低级错误。看了豆瓣书评明白了,翻译是个坑……

  • 0 锦瑟 2024-02-28 12:06:39 上海

    作为观看山水画的导读

  • 0 识八青 2023-10-24 01:25:37 浙江

    译者的解读之解读,有点蠢我不是说。感觉内容好单薄(没有读附录部分),朝代之间画风的连续被好简单的架构在一起,只能自己反复看图对比,同用却远不及《宋元绘画》那一本。翻译真的很干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