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遗珠(我们进到的“评价人数不足”的书) (萤火虫小花)
- 比較法學參考書目 (Orpheus+)
- 法律理论、法律史、法哲学与政治哲学 (济贫院长正太喵)
- 闲书不闲 (沉默的大多数)
- 目前看情况 (在一切终结之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比较法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老刘头烧鸡 2025-02-16 16:54:21 吉林
传统比较法的贫乏、其对黑体字规则的聚焦、其将规则与语境分割的倾向、其未能明确区分法律体系的内在与外在研究的失败——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共同根植于未能认识到规则与原则之间、内在解释与外在解释之间这两组相关区分的失败。
1 有用 WM 2022-03-14 18:11:00
“思想中的法”确实让我大为震撼,但又觉得自己隐隐之中也在探寻这种“内部视角”,故而阅读过程中频频有被提点的快感。 作者证成新学科的尝试非常大胆,第一编尤为精彩,论证严密、资料翔实,但书末的几篇论文就稍有拼凑之感。
0 有用 如水圆清 2024-06-25 15:54:21 浙江
虽然有点繁琐,但这就是分析风格。作者在第四章以德国近代私法史为例,论证比较法的贫困来源于“黑体字规则”和“电话簿方法”,要理解一项规则,必须要理解它如何被适用,理解它如何被解释,理解它所追求的一般理论,理解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以及制度文化背景中意图达成的是什么。作者主张法律本质上是认知的,对法律规则的理解是一项实践推理,因此我们应当寻求理解的既非“书本上的法”也非“行动中的法”,而是“思想中的法”(l... 虽然有点繁琐,但这就是分析风格。作者在第四章以德国近代私法史为例,论证比较法的贫困来源于“黑体字规则”和“电话簿方法”,要理解一项规则,必须要理解它如何被适用,理解它如何被解释,理解它所追求的一般理论,理解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以及制度文化背景中意图达成的是什么。作者主张法律本质上是认知的,对法律规则的理解是一项实践推理,因此我们应当寻求理解的既非“书本上的法”也非“行动中的法”,而是“思想中的法”(law in minds),即法律的制度背景与认知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认为此种法哲学与法律史的紧密关联在于探究规则背后的原则、观念、信条和推理意味着探究“理念”的历史;但第一章借中世纪老鼠审判对分析道德哲学内在性论证的批评以“历史主义”为背景,这其实将自身置于了更为宏大的理性与历史之争的背景。 (展开)
5 有用 Blade King 2017-06-30 20:28:13
比较法研究应该是体系性的(规则+原则+推理模式)以及内部视角(思维方式+世界观)的。或许这可以拓展到所有的比较研究?提出的比较法应该是个同时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单向活动,不过似乎并未证成。不过中间几章尚未公开发表,特别第五章感觉像是手稿,重复且杂乱。
0 有用 艾克斯 2023-02-11 12:18:26 广东
伟大的、可以传世的著作。以往的比较法研究主要是以法条比较为主,忽略了背后理论的沉淀,这本书补上了后面的这一纬度,整个比较法就变成有源头的活水。作者功力之深厚、考证之精细,让后辈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