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短评

热门 最新
  • 63 Alain 2018-03-21 20:38:58

    同样是句句用典,可比希尼难读多了,荷马、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的幽灵漫漶于诗行之间,波德莱尔、马拉美、弥尔顿、韦伯斯特、魏尔伦等诗人的诗句与之遥相呼应彼此印证,古希腊哲学、希伯莱的圣经文化、印度的神话与佛学、东西方的神秘主义等等三教九流熔铸其间,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曲折长河由此被开渠勾连汇聚成海,“荒凉而空虚的是那大海”,在极富哲理、晦涩艰深的叙事、抒情与思辨中,关于生与死、人与宇宙自然、时间的有限与无限、永恒与当下的命题辩证地开出了玫瑰;译者偏重句法与词藻而牺牲了韵,我不懂翻译理论,不知是好还是不好,前半本诵读、后半本默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可能是其诗学审美已经超出了我的诗歌阅读谱系(我更偏爱诗带来的美的体验感受而非哲学的思辨),确实于读诗的浅层愉悦和美感上有所不足,有能力最好还是读原著。

  • 23 smile 2017-07-02 21:47:35

    译成这样,简直是个灾难。 本书译者赵萝蕤的翻译,“可是等我们回来,晚了,从风信子的园里来,你的臂膊抱满,你的头发湿漉,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再看裘小龙的译文,“可是当我们回来晚了,从风信子花园而归,你的胳膊抱得满满,你的头发湿漉漉。我说不出话,我一无所见,我神魂颠倒,一无所知,看进那光明的中心,一片寂静。” 赵萝蕤的翻译,“可爱的泰晤士,轻轻地流,等我唱完了歌。”人家译的可是:“可爱的河,轻轻流到歌罢。”

  • 17 沉默之岛 2018-12-12 00:16:58

    大概翻译年代久远的缘故,有些词语译得甚是生涩古怪;但也并不妨碍艾略特用种种意象营建的氛围。令人神迷。

  • 7 卡西莫多 2017-03-16 17:06:34

    赵萝蕤 张子清译 艾略特诗选

  • 8 盐汽水 2020-08-30 01:43:57

    上大学时,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叫荒原的书,封面很破旧,八九十年代出的。当时觉得连译者的名字都很怪。一口气读完后,果然奇怪的世界轰隆隆地裂开了。

  • 3 胡晓晨 2017-04-23 00:53:07

    一切也会平安无事/世间万物都会平安无事。”《鹳鸟踯躅》里那首“我祝福你幸福安康”与这样的感觉有点像啊,明明心已成荒原,却还要祝福,祷告美好。这样麻木的、没有希望的祝福与祷告才是真正的荒原吧!

  • 2 三七二十一 2021-04-10 00:44:14

    太好了,太好了。是我知识有限只能读懂部分。

  • 4 游园惊梦 2021-10-31 13:33:34

    1937年赵萝蕤译《荒原》出版。后陈梦家受邀赴美在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赵萝蕤也同去美国任教。1946年7月9日,艾略特邀请陈梦家、赵萝蕤夫妇在哈佛俱乐部晚餐,艾略特即席朗读《四个四重奏》片段,并在赵萝蕤带去的《1909—1935年诗选》扉页题写:“为赵萝蕤签署,感谢她翻译了《荒原》”。此时距中译本《荒原》出版近十年。又过了十年,陈梦家、赵萝蕤夫妇开始经受思想改造运动的劫难,陈梦家被划为右派,继而下放劳改。1966年8月,暴力行动进入最黑暗的阶段,8月24日夜间陈梦家写下遗书,服大量安眠药片自杀。但安眠药量不足以致死,十天后,陈梦家自缢而死,年仅55岁。赵萝蕤因受过度刺激,一度导致精神疾患,住在北京安定医院中。又过了十年,赵萝蕤在北大执教,完成了带有大量注释的惠特曼《草叶集》全译本。

  • 2 R. 2016-12-28 19:33:48

    注释好,译本好

  • 1 喂了狗 2022-07-30 23:42:29

    只读了《荒原》,配合英文原版。赵罗蕤竟在二十出头翻译荒原,我只感到自己不配拥有自惭形秽的资格......

  • 1 一路向西的摩西 2022-10-29 23:48:59 安徽

    已经绝版了, 价格很贵。翻译的很贴近艾略特想要描述的诗的意境,加上详细的注解,对于诗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 2 纳塔纳埃尔 2019-10-26 15:21:22

    是一个谨慎的时代永远不能收回的

  • 1 Hortensia 2018-11-05 23:55:59

    不知道他国是否有掉书袋一说,注释让人停顿,停顿更让人云里雾里,晦涩是真的,还是要看原文。

  • 1 岑宣 2021-04-14 23:50:41

    赵萝蕤女士的译笔准确且克制。 密涅瓦的猫头鹰于黄昏的空中俯瞰倾颓的欧罗巴文明。 每隔一年重读一遍,不求甚解。

  • 1 绝望的麦子 2018-11-06 13:13:37

    《荒原》《四个四重奏》看得一头雾水,《普鲁弗洛克情歌》《前奏曲》这些还是很喜欢。艾略特是写黄昏最好的诗人。他说过,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

  • 0 历史理性 2019-02-22 18:18:05

    《荒原》其实还是比较直抒胸臆的政治抒情诗,《四个四重奏》就太玄了。。。

  • 1 里相玉 2020-04-07 16:47:40

    在草坪上读了两个下午,晋升初级艾略特爱好者。

  • 0 🌺五月雨永远 2018-04-04 14:19:11

    《荒原》长诗正在经历一个以“谎学家的圣经”来重新打开经典的过程。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赵萝蕤的译诗。当然艾略特的诗本来读一遍也不可能理解,比如不看注释根本脑洞不了为啥会用河马来隐喻世俗社会。另外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圣阿森纳日,另一首长诗《四首四重奏》,献给在坐#阿森纳球迷保护协会#的会员们

  • 1 21克蓝 2018-09-22 13:20:33

    重读。喜欢不起来。写得很干燥。

  • 0 寂寞螃蟹锁清秋 2021-03-05 18:41:19

    诗应该是攀着感觉上升,但当它一旦触及到理性,便被牢牢吸引。这时哲学便产生了。真正的诗,应该是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相比较与荒原更钟情于四首四重奏,荒原的魅力部分是其所援引的大量东西方一流诗歌、哲学,在体裁配合的方面和浮士德终究差些,细读下来抛掉繁复的典故其实质并非表里如一,至少是有差距的。四首四重奏虽没有读过原文,有些地方写得很拖沓,但是节奏与历史的处理很好,细读下去很值得。荷花静静地静静地拔高/光明的中心流泻的光流,闪闪发光/那光亮/依然在旋转的世界的静点上/领悟真义的途径是/用不同的形式重新认识经验/对国家的热爱始于对我们活动场所的依恋。偏爱于玄思性的,有机会看看原文,译本还是体现不了原著的音乐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