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的原文摘录

  •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一旦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相对明确,运营最该做的就是通过包装、策划、营销各种手段去面向用户传达这一价值。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传统产品的核心价值 = 功能 + 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 = 功能 + 体验 + 用户参与价值 。用户参与价值包含三重含义:1)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2)产品生态中,用户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比如微信群、知乎等。3)用户愿意参与到产品设计、改善、传播甚至一些服务环节贡献价值,比如米粉。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对运营从业者一个最大的建议就是: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运营工作流程:制定策略;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执行落地,达成目标;监测数据,调整方向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市场”在做的事相对务虚,比如会做大量的传播、发布会、事件、活动等,但最后这些工作往往不会被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数据上。相对而言,“运营”在做的事情更务实些,任何一件“运营”在做的事情,一定需要落实到相应的产品数据上,比如流量、用户留存率等。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3赞 2017-05-10 08:14:24
    —— 引自第46页
  •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查看原文)
    宋心丹 1回复 3赞 2018-01-06 12:10:35
    —— 引自第35页
  • 互联网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早期,我称之为概念驱动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发展的成长期,我称之为产品驱动时代。 而,第三个阶段,很可能就是已经慢慢道来的运营驱动时代。 我眼中所谓“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跟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两点: 1.运营的价值在互联网行业曾经被低估了,直到现在,行业内大多数人对于“运营”的理解仍然是模糊和有偏差的。这一状况终会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改善,运营在行业中所占据的权重和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 2.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所反复提到的所谓“好的运营”。这既是行业的运营从业者们当前所渴望的,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需要。 (查看原文)
    了利 2赞 2019-07-11 16:36:20
    —— 引自章节:第0章 引言
  • 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查看原文)
    4毛 1赞 2016-12-28 16:12:07
    —— 引自第24页
  • 很多产品和体验和业务流程,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差异不大。于是,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变成了:运营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赞 2017-05-09 22:14:40
    —— 引自第28页
  • 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和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查看原文)
    洛臻星轮 1赞 2017-05-09 22:14:40
    —— 引自第28页
  •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互联网行业相对有一致共识的4大运营职能划分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 (查看原文)
    广龙月月 1赞 2018-11-18 12:43:48
    —— 引自章节:全
  • 一般来讲,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类到以下两种属性中: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目标导向类工作。前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很低,但后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则会越来越高。 当你拿到一个目标或者运营指标的时候,你都应该遵循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第一,你要界定一下,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你需要把你的目标指标和这些要素间的关系界定出来,最好变成一个公式的样子。第二,这些被你提炼出来的分支指标或要素现在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第三,具体来思考,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比如是优化几个文案,还是做几个活动送点礼品,还是再多发几篇微信图文、多发几篇微博? (查看原文)
    广龙月月 1赞 2018-11-18 12:43:48
    —— 引自章节:全
  • 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方法1物质激励;方法2概率性事件(人似乎天然喜欢相信命运的裁决,然而人也总是憧憬自己会有不错的好运气。二者累加在一起,决定了大部分人在面临一个“抽奖”这样结果不太确定的概率性事件时,总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方法3营造稀缺感(用户对于充裕的东西天然无感,但具备稀缺感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用户更强烈的刺激。假如你发现一个东西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限,潜在的一个思路是你可以试着给它添加一些边界,通过让它变得更加稀缺来带给用户更强的行动动机);方法4激发竞争意识(弗洛伊德有过一句精辟之论:“一个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因此,假如你想让用户参与某件事的动机更加强烈,不妨在其本身的基础上为它赋予一点点“竞争”的意味。比如排行榜、投票。竞争和比拼永远是人的天性。你只要为它创造一个空间,这种天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方法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这个东西能给用户一个“炫耀、秀自己”的理由,让用户愿意把它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且能够让看到它的人产生好奇,进而与发布者产生互动,为双方都带来社交价值,进而带来新一波的传播);方法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依靠细节的刻画和理念的传递等,赢得用户的认可,或是激发他们的某种强烈情绪);方法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方法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 纵览整个互联网世界,绝大部分产品的运营工作如何规划,都可以从三个维度分别来评估,最后再把三个维度下分别评估得出的结论汇总到一起,得出一个指导性的方向。这三个维度:一是商业逻辑,而是典型用户行为频次(一次性使用、中低频次使用、高频词使用),三是用户与其他用户间是否会通过你的产品而形成某种关系。 普遍来看,各类互联网产品大体存在以下3种商业逻辑,而每种商业逻辑反向回来对于运营端的要求又会有所不同。商业逻辑1: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盈利。商业逻辑2:... (查看原文)
    广龙月月 1赞 2018-11-18 12:43:48
    —— 引自章节:全
  •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传播逻辑,正在发生着变化。 (查看原文)
    广龙月月 1赞 2018-11-18 12:43:48
    —— 引自章节:全
  • 用户自发的传播开始越来越取代了“渠道”的作用,成为了一款产品生命力的源泉。一款产品的生命力越来越变成了:它到底是否能够赢得用户发自内心的认可、喜爱,以及是否能够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愿意与之进行互动。与之相反,“渠道”的价值,则可能还会有所弱化。 (查看原文)
    广龙月月 1赞 2018-11-18 12:43:48
    —— 引自章节:全
  • 我眼中所谓“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手段,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跟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查看原文)
    芒芒 1赞 2019-09-10 11:53:08
    —— 引自第29页
  • 做运营,我建议大家不要只单纯关注为了关注业绩、结果和转化去做那种“竭泽而渔”的运营。好比你要强推个啥东西,就满世界各种群里去发,且还老这么干,就是典型的竭泽而渔。 相对更好的方式,可能是考虑下这个东西的潜在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活动,适合谁参加不适合谁参加,具体可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提前讲清楚,再给出些个人立场上中肯的建议,就会好一点。 再者,运营最好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场景和用户关系,比如你在一个自己基本不怎么说话、大家也不怎么认识你的群突然一下丢出来个活动链接,啥也不说就跑,或者发个红包就跑,这个事情其实很像是在纯粹消费别人。假如你跟那群人不熟悉,那是不是至少要有一些铺垫或对应的表达才会更好也更尊重用户? (查看原文)
    喵呜我是大喵 1赞 2021-01-08 23:08:03
    —— 引自章节:2.2 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 43
  • “回报后置”式的逻辑。它更加强调我们专注于给用户创造价值,并相信,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多的时候,用户一定会愿意给予你无条件的认可和回报,且这种回报,有时甚至会超出你的预期。 你会发现,包括众筹、打赏等在内的很多近一两年开始从互联网衍生并普及开来了的模式,背后的核心逻辑,都是这种“回报后置”式的。 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除非你真的可以发自内心地相信,以一种“回报后置”式的理念和方式去做事,最终真的可以带来超乎你想象的回报,并彻底践行之。否则,仍然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样的践行,最应该从你手中在做的一切事情开始做起,比如,当你在任何一个群里想丢个东西让人转发的时候,请先考虑清楚:这个我想丢过去的东西,到底对于这个群里的大家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我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有价值一点? (查看原文)
    喵呜我是大喵 1赞 2021-01-08 23:08:03
    —— 引自章节:2.2 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 43
  • 对做内容的建议: 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做一种工具和手段,以“让我做的内容能得到用户认同”为导向,而不要以“让我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眼球为导向”; 把内容当做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手段,每次做一篇内容或推荐一篇内容时都想一想,假如你现在是在面对一个你最好的朋友,你是否愿意把这篇内容推荐给他?以及你会怎么推荐? 让自己更有节制,让你做的内容更符合你的本心,尽量多做自己喜欢喝相信的内容,不要逢迎讨好,也不要一味自high吹牛; 把体验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对之持续进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要从细节中去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理解对细节的刻画、呈现和渲染往往才是内容的打动力所在。 (查看原文)
    ktzhechen 1赞 2021-08-02 21:22:40
    —— 引自章节:3.5 为何说“标题党”和“段子手”们都很难成为内容领域的顶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