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多想读懂你保护你并且给你安慰
每每读到这种儿童心理学,都在疑惑我是怎么在童年创伤和负面影响下健康快乐活到今天的。
电影《声之形》是本书的最佳案例,配合看效果更佳。存在主义式的归罪于自己基本上是一种童年创伤的后遗症,这样的自毁行为终究一天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了与他人的隔膜而走向死亡,自己永远不可能完美,而这便带来羞耻感。实际上,不仅仅是辱骂殴打的原因,一切受挫都导致羞耻感。作者核心观念是「接纳自己」,这一举动不是阿Q精神,不是借口,而是坦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我很差劲,我还要努力,不过怎么办呢,这就是我啊。有时,一个观念的扭转可能会改变许多。
他们怎么对你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每天听本书
自我救赎五方法:理解、宽恕、接纳、鼓励。(这位作者有点啰嗦)
染色体DNA只占总DNA的2%,非编码DNA占据98%,它们负责情绪、行为和人格。长辈所经历的暴力、创伤、痛苦都会刻在DNA里,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代际创伤。值得安慰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疗愈,实现与上辈的和解,从而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十分合适儿时有过创伤的人,以及心理咨询师。 儿时太弱小,外界对自己的加害容易内化成“我不值得爱”、“我不值得拥有好的东西”。我们需要去治愈他。 记住要认可自己的进步,承认治疗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为自己感到骄傲。
作者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这种自己经受过不幸走出来后,选择帮助其他人不在重复。 阅读这本书让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很少一部分人觉知并且走出来了,而很大一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这些问题对成年后的影响。 作者一步步带着你去发现,探索这些问题,然后交给你方法,如何去解决。 我盆友按照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困惑自己多年的问题。 而我在第一章的羞耻感测试中,看到书上的打勾,我发现自己没有太多羞耻感。 后面的慈悲心,自我悲悯,我基本已经都可以做到,所以这本书对我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我任然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类似于调息冥想,真心建议每天花个十来分钟冥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虽然我目前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
比之前那本羞耻情绪的调节要好多了,那本纯粹就用数据来充数,然,所谓的自救效果甚微,还不如身边的支持系统重要。
一主题:羞耻感理论;二方法:自我悲悯练习(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激励)
em,创伤康复自助&代际创伤 ps.很多写书的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方法&体系比精神病院的量化表格科学多了…
feel much better after reading lots of practical methods helping you be aware of self-shame and get over it.
……😅中间看到把性侵亲生女儿、家暴妻子的恶魔称作受害者并让他们去自我宽恕(因为这都是创伤造成滴)就觉得很迷惑,看到最后发现作者说自己曾经酗酒,有多次酒驾把别人撞的非死即伤的经历(并同理宽恕了自己)我就明白了。 这对真正的受害者来说何尝不是残忍,你看,连罪犯都有心理学依据给自己开脱并如此轻易原谅自己呢。 看这类书真得降低心理预期。
《这不是你的错》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治疗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贝弗莉•恩格尔创设了同情自愈项目,此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本书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双不被“我低人一等、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等观念蒙蔽的眼睛。
(樊登读书会)内心影响竟然可以靠基因遗传……应该以荣格(即目的论)方式去处理遗传带来的心理疾病,跟自己的内心和解
原来 自我原谅需要指引 自我关爱需要学习
进入我自己的3.0时代,最大的痛苦是发现已被我和妈妈之间的暗黑纽带牢牢绑住,暗黑物质总在某些时刻击溃我,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处可逃、永远无助。因为我痛苦,所以努力寻找出路的是我,于是找到了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言,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强烈的不适,确实勾起了我内心太多的暗黑记忆,但也感谢这本书,教我能够悲悯自己、理解自己,那些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我的错,能有现在的我,我已经非常非常非常棒了!我要做我自己的妈妈,慢慢来。“我为自己没有成为一位母亲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自己会漠视孩子,会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童年时被虐待会引起羞耻感,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应对童年虐待行为引发的羞耻感的。心理学自主读物,脉络还是挺清晰的。
羞耻感,正如正文前荐序所说,在传统文化里比比皆是。隐藏在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单位中,更是成为“教训”孩子的手段。 自我关爱、鼓励、悲悯,意识到内心批判的声音并不来自于你,而来自于童年时被无意识吸收的父母、亲戚、学校乃至互联网的批评。 识别它,消除它,远离它。
> 这不是你的错
156 有用 沈辰 2018-03-17 15:05:42
我多想读懂你保护你并且给你安慰
111 有用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19-05-27 10:02:56
每每读到这种儿童心理学,都在疑惑我是怎么在童年创伤和负面影响下健康快乐活到今天的。
101 有用 节 2017-05-21 10:08:45
电影《声之形》是本书的最佳案例,配合看效果更佳。存在主义式的归罪于自己基本上是一种童年创伤的后遗症,这样的自毁行为终究一天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了与他人的隔膜而走向死亡,自己永远不可能完美,而这便带来羞耻感。实际上,不仅仅是辱骂殴打的原因,一切受挫都导致羞耻感。作者核心观念是「接纳自己」,这一举动不是阿Q精神,不是借口,而是坦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我很差劲,我还要努力,不过怎么办呢,这就是我啊。有时,一个观念的扭转可能会改变许多。
54 有用 美味甜心 2018-11-22 09:37:03
他们怎么对你与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16 有用 江南 2017-05-21 14:11:25
每天听本书
10 有用 冬笋一号 2020-12-09 21:35:12
自我救赎五方法:理解、宽恕、接纳、鼓励。(这位作者有点啰嗦)
10 有用 小宇宙 2020-01-25 20:28:24
染色体DNA只占总DNA的2%,非编码DNA占据98%,它们负责情绪、行为和人格。长辈所经历的暴力、创伤、痛苦都会刻在DNA里,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代际创伤。值得安慰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疗愈,实现与上辈的和解,从而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7 有用 清藤 2018-08-28 20:27:25
十分合适儿时有过创伤的人,以及心理咨询师。 儿时太弱小,外界对自己的加害容易内化成“我不值得爱”、“我不值得拥有好的东西”。我们需要去治愈他。 记住要认可自己的进步,承认治疗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为自己感到骄傲。
8 有用 Chen 2020-04-18 22:50:23
作者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这种自己经受过不幸走出来后,选择帮助其他人不在重复。 阅读这本书让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问题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很少一部分人觉知并且走出来了,而很大一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这些问题对成年后的影响。 作者一步步带着你去发现,探索这些问题,然后交给你方法,如何去解决。 我盆友按照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困惑自己多年的问题。 而我在第一章的羞耻感测试中,看到书上的打勾,我发现自己没有太多羞耻感。 后面的慈悲心,自我悲悯,我基本已经都可以做到,所以这本书对我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我任然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类似于调息冥想,真心建议每天花个十来分钟冥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虽然我目前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
3 有用 joker 2018-10-21 23:25:03
比之前那本羞耻情绪的调节要好多了,那本纯粹就用数据来充数,然,所谓的自救效果甚微,还不如身边的支持系统重要。
2 有用 ⓷ 𝐏𝐀𝐏𝐄𝐑𝐒 2018-06-29 18:41:37
一主题:羞耻感理论;二方法:自我悲悯练习(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激励)
3 有用 ʇɐɥdɔsǝpıɹı3 2023-07-19 23:53:42 四川
em,创伤康复自助&代际创伤 ps.很多写书的心理学研究者的理论方法&体系比精神病院的量化表格科学多了…
1 有用 康普勒克斯普森 2021-12-07 09:39:42
feel much better after reading lots of practical methods helping you be aware of self-shame and get over it.
3 有用 rax 2024-10-11 16:03:18 安徽
……😅中间看到把性侵亲生女儿、家暴妻子的恶魔称作受害者并让他们去自我宽恕(因为这都是创伤造成滴)就觉得很迷惑,看到最后发现作者说自己曾经酗酒,有多次酒驾把别人撞的非死即伤的经历(并同理宽恕了自己)我就明白了。 这对真正的受害者来说何尝不是残忍,你看,连罪犯都有心理学依据给自己开脱并如此轻易原谅自己呢。 看这类书真得降低心理预期。
1 有用 " pig 2020-07-28 02:52:55
《这不是你的错》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治疗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贝弗莉•恩格尔创设了同情自愈项目,此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本书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一双不被“我低人一等、残缺不全、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等观念蒙蔽的眼睛。
2 有用 老黎 2020-03-10 08:42:37
(樊登读书会)内心影响竟然可以靠基因遗传……应该以荣格(即目的论)方式去处理遗传带来的心理疾病,跟自己的内心和解
1 有用 夏天的清椰 2024-06-16 21:39:27 上海
原来 自我原谅需要指引 自我关爱需要学习
3 有用 猫阿西 2024-06-30 18:51:15 上海
进入我自己的3.0时代,最大的痛苦是发现已被我和妈妈之间的暗黑纽带牢牢绑住,暗黑物质总在某些时刻击溃我,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处可逃、永远无助。因为我痛苦,所以努力寻找出路的是我,于是找到了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言,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强烈的不适,确实勾起了我内心太多的暗黑记忆,但也感谢这本书,教我能够悲悯自己、理解自己,那些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我的错,能有现在的我,我已经非常非常非常棒了!我要做我自己的妈妈,慢慢来。“我为自己没有成为一位母亲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自己会漠视孩子,会在情感上虐待孩子。”
4 有用 徐疯疯 2018-06-03 17:57:14
童年时被虐待会引起羞耻感,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应对童年虐待行为引发的羞耻感的。心理学自主读物,脉络还是挺清晰的。
1 有用 Pillar 2024-07-22 18:24:00 江苏
羞耻感,正如正文前荐序所说,在传统文化里比比皆是。隐藏在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单位中,更是成为“教训”孩子的手段。 自我关爱、鼓励、悲悯,意识到内心批判的声音并不来自于你,而来自于童年时被无意识吸收的父母、亲戚、学校乃至互联网的批评。 识别它,消除它,远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