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三部曲”中,最伟大的一本。豆瓣评分不可靠,奥威尔对这本的评价也不可靠。1. 相比《1984》和《美丽》昭然若揭的“政治讽刺”,《我们》更具备一本文学作品该有的雕琢——“乌托邦”不只是浮在面上的制度、科技、形式,而是一种理念。2. 什么是“我们”?“我们”是对“我”的消融,当“我们”足够大,“我”的密度将足够小,“匿名的公众”理论——恩主不是任何人,就是“我们”。3. 整本书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悄悄发生了变化“我们—我—他们—我—我们”,这也是“我”的心路历程。4. 人类到底是追求理性还是渴望非理性?《美丽》偏向于非理性,《1984》没讨论到这个深度,《我们》认为人是渴望理性的非理性。5. “我”和“我们”的叙述转换,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强逼出读者的第三视角。6. 新现代主义的描写,足够立体。
来自新世界的我们,活在一九八四。
感觉个人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看得最痛苦的一本😂
奥威尔的评价很中肯——“它并非一本一流的书,但无疑是本不寻常的书”。《我们》作为反乌托邦小说鼻祖,在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处处可见“众一国”的影子,但它也毫无疑问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弱的一部,作者文字功底撑不住这么宏大的题材,生硬比喻处处可见,情节越到后面越碎片。
是翻译还是本书自身的问题,有点难读,看不进去。对照了另一个版本看,这本的翻译实在太差,P44页说“还有我们的数学老师普拉帕……他心力交瘁,累得快散架了。当他与显示器连接时……”完全不明白是什么鬼,另外版本的翻译是 “前面是我们的数学机器,因为它实在是太老旧了,在开始上课之前,老是会发出“啪啦啪”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啪啦啪老师。那堂关于-1的平方根的讲述也是那样,在上课之前,值日生照常将它的背上插头插上……”。文本好不好理解先不说,翻译至少要先讲人话吧!
11.7万字。非常讨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生搬硬套地用一堆数学概念呓语,完全不符合他作为一个极度理性社会的佼佼者的人设,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理性。这样一个割裂的主观视角,加上笔记里的吞吞吐吐,这种形式给读者带来的只有厌烦。这个译本也有很多问题,譬如47页“害怕那个新认识的陌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我电话号码的D-503”,“电话”两个字一加,完全曲解了含义。
书中记录的不过是那场大雨的几滴水而已,而这背后是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那场暴风雨。读《1984》和《美丽新世界》是被其中的世界观所震撼,而《我们》则是被每一处精妙的细节描和真切的类比所折服。魔鬼在细节里。
「您的情况很不妙,看来您已经拥有了灵魂。」 不太推荐这个译本
读起来有点乏味,考虑到是反乌托邦作品的鼻祖可以加一星,思想性远大于文学性的作品。
这个翻译看的有点儿累心,对照另一版看完的。确实看出对《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的影响,却也未臻完美。
7.0分吧,故事挺好,但这个写的真的太不好读了,和《1984》差太远了,那个是一口气读完不费劲的,这个要歇好几次,看的评论也有人同样的感受。
好喜欢这本,无论是外还是内
接受手术吧瓷,垫底三部曲无疑,这版翻译的真不太灵
对热评一的评价完全同意。【我们】是三部曲中文学性最高的一本,它甚至在二战前就有了后现代的雏形,从二十开始出现意识流的写法,而这种意识流比较像“无意识的意识流”,是一个被洗脑到已经形成逻辑闭环的圆圈突然被撬开了一小节,他害怕被内心的风给吹散,于是开始不断自我洗脑,可心里那些不明所以的东西接连飘了出来,以此形成意识流。更让我惊喜的是25往后整个写法甚至接近于解构主义,去试图让人物去表达一些脑中从未被灌输过的词语和感受。不知道是否是想多,某些描写里,I太像一个dom了。在笔记30前,我都想,一定要给这本书打五星,结合时代背景,这本书配得上“伟大”一词。可是时代变了。我完全能预测到故事的后续发展,也知道他要表达出来的深意,没有与之匹配的好奇,我不再耐心继续一字一句品读他那些呓语。可惜。
三部曲中可读性最差的一本,受限于写作年代,开创之作的理念意义远大于文学意义。数学和诗歌的结合以及各类人体比喻很有趣,然而仅200多页却显得无比拖沓冗长,对反抗的理解也是只言片语的。主角性格可鄙,情感描述也一言难尽,简直是一部抖M驯化日记。
不像另两部对当下而言有着明显的现实精神。不过这里的人物形象可能更合乎情理,这大概是一种不幸。 翻译很差。译者是分不清无理数和虚数吗?还是原文如此?
因为I-330始终是I-330,所以D-503也只能是D-503,一个集体的缩影,完全相同的符号。是不是用革命般的鲜红的热烈的爱欲来使我们变成我还远远不够?柏克说过:“毕竟,在作为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个独立而自负其责的个体;而作为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之上,是我们身为人类一份子的必要自觉。因此,即使这共同体的成员身份万分重要,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既不是我们退让的最后底线,也绝非我们仰望天空的视力极限。”你没有权力代表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代表你。你只有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
好看。政治性 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文学性 我们>1984>美丽新世界。
大量重复的形容及修饰,散文化地推进情节,阅读起来确实比较吃力。抛开正文不说,附录里倒是把作者的中心思想基本道出了一二。旧思想,旧行为和那些“半死不活的人们”是作者在描写这个虚构的集权主义国家大背景下真真抱有担忧的,并希望读者能引起警惕的。
这本比《1984》更深刻,更突出意识形态或者说宗教层面的问题。
> 我们
771 有用 鹅掌柴 2019-04-21 23:15:51
“三部曲”中,最伟大的一本。豆瓣评分不可靠,奥威尔对这本的评价也不可靠。1. 相比《1984》和《美丽》昭然若揭的“政治讽刺”,《我们》更具备一本文学作品该有的雕琢——“乌托邦”不只是浮在面上的制度、科技、形式,而是一种理念。2. 什么是“我们”?“我们”是对“我”的消融,当“我们”足够大,“我”的密度将足够小,“匿名的公众”理论——恩主不是任何人,就是“我们”。3. 整本书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悄悄发生了变化“我们—我—他们—我—我们”,这也是“我”的心路历程。4. 人类到底是追求理性还是渴望非理性?《美丽》偏向于非理性,《1984》没讨论到这个深度,《我们》认为人是渴望理性的非理性。5. “我”和“我们”的叙述转换,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强逼出读者的第三视角。6. 新现代主义的描写,足够立体。
673 有用 Arvin 2017-05-26 23:40:06
来自新世界的我们,活在一九八四。
489 有用 韦🔥 2018-06-15 15:56:17
感觉个人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看得最痛苦的一本😂
187 有用 小城 2017-10-03 16:57:40
奥威尔的评价很中肯——“它并非一本一流的书,但无疑是本不寻常的书”。《我们》作为反乌托邦小说鼻祖,在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处处可见“众一国”的影子,但它也毫无疑问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弱的一部,作者文字功底撑不住这么宏大的题材,生硬比喻处处可见,情节越到后面越碎片。
192 有用 引愁玉女 2019-02-07 23:24:29
是翻译还是本书自身的问题,有点难读,看不进去。对照了另一个版本看,这本的翻译实在太差,P44页说“还有我们的数学老师普拉帕……他心力交瘁,累得快散架了。当他与显示器连接时……”完全不明白是什么鬼,另外版本的翻译是 “前面是我们的数学机器,因为它实在是太老旧了,在开始上课之前,老是会发出“啪啦啪”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啪啦啪老师。那堂关于-1的平方根的讲述也是那样,在上课之前,值日生照常将它的背上插头插上……”。文本好不好理解先不说,翻译至少要先讲人话吧!
60 有用 右手 2019-07-16 12:24:38
11.7万字。非常讨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生搬硬套地用一堆数学概念呓语,完全不符合他作为一个极度理性社会的佼佼者的人设,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理性。这样一个割裂的主观视角,加上笔记里的吞吞吐吐,这种形式给读者带来的只有厌烦。这个译本也有很多问题,譬如47页“害怕那个新认识的陌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我电话号码的D-503”,“电话”两个字一加,完全曲解了含义。
39 有用 陈天寀 2019-01-19 17:01:16
书中记录的不过是那场大雨的几滴水而已,而这背后是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那场暴风雨。读《1984》和《美丽新世界》是被其中的世界观所震撼,而《我们》则是被每一处精妙的细节描和真切的类比所折服。魔鬼在细节里。
34 有用 Eureka A.O. 2019-02-01 03:31:36
「您的情况很不妙,看来您已经拥有了灵魂。」 不太推荐这个译本
25 有用 虫虫 2018-09-15 15:43:37
读起来有点乏味,考虑到是反乌托邦作品的鼻祖可以加一星,思想性远大于文学性的作品。
25 有用 shawnj 2017-11-16 14:00:47
这个翻译看的有点儿累心,对照另一版看完的。确实看出对《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的影响,却也未臻完美。
28 有用 叶子禾 2019-12-27 22:10:20
7.0分吧,故事挺好,但这个写的真的太不好读了,和《1984》差太远了,那个是一口气读完不费劲的,这个要歇好几次,看的评论也有人同样的感受。
11 有用 golden hour 2017-07-13 23:04:45
好喜欢这本,无论是外还是内
18 有用 Over5 2018-08-01 00:55:20
接受手术吧瓷,垫底三部曲无疑,这版翻译的真不太灵
20 有用 Azul7 2021-06-14 01:38:14
对热评一的评价完全同意。【我们】是三部曲中文学性最高的一本,它甚至在二战前就有了后现代的雏形,从二十开始出现意识流的写法,而这种意识流比较像“无意识的意识流”,是一个被洗脑到已经形成逻辑闭环的圆圈突然被撬开了一小节,他害怕被内心的风给吹散,于是开始不断自我洗脑,可心里那些不明所以的东西接连飘了出来,以此形成意识流。更让我惊喜的是25往后整个写法甚至接近于解构主义,去试图让人物去表达一些脑中从未被灌输过的词语和感受。不知道是否是想多,某些描写里,I太像一个dom了。在笔记30前,我都想,一定要给这本书打五星,结合时代背景,这本书配得上“伟大”一词。可是时代变了。我完全能预测到故事的后续发展,也知道他要表达出来的深意,没有与之匹配的好奇,我不再耐心继续一字一句品读他那些呓语。可惜。
20 有用 不要焦虑浣熊妹 2020-02-29 15:39:59
三部曲中可读性最差的一本,受限于写作年代,开创之作的理念意义远大于文学意义。数学和诗歌的结合以及各类人体比喻很有趣,然而仅200多页却显得无比拖沓冗长,对反抗的理解也是只言片语的。主角性格可鄙,情感描述也一言难尽,简直是一部抖M驯化日记。
17 有用 一只猴子 2017-07-05 19:06:04
不像另两部对当下而言有着明显的现实精神。不过这里的人物形象可能更合乎情理,这大概是一种不幸。 翻译很差。译者是分不清无理数和虚数吗?还是原文如此?
19 有用 傻宝宝波特 2019-08-20 00:21:10
因为I-330始终是I-330,所以D-503也只能是D-503,一个集体的缩影,完全相同的符号。是不是用革命般的鲜红的热烈的爱欲来使我们变成我还远远不够?柏克说过:“毕竟,在作为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个独立而自负其责的个体;而作为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之上,是我们身为人类一份子的必要自觉。因此,即使这共同体的成员身份万分重要,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既不是我们退让的最后底线,也绝非我们仰望天空的视力极限。”你没有权力代表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代表你。你只有你自己,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
22 有用 🐎🦷 2018-04-28 16:48:07
好看。政治性 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文学性 我们>1984>美丽新世界。
11 有用 Uncle Sam 2018-01-23 23:45:28
大量重复的形容及修饰,散文化地推进情节,阅读起来确实比较吃力。抛开正文不说,附录里倒是把作者的中心思想基本道出了一二。旧思想,旧行为和那些“半死不活的人们”是作者在描写这个虚构的集权主义国家大背景下真真抱有担忧的,并希望读者能引起警惕的。
7 有用 苦脸骑士 2018-12-30 21:59:45
这本比《1984》更深刻,更突出意识形态或者说宗教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