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书评 (133)

和苏格拉底聊了会儿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什么要读哲学?提到哲学家,可能会觉得那是一群“仰望星空,掉进大坑”的人,这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哲学确实老问一些非常烧脑的问题,比如北京大学的保安进门都会问三个究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都太大了,也都非常难回答。但是我挺想... (展开)
厌恶他们,这不是不愉快的事
有一种人,你觉得他们很有才华,能说会道,但是这样的好印象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他们的自负抵消干净。这种人我非常惧怕,一方面他们的聪明才能让我的愚笨无地自容,同时他们的自负又让我控制不住心里的厌恶,到后来我也不知这样坏的感受到底是他们的问题还是我的嫉妒。 我...
(展开)

好人与好公民如何是一个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言 在我们处理好人与好公民这个问题提的时候,苏格拉底的申辩、审判与死亡似乎是这一问题的经典的例子。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基于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例子,我们由于偏见与历史的解释传统,似乎总也把苏格拉底是为一个被雅典民主的暴民统治下的牺牲品。这种偏见如此根深蒂固,以至... (展开)
论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之不正当
一、方法论简述 正当与不正当之评判必然牵扯评判标准的问题,而标准之选立可任意为之,因此倘若任选标准而评判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正当与否,例如从今人之视角以正义、自由云云简单评判,未免有失妥当。 而根据芝诺所说,想要辩驳对方的推论是错误的,只能从对方的推理逻辑中...
(展开)

【转】黄启祥:论苏格拉底申辩中的困难
【作者简介】黄启祥,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和贝勒大学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哲学、欧洲近代早期哲学(特别是十七世纪)。著有《思想流学说与詹姆士哲学》。翻译作品:斯宾诺莎《政治论》...
(展开)

【转】黄洋:重审苏格拉底
【作者简介】黄洋,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8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学位;1991-2009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2009-201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其间2010-2012年任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
(展开)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本书是柏拉图记叙的苏格拉底面临审判时为自己作的申辩,全文逻辑严密、用语雄辩、思想深邃,实在经典。苏格拉底首先将他所辩驳的对象分为两类,一是受诽谤的话语迷惑心智的雅典大众,二是幕后主使即三位仇恨苏格拉底的起诉人。对于前者,他认为是最难对付的,因为口耳相传的谣...
(展开)

【转】余纪元:苏格拉底的理性与信仰
【作者简介】余纪元(1964-2016),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系兼职教授,山东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哲学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席(2012-2013)。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德性伦理学、中国-希腊哲学比较、儒学研究,主要著述有:《中...
(展开)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onepage 哲学应当从困惑开始,困惑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哲学家应当怀疑一切,扬弃一切假定,以便将一切都当作概念的产物重新接受。——黑格尔解读无知之智 哲学是一种自我审视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福科 默察国人之心理,缺乏想像崇拜无知者,必不喜柏拉图;他日喜柏拉... (展开)
《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些读后感
☀️“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通宵落泪看完了申辩,苏格拉底不单给雅典人,更是给全世界留下了。 ☀️在我看来,苏格拉底用生命驳回了两个控告,最后他说“除非是神”证明他虔诚的信神,“谁也不知道”证明他的无知之知,证明...
(展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是一部新年的思想的礼物。 通过柏拉图的文字,我得以穿越千年,一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永生——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以“对话”的写作方式,将苏格拉底“带回”到人们身边;仿佛这位和蔼而博学的老人,就在我的耳边滔滔不绝。 面对法庭陪审团(更是面对全体雅典公民),我聆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