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雪莉·特克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副标题: 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原作名: 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译者:
洪世民 出版年: 2017-1-18 页数: 400 定价: NT$4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1368610
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現居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研究教授,MIT科技和自我創新計畫(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and Self)創辦人兼主任,也是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投身科技心理研究超過三十年,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著有《電腦革命:人工智慧所引發的人文省思》(The Second Self)、《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Life on the Screen)(皆為遠流出版),以上兩書與《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構成三部曲。她曾獲《女性》雜誌票選為年度女性,《君子》雜誌評選為改變國家「40歲以下的40人」之一,《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和《連線》等都曾報導過她和她的研究成果,並獲邀CNN、CBS、NBC、ABC、BBC等眾多媒體嘉賓。
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現居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研究教授,MIT科技和自我創新計畫(Initiative on Technology and Self)創辦人兼主任,也是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學家。投身科技心理研究超過三十年,被凱文·凱利譽為科技界的佛洛伊德,著有《電腦革命:人工智慧所引發的人文省思》(The Second Self)、《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Life on the Screen)(皆為遠流出版),以上兩書與《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構成三部曲。她曾獲《女性》雜誌票選為年度女性,《君子》雜誌評選為改變國家「40歲以下的40人」之一,《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和《連線》等都曾報導過她和她的研究成果,並獲邀CNN、CBS、NBC、ABC、BBC等眾多媒體嘉賓。
3 有用 选选是只老河马 2018-08-03 18:37:34
在专训中唯一读到的书……(自己带的被没收了,凑巧去其他地方做勤务时拿到,拼了命速读掉)。(1)一本给朋友当谈资的读物,当然前提是你没什么读过,纯粹当话题引线。(2)科技产物的描述产文,里面提的一些科技产品和东西等等,都有些旧或过时,讨论的点也有一点,嗯嗯嗯,如果当作散文集,读一章,挺好的。(3)很讶异,我居然今年五月有标注这本书……没印象了这
1 有用 木柵永樂町 2020-01-06 20:27:39
網路文化研究-書單
1 有用 牛奶配送员 2018-05-16 23:28:32
在《虚拟化身》里,Sherry Turkle对网络抱持着乐观看法:超越时空和身体外表限制的身份试验场。这本书里,她对机器人和网络进行偏保守的批判。不断线生活下的孤独感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是每个上网的人会经历的感受,遗憾的是,多是举例描述和批评,鲜少看见建设性意见。不过现实和网络间的界限要依靠每个人自己探索,要时刻审视不同距离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调整。永远记得: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有不那么脆弱、继续进化... 在《虚拟化身》里,Sherry Turkle对网络抱持着乐观看法:超越时空和身体外表限制的身份试验场。这本书里,她对机器人和网络进行偏保守的批判。不断线生活下的孤独感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是每个上网的人会经历的感受,遗憾的是,多是举例描述和批评,鲜少看见建设性意见。不过现实和网络间的界限要依靠每个人自己探索,要时刻审视不同距离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调整。永远记得: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有不那么脆弱、继续进化的空间,我们也值得更好的事物 (展开)
0 有用 九月 2023-01-01 14:55:10 北京
补标,问题意识不错
2 有用 FakeFake 2021-10-13 12:02:36
荒谬的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也是划线分享给朋友、到豆瓣来打个分。我们真的丧失孤独的能力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