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0 庭雲 2019-06-28 23:02:01

    翻译相当差劲。

  • 54 贰麟 2021-01-25 00:01:38

    技术理性/工具理性至上的发达工业社会是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想”,其根源在于非批判的意识形态/肯定性思维。如此强大而广阔的发达工业社会侵蚀了公共和私人领域,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入侵才会引发替代性选择的历史转变,马尔库塞对此极为悲观,而将此唯一的可能性赋予了无产阶级的自主意识,唯有当下层的学生、少数种族、工人等自觉意识到自己所处于的压迫位置,发达工业社会的恶性循环才可以破灭。做了好多笔记,尤其是第二章和第三章关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单向度,能够充分解释最近恶迹斑斑的互联网公司的出现。

  • 83 仁义李知行 2020-10-23 10:05:00

    看译者最后的结语,大概能知道马尔库赛要表达的东西。但你真正去看,去看他大量的论证,又是云里雾里的。我就感慨,读原著,没点哲学或者逻辑基础,读起来有些费劲。

  • 7 Lavaloop 2023-12-21 23:43:58 北京

    看这本书时常觉得它似乎不应该过审

  • 94 无虞 2019-07-16 10:39:41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通过技术合理性(操作主义)和技术的极权主义,把社会塑造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是指没有对立与反对,认为现实的即是合理的。这种单向度的根源在于占领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一种非批判的、为了维护制度自身统治的意识形态。技术的合理性为政治树立广泛的合理性服务——普遍分享制度带来的好处将麻痹人们对制度的批判性。要颠覆这种“单向度”,就要保持对其的否定。但马尔库塞对“解放”的态度是比较悲观的,他把希望寄托于哲学与边缘群体,但在技术进步面前,这两者的反抗显然是软弱无力的。

  • 11 vixenn 2021-06-04 15:56:40

    关于“不要温柔地走进那良夜”的启示。 控制的新形式(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以达成现代社会的异化)、政治领域的封闭(被压迫者成为抑制性社会力量的拥趸)、文化领域的俗化趋势(艺术的否定性特权被遏制)、被封闭的话语体系(矛盾不被澄清,而被封闭在名词之中)。 一个自洽的、不被察觉的单向度社会由此形成。

  • 11 潘晓婷 2022-03-17 19:19:00

    奴隶们已经认识不到自己其实是奴隶了。

  • 3 存在之途 2023-08-25 23:26:54 吉林

    这不比韩炳哲深刻多了

  • 4 Garvin 2022-10-28 16:03:19 广东

    真正的左派思想和左派气质。该书最大价值在于提醒我们时刻要对既有的一切保持距离,不要因为眼前似乎心安理得的生活而逐渐丧失掉自己对既有秩序、文化和价值的批判、否定、创新和超越能力,意识不到原来一切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从而使得自己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从这点来说,那几位以“左”面目出台的“伪国师”事实上都是假“左”。当然,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左派理论作为批判理论的价值要远大于其作为规范性理论的价值,毕竟按其替代方案,似乎预示着另一个单向度的社会。(ps:法兰克福学派是真的难读,全书我只能勉强读懂前半部分,后面完全就像在读天书一样,建议没耐心,也没精力的直接读译后记即可)

  • 3 S.P.D 2023-12-31 12:27:05 甘肃

    我们不是人,只是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工具。

  • 7 Tisyu 2020-07-19 00:07:34

    技术话语下的极权主义。“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 4 maple 2020-07-20 22:53:36

    条理还是太不清晰了

  • 10 Ccchai 2021-03-19 15:08:27

    看艺术概论的低级趣味部分讲到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内容…突然想到自己还马尔库塞的这本。

  • 6 陈美芳˙Ꙫ˙ 2021-03-01 12:53:12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内涵集中于对“人”的认识,他用“单向度的人”,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的本性和本质的消失,变化为被“软性的极权”奴役的人。马尔库塞认为:由“单向度的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压制了不同意见和声音,压制了人们对现状的否定和批判。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以技术理性的面貌淡漠了社会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单向度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理性”技术工具的奴隶。尽管互联网和大数据并不具有阶级性,但操控的人却有阶级性,特别是大数据以技术理性的面貌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说话以及依此不断施加影响,而现代“单向度的人”又愉快地接受了被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灌输和裹挟的虚假性。由于人们看不出貌似公正的数据显示的虚假性,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单向度的人”又被操控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人掌控了。

  • 4 宁端 2023-07-14 17:23:08 云南

    牛批,看得我大为震撼 在这之前我很喜欢哲学,一句话可以让人很受震撼,给人当头棒喝的感觉。但是你真的去读这本书,就开始怀疑自己,这什么?都是中国字,怎么连在一起就把人绕进去了 总得来讲,真的厉害。 我在读到第五页,就发现,我一辈子大概都没办法实现经济自由……三观重组的难过 纪念一下终于看完了,这周看这本书,又上头又头疼,至少坚持先看完一遍

  • 3 Huí 2022-10-04 19:50:43 浙江

    马尔库塞的工业世界与萨拉马哥的失明世界属于单向的垂直关系,前者通过技术或现实的合理性麻痹人的“超越”本能,或通过多元异质的意识形态消除个体的特殊性;后者则因感官缺失唤醒人固有的原始本能。因此,马尔库塞的世界更能体现一种“和平”的欺骗性,或是被强制的宽容,即人们被技术奴化的过程中,不仅失去了敏锐的危机意识,还处于愉悦之中。而人们需要摆脱的恰恰是垂线的交点,因为交点处反而最容易发现不合理中的合理成分。 毫无疑问,我们所处的社会是隐喻的社会,这个隐喻是重叠的。重叠直观地表现在人的身份上。当人们本能地使用一系列名词去指代个体或群体时,其实也无意识地分化了社会的矛盾,人的身份逐渐重合,丧失了界限所带来的批判性涵义,反而趋向描述。于是人不自觉地失去了主体性,物化为单纯的工具,进入一种奴化状态。

  • 4 LarvatusProdeo 2022-03-01 14:51:31

    翻译或多或少有点别扭,个别词汇语句有时候转不过来。显而易见这本书是伟大的,放在今天也是符合时宜的。无论是东西方的工业社会,现在都有这种趋势,把各种多元的思想和社会形式都纳入一个庞大的统治机器,在合理的幅度内机器里的声音可以相对嘈杂,但终归内部消化为一致和谐的声音。只要够舒适,人便会本能地抵触各种矛盾,天然摈弃超越性,拥抱温和的slavery,后疫情时代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 5 涂龟 2022-02-17 18:39:47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良夜

  • 2 Hakuna 2022-10-18 09:46:29 四川

    不知道是我哲学修养和逻辑能力不行,还是翻译得不行,只能看懂单向度的社会那一节……但是那一节还是不错的

  • 2 江海一蓑翁 2020-12-18 20:28:40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学者马尔库塞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脉络里绕不过去的一部经典论著。书名中的“单向度”,清晰地道出作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的症结批判的核心要义,而其对于人的“单向度 ”境遇的批判,又跟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人类解放学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呼应关系。在这本篇幅不算长(200多页)的小书当中,作 者从社会、思想、哲学这三大维度,分别细致地考察发达工业社会与身处其中的人的“单向度”状态的种种表现,其论述逻辑缜密、衔接自然、论据丰富、批判有力,体现出深厚的思辨能力与高超的文字表达技巧。只要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人仍然存在,只要人类还没有迎来彻底解放,阅读这样的经典,就永远不会过时。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