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如鴿》的原文摘录

  • “你知道沙漠风暴行动吧,大卫?”普里马科夫问我。 是的,叶夫根尼,我知道沙漠风暴行动。 “萨达姆,是我的朋友,你知道我说的朋友是什么意思吗,大卫?” 知道,叶夫根尼,我想我知道你说的朋友是什么意思。 “萨达姆,他给我打了电话。”普里马科夫越说越愤慨,“‘叶夫根尼,给我留点面子,把我带出科威特。’” 他停顿了好一会儿,让听众们清楚认识到萨达姆这个请求的重要性。慢慢地,我们都了解了。他这是在告诉我们,萨达姆·侯赛因曾经请求他说服老布什,让他的军队可以有尊严地撤出科威特——也就是所谓的“给他留点面子”——这样一来,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就不必开战了。 “所以我就去找布什,”他继续说,提起布什的名字时,明显十分生气,“这个人,”——他停了下来,紧张地和翻译讨论了一下。即便普里马科夫刚才确实打算从嘴里蹦出些态度强硬的词汇去形容老布什,现在也已经重新调整了用词。 “这个布什不希望展开合作,”他很不情愿地说道,脸上露出愤愤不平的神情,“所以,我就到英格兰来了,”他说下去,“对于你们英国,你们的撒切尔夫人,我来——”他又急忙和翻译商量了一番,这一次,我听到一个俄语词“dacha”(指郊外别墅),这是我唯一听懂的词。 “契克斯。”翻译说。 “所以,我来到契克斯。”他大手一挥,要我们安静下来,但其实大家早已安静下来,“整整一个小时,这个女人都在教训我。他们就想要战争!” (查看原文)
    Incertus 1赞 2020-10-27 15:48:49
    —— 引自章节:第二十章 花园里最大的熊
  • 照相机对我而言根本没用,当我书写笔记的时候,我的记忆就会自动储存这些想法。而我拍照的时候,照相机反而会偷走我的工作成果。 (查看原文)
    LittleSilver 2020-02-23 15:47:23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七章 追寻军阀
  • 他一彼岸说,我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是因为他讲了什么金玉良言,而是他谈起他们时的语气,那一口缓慢、优雅、明显受过良好教育的非洲法语,以及他谈及他非洲兄弟们所犯下的罪孽时的爱上感觉。 (查看原文)
    LittleSilver 2020-02-23 15:47:23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七章 追寻军阀
  • 尽管刚果困难重重,但是,你在布卡武街头能碰到的情绪沮丧的人,还是比纽约街头 要少得多。 (查看原文)
    LittleSilver 2020-02-23 15:47:23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七章 追寻军阀
  • 格雷厄姆格林告诉我们,童年就是一个作家在写作上的信用卡余额。至少就这个方面而言,我生来就是百万富翁。 (查看原文)
    LittleSilver 2020-02-23 17:07:56
    —— 引自章节:第三十三章 作者父亲的儿子
  • 每天早上五点,我都会在河岸街上的小摊贩那里买份报纸,坐在酒店休息大厅(环绕在我耳边的是萨伏伊酒店真空吸尘器发出的飕飕声),在报纸上把埃勒今天会晤之前应该要了解的每则新闻和评论都标记出来。完成之后,再把这份报纸摆在他的套房门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等待我们开始晨间慢跑的信号——每天七点,非常准时。 戴着黑色贝雷帽,身穿防雨风衣,大步走在我身边的埃勒,长着一副严峻且不苟言笑的样貌,不过,我知道他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人。我们会朝某个方向走上十分钟,每天的方向都会有所不同。十分钟后,他会停下脚步,张开双脚,低着头,双手在背后绞起,眼睛紧盯着地面,一口气说出我们刚才经过的店面和黄铜铭牌上的名字。而我则负责逐一核对。就这样,在几次来回之后,他跟我解释说,这是他在达豪集中营时刻意培养的意志训练法。大战爆发前不久,他因为反对纳粹政府,“图谋叛国”,被判入狱十年。一九四五年,在臭名昭著的达豪囚犯“死亡行军”中,他设法从队伍中逃走了。一直到德国投降之前,他都潜伏在巴伐利亚。 这种意志训练显然很有用,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记错过任何一个店名或铭牌。 (查看原文)
    Incertus 2020-10-22 02:39:18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发言权
  • 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旅程,是一段永无止境的学习。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2 23:02:04
    —— 引自章节:自序
  • 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记忆呢?对律师而言,真相就是不加修饰的事实。至于这些事实能否被发现,又是另一回事。对一个从事创作的作家而言,事实就是原材料,并不是对他进行监工的工头,而是他的工具,他的工作就是让这些事实可以被传唱吟诵。真正的真相会骗人,如果真相确实在某处的话,那也不会存于事件表象,而是在其细枝末节之中。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2 23:06:59
    —— 引自章节:自序
  • 真的有“纯粹的记忆”这种东西吗?我很怀疑。即使当我们坚信自身冷静客观,忠于赤裸的事实,不会因为自私自利的缘故进行修饰或者删改,纯粹的记忆仍然如同一块湿润的香皂一样滑溜,难以抓住。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2 23:08:14
    —— 引自章节:自序
  • 我尝试整齐有序地、以各种不同主题进行分类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人生道路,尽管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编年纪事,不过这倒更像是生命本身行进的路线:越走越宽,直到进入毫无连贯性存在的状态。有些故事则干脆变成了它们留存在我脑海中的样子:独立存在,足以支撑它们自身,不与我意识中的任何明确指向相关联,仅仅讲述它们于我本身的意义。它们使我警惕、恐惧或是感动,让我在半夜惊醒,使我哈哈大笑。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2 23:23:49
    —— 引自章节:自序
  • 许多前情报官员“获得批准”的回忆录实际上都是为了给情报局披上一张羊皮,以此换取他们希望获得的赞许;而所谓“官方发行的正史”,其实是给那些十恶不赦的罪行罩上恳求宽恕的面纱。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2 23:47:1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别对你的秘密情报局太凶残
  • 间谍们既不是警察,也不是道德现实主义者——虽然他们更乐意相信自己确实是。如果你一生的任务就是说服叛徒加入你的阵营,那么,当你自己身边的一个人——这个人不止是你珍惜爱护的同事,你们之间甚至情同手足,你会放心和他分享谍报生涯的每一个细节,当这个人也被敌方阵营给吸收了之后,你肯定也会感到有苦说不出吧。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09:30:4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别对你的秘密情报局太凶残
  • 间谍生涯和小说写作其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者都要随时准备好去窥视人类的罪过,以及通往背叛的种种途径。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09:32:2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别对你的秘密情报局太凶残
  • 越是你努力去寻找的绝对真理,越是难以找到。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0:26:2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柯洛布克博士的法律
  • 对于很多德国年轻人而言,属于他们父母的过往已经被埋葬,或是被否定,或者仅仅用简单的谎言来掩盖其存在。总有一天,肯定有什么会突然爆发——事实也确实如此。并且,爆发出来的不只是少数“暴力分子”,而是整整一代愤怒的年轻人,他们是失意的中产阶级子女,他们蹑手蹑脚地走进这场争斗,为第一线的恐怖分子们提供后勤与精神支持。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0:27:52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柯洛布克博士的法律
  • 冷战的第一条法则:没有任何事情看起来是表面的样子,绝对没有。每个人都会有第二个动机,也许还会有第三个。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1:23:06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伊万•谢罗夫的倒戈
  •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实际上并不是克格勃或者格勒乌的人,因为如果他是,很难想象他可以享受如此随意行动的自由。之所以在他的名字里加上“文化部”,是因为这个词实际上就等同于“间谍”。简而言之,他不过是在爱国情怀和自己无法实现的自由生活梦之间左右为难的又一个俄国人而已。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1:29:04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伊万•谢罗夫的倒戈
  • 我是“朋友”。朋友,这就是可敬的英国外交公务人员用来称呼那些他们不愿意承认是自己人的间谍的方式。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1:30:1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伊万•谢罗夫的倒戈
  • 一九四六年,应该已经不再算是俘虏的盖伦,摇身一变,成了美国CIA羽翼保护之下萌芽的、西德海外情报组织的头头。纳粹时代的老同志们成了他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被失忆症所控制的人们,将过去种种统统归结为历史的进程。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1:41:14
    —— 引自章节:第八章 遗产
  • 搞组织腐败,没有人能像间谍一样小心谨慎。执行秘密任务,没有人能像间谍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比间谍更懂得如何装神弄鬼,躲在背后进行操纵。没有人比间谍更会假装自己凌驾于公众之上,所以你不得不付出一流的价钱,买二流的情报。他们的魅力在于取得情报的哥特式隐秘的行动方式,而不在于其本身具备的价值。 (查看原文)
    米兰之花 2024-05-03 11:47:27
    —— 引自章节:第八章 遗产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