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在巴蜀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寒鲲 2017-11-15 12:24:04

    从政治合法性角度切入,全程回顾刘备军团与季汉政权的政治战略定位流变,取义恢宏,行文精彩,着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回味的政治史大作。

  • 6 寺影梵音 2017-07-12 20:23:55

    朱熹虽然本诸理学观念认为诸葛亮学术驳杂而不够纯正,但还是评价说,“三代以下,以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可以说,蜀汉之令后世怀念,不是因为刘备,而是因为诸葛亮。

  • 1 是乐不是lè 2017-09-24 11:04:03

    从布局天下吸引而来,果然没有失望。此书从蜀汉兴衰,论述政治合法性对政权的重要性。尤其军事战略的灵魂是政治指导,政治定位的灵魂是价值观。实力可以造就一时的胜败,然而政治合法性将影响长远的人心,逆转形式。跟着作者的思路,看楚汉之争,光武中兴,三国鼎立,又有不同的意义。

  • 2 letdouman 2018-02-08 01:35:43

    除了少量错字,行文偶尔啰嗦,仍不失为一部态度端正的历史著作。荆州之失,后世论者莫不指责关羽刚愎自用,但刘备成功夺取汉中后,授关羽假节钺之大权,觑机围攻襄樊,其实是有空档迅速调兵遣将以加强荆州防务,结果却班师回成都,急于即位汉中王,没清醒地认识到外交上的“拖字诀”已无法调和“跨有荆益”与“结好孙权”政策自身的矛盾,只能舍弃其一,刘备身为领导者所造成的疏忽直接导致蜀汉霸业在这个转捩点上由盛转衰也难辞其咎。魏蜀之争,作者论诸葛亮北伐多以正面攻击、少有出奇制胜切中肯綮,八百里秦岭横亘在蜀军面前,各部队之间要传递消息本就极为困难,连第一次北伐魏军的回防也如此出乎意料,莫说后来已有防备,这局势更显出当初“跨有荆益”的构想是何等重要,分兵计划可另作调整,否则就像这样被对方以逸待劳直到耗尽国力为止。

  • 1 纲举目张 2017-04-23 23:29:24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0 马大象 2019-09-16 15:56:33

    【藏书阁打卡】从刘备出发,到蜀汉的败亡,作者以这条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三国史,不吹不黑地分析了三国各势力在每一个战略决策中的动机和成败。很多历史细节就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忽视掉了,或者被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加工掩盖了它们本来的面貌,作为研究历史的人,就要从史料出发,考证当时的诸多现实因素,并且加上自己的合理推理,得出自己的新的见解,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三个政权的政治关系方面,作者下了很多笔墨去研究里面许多微妙的细节。比如蜀吴同盟的结构性缺陷、孔明北伐与蜀汉政权合法性之间的关系等,都能很好解释了史书中很多被读者忽视的地方。读完之后确实收获很大,值得推荐~

  • 0 黄不胖 2022-02-04 15:45:59

    文笔凝练晓畅,从蜀汉政权的兴亡历史梳理了政权合法性和帝国价值的深刻意义,从政治理念,军事形势的互动分析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逻辑内涵。虽然是偏学术的文风,但是写道诸葛亮和姜维时,作者依然情难自禁,令人感动。

  • 0 eien99 2018-05-13 16:20:03

    作者:不熟悉、1 装帧开本手感:好,开本较大,装帧一般,不平、2 画面图像清晰度:扉页有几页彩色地图,比较实用、3 印刷字体:看得了、3 内容:一流、5 厚度:适中、3 价格:适中 3 总体:好书,看三国这本值得精读,有启发性

  • 0 巴金斯老爷 2018-11-20 11:27:20

    作者的分析考证功底很强啊,就是观点上对《隆中对》的批评还有待商榷。

  • 0 风撼斜阳 2019-03-03 10:03:52

    诸葛亮「进击的蜀汉」还是让人动容,至于隆中对政治主题的缺失,不能太苛责于初出茅庐的他。蜀汉政治路线的失败,刘备的锅还是最大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T_T

  • 0 史历黑 2019-06-21 08:46:00

    荡漾情怀的蜀汉写作,难得的是真有这份史学功夫和由之而来的勘探空间。史料爬梳清晰,新意清冽沁人:如衣带诏之存无,如赤壁之战是周瑜主动进犯,如借的荆州和讨的荆州不是一码事;史论评述发人深省,如隆中对缺乏政治指导,如庞统政治水平形同吕布。历史地理分析细腻透彻,如临其境。行文毫不讨巧,这种只忠于自己内心的文字,足以令岔路口处的徘徊者动容从而自在。对政治立场明正言顺的强调,令人油然感佩于一种肃穆的古朴;至于个别细节上是否死板迂阔,则见仁见智——毕竟这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初衷。可这样的话,不谈司马篡魏的天命论述,是不是有失完满?另外就是,感觉从诸葛亮北伐开始,能谈的内容忽然紧凑狭窄,别说国运了,连文气都难以为继…也许这就是根植于扎实史料而非脑补臆断的蜀汉写作极限了?不管怎么说,感谢本书让我发现了饶胜文。

  • 0 四十岁后变成猪 2022-03-27 23:52:38

    虽然作者也说此书介于学术著作与通俗历史写作读物之间,但我仍想说,这应该是历史著作应该有的样子,无论学术亦或通俗读物。作者的文笔一流,看得出对季汉政权尤其是诸葛丞相投射了许多个人之情感,读到季汉败亡的那一节,克制了大半本书的作者的笔调忽然涌现出了汹涌的情感。另,书中提及的若季汉最终光复成功,中国历史是否会走上如日本天皇一般万世一系的模式,我与友人也曾探讨过此类问题,在书中读到,不免有一种友人再聚首的感受。

  • 0 山海皆可平 2022-03-16 16:54:52

    主要对蜀汉政权的合法性进行了讨论,而且非常严谨,从各方面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蜀汉政权。而且我感觉本书的后记非常值得一读。

  • 0 子寧不嗣音 2021-12-06 18:25:39

    极好的一部从政权合法性切入的季汉政治史

  • 0 竹野内豊 2021-12-29 14:23:57

    作者看史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即在各个事件发生时,结合那一刻的时事背景来考察有没有占领大义和道德的制高点,更拔高点来说就是有没有合法性。纵观历史,不先解决战略层级的问题,统一全体思想,后面的政治角力、战役战斗很难达到目的,事倍功半。读读收获还是挺大的。不过作者史料用的太丰富,解读的甚至有点啰嗦,阅读感不是很舒畅。

  • 0 晓墨涵瑛 2022-01-14 11:43:00

    读罢掩卷,居然真的泪目了。全书自刘备的英雄之名而起,经过论述《隆中对》得失,刘备与孙权联盟关系的分分合合,到对刘备取益州的讨论,夷陵之战的反思,再到对蜀汉政权的基础以及诸葛亮多次北伐的探讨,最后收束于刘禅递上降表,推翻蜀汉政权的合法性而向曹魏称臣。蜀汉政权从萌芽到兴起再到衰亡,其中倾注了多少理想与热血。诚然,他们都会犯错,都有后人反思出的不足之处,而不再是演义中的完人。但是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正因为他们真的在犯错,真的有一念之差,才变成了更加鲜活的面容,而那段历史也正因为这样而更加令人唏嘘……说回这本书,作者对军事和政治的思考非常理性,比如探讨《隆中对》的得失,探讨刘备取益州的决策,孙刘联盟的分分合合,而文笔又有感性的一面,比如诸葛亮的的五丈原。这样集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书,真的值得一读

  • 1 程序员金俊 2022-04-17 10:21:39

    为了政权合法性,转移内部矛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0 常州秦某 2022-08-10 00:14:12

    读晚了。田余庆之后最佳的蜀汉研究、诸葛亮研究。“合法性”(天命)的视角初读似嫌迂阔,细读则与蜀汉历史息息相关、丝丝入扣。天命再完足,现实总是令人无奈。袭击刘璋、夺取益州,是蜀汉建国的原罪,却又不得不然。天命再正大,时间足以稀释一切。当中原百姓早已不识汉官威仪,吊民伐罪的王师不但得不到箪食壶浆的欢迎,反而遭到保家卫国的反抗;当汉贼曹氏已经被司马氏李代桃僵,姜维的九伐中原究竟在为谁而战,巴蜀子弟的血究竟在为谁而流?

  • 0 雲外憧憬 2023-07-31 05:30:46 浙江

    这本书当之无愧是三国迷必读书目之一,蜀汉之所以令人怀念,不是因为刘关张,五虎上将,自诩汉室正统,而是因为诸葛亮,他代表的精神力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相是撑起汉室的最后一根脊梁,刘备?当真是一织席贩履之辈而已。

  • 1 桑丘 2023-04-19 19:05:45 吉林

    可以说勉力支撑汉室天命的,不是刘备登基时的那一纸告天之文,而是诸葛亮矢志北伐的卓绝身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