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屏的书评 (12)

《重屏》多角度(附带书中所引画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重屏》这本书角度很好,但是篇幅有些冗长。本来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结果弄成一本书。前几章还算有中心主题,后年两章开始飘,引用的图画、内容太多,很多说到“屏风”主题以外,略显废话并且走题。知识可以渊博,但是表达要围绕中心,不然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作者切入点是中国... (展开)
如果名画会说话:揭秘中国屏风背后“隐秘的角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拿到一本沉甸甸的中国艺术史或理论专著,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许很难硬着头皮啃下去。因此,像我这样纯凭兴趣而非专业的读者,如果想要涉猎“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这个宏大命题,一个新颖有趣的切入点是尤为重要的。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便是一部非常适合的入门读物。 01 “屏... (展开)
《重屏》读书笔记(重点梳理1-3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前三章非常精彩:屏风整体的发展、仕女屏与山水屏在各朝代的变迁都梳理的相当清晰。第四章与《穿衣镜小史》那本严重雷同,尾声有点杂乱。因此,以下着重梳理和记录前三章内容: 注:(P*)代表原文对应页码而非插图对应编号。 绪论 屏风 屏风:1)一种准建筑形式——占据三... (展开)
重屏:中国早期蒙太奇意识抬头实录
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想,就不分类整理了。 中国绘画是很需要共情的艺术。这种“共情”,在文人之间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但对于观众来说,则是博物馆走马观花后遗漏的内容。类似屏风这样有独特内涵的物体,在绘画史中还有很多样,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私密空间,共同揭示了作者/画中人...
(展开)

中国画何以难赏?美人关难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写中国画的赏析的书很多,对读者要求高的也多,有时要求读者是中国画赏析中颇有见识的人,有时又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历史人文的基础,于是让中国画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远。而巫鸿老师写书的妙处有两点,一个是选题小,例如《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与在现》全书试图说清楚的也就是中... (展开)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裁与再现》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读巫鸿先生的第一本书,这次是第二遍看这本书。在读完《“空间”的美术史》、《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国绘画:远古至唐》几本书后,再读文中的案例,第一次阅读时没有理解的部分也能够理解了。 本书开篇提出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将目前的学术研...
(展开)

从一个另类的角度来看中国绘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来没想到,能从屏风来看中国绘画,巫鸿教授的书的确是打开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1. 屏风的作用:遮挡后面的事物,表现图画错觉欺骗人的眼睛。它也像一个画框,既限定了观看人的视角和观看内容(如皇帝和身后的屏风),也能限定屏风内人的视角。 2. 屏风的作用在手卷里像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