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自70年代后期至当代,三四十年间的大运河、梨花渡,经历了20世纪的中国最为激荡波折的一次改革大潮。大潮过后,历经风雨的大运河看起来与千百年来的任何一次大的变化,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运河的水浊了、船没了、人心变了。至少,运河已经不再是80年代之前的运河。这是中国改革年代的一个缩影。
罗淑慧作为全书的灵魂人物,是大运河当代命运的重要见证者。她的每一次命运的重大转型,无一不是根基于大运河浇灌下的社会土壤。从不谙世故的少女到粗俗鄙薄的“野娘们”,从一呼百应的“媳妇头儿”到急流勇退的乡村政治旁观者,再到饱经改革大浪洗礼后的悄然回归,罗淑慧的性格堪称多变,她的这种性格的变化,何尝不是梨花渡几十年走过的一条成长、革新与回归的路。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通州区文联名誉主席、西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异母兄弟》《漕运码头》《漕运古镇》等;中短篇小说集《昨夜西风》《蜜月日记》等;散文集《感悟生命》《漫长漫长的冬天》;长篇随笔《寻求活法》;话剧《女儿行》(合作)《红河谷》《少女的晚宴》等;以及电影及电视连续剧多部。其长篇小说《漕运码头》曾获北京市建国55周年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被改编拍摄成40集电视连戏剧《漕运码头》。
真的好看,但是后半段就拉胯了
完结撒花!男士真敢写,推荐给学生。看去吧。一看一个不吱声。
农村的发展史,梨花渡混乱的男女关系,读起来轻松,确实有太多悲剧的人物
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借助于大运河变迁,描写了大运河畔梨花渡古镇的沉浮。古镇见证了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有荒唐不经的男女苟事,有表里不一的人民公仆,有农村的愚昧,也有发展的阵痛。。。作者试图在陈述一个历史事实,还原一段真实历史。前面写的不错,但最后不知不觉又落入了俗套。本书灵魂人物罗淑慧的思想改变,以及最后借他人之力的成功上位,就是个缩影。当然,能真实写下了那段历史,仅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很多年前看的了,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是仍能记得当时读完的感受,好看!说点碎碎念:记得当时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了一次书友见面会,也是第一次知道、见到王梓夫老师,也就是在见面会听着老师与书友互相探讨书里的细节,讲述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当即从网上下单(事后也有人说你去要一本不完了么……嘛!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支持下作者吧)。可能因为听了一些作者讲解,读起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还向其... 很多年前看的了,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是仍能记得当时读完的感受,好看!说点碎碎念:记得当时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了一次书友见面会,也是第一次知道、见到王梓夫老师,也就是在见面会听着老师与书友互相探讨书里的细节,讲述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当即从网上下单(事后也有人说你去要一本不完了么……嘛!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支持下作者吧)。可能因为听了一些作者讲解,读起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还向其他同事安利了这本书,结局那必须就是 书被借走了,再也没回来😂所以 东西还是不能随便借!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 8人在读
> 39人读过
> 38人想读
订阅关于梨花渡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嘿嘿你是新来的 2023-08-02 14:30:10 北京
真的好看,但是后半段就拉胯了
0 有用 Anata 2025-04-27 23:04:08 四川
完结撒花!男士真敢写,推荐给学生。看去吧。一看一个不吱声。
1 有用 维琴察 2017-12-03 11:32:51
农村的发展史,梨花渡混乱的男女关系,读起来轻松,确实有太多悲剧的人物
0 有用 孤舟何自横 2024-07-20 22:20:59 江苏
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借助于大运河变迁,描写了大运河畔梨花渡古镇的沉浮。古镇见证了那里的人,那里的事。有荒唐不经的男女苟事,有表里不一的人民公仆,有农村的愚昧,也有发展的阵痛。。。作者试图在陈述一个历史事实,还原一段真实历史。前面写的不错,但最后不知不觉又落入了俗套。本书灵魂人物罗淑慧的思想改变,以及最后借他人之力的成功上位,就是个缩影。当然,能真实写下了那段历史,仅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0 有用 泥泥啊 2022-01-16 19:50:43
很多年前看的了,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是仍能记得当时读完的感受,好看!说点碎碎念:记得当时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了一次书友见面会,也是第一次知道、见到王梓夫老师,也就是在见面会听着老师与书友互相探讨书里的细节,讲述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当即从网上下单(事后也有人说你去要一本不完了么……嘛!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支持下作者吧)。可能因为听了一些作者讲解,读起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还向其... 很多年前看的了,具体内容已经忘了,但是仍能记得当时读完的感受,好看!说点碎碎念:记得当时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了一次书友见面会,也是第一次知道、见到王梓夫老师,也就是在见面会听着老师与书友互相探讨书里的细节,讲述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故事,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当即从网上下单(事后也有人说你去要一本不完了么……嘛!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支持下作者吧)。可能因为听了一些作者讲解,读起来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还向其他同事安利了这本书,结局那必须就是 书被借走了,再也没回来😂所以 东西还是不能随便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