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
原作名: Monarchs and ministers : the Grand Council in Mid-Ch'ing China, 1723-1820
译者: 董建中
出版年: 2017-4
页数: 484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 978730024007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本书认为,军需处—军机房—军机处三阶段说不成立。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雍正时期的内廷机构是小规模、分立的,直到乾隆二年,才有了统一的、后来拥有广泛权力的军机处。非正式性的军机处拥有法外活力,加之保密性、满汉混合、人员兼职、频繁战事、皇帝热衷巡幸、大臣们的野心等因素,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诸多领域迅速扩张。结果是:内廷有从君主统治到大臣管理的转型;君主的统治已离不开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在决策上,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的独断。嘉庆朝的军机处改革,是在军机处的主导下进行的,并未触动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处对清朝的统治影响深远。
君主与大臣的创作者
· · · · · ·
-
董建中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白彬菊(BEATRICE.S BARTLETT),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194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学习历史,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即致力于历史教学工作,1949~1966年一直在高中教历史。后来发现当时美国人对亚洲历史和亚洲社会缺乏了解,故从1958年起开始教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并于1960年赴印,在那里教了半年世界历史和印度历史。1960年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德里奇(L.C.Goodrich)。自1966年起开始学中文,1967年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攻读中国史、日本史和印度史。1970年获M.PHIL(硕士)学位。
为完成关于清康、雍、乾、嘉时期军机处的博士论文。决定来中国查阅资料、从事研究。由于当时不能来大陆, 所以于1970年去了台湾。在台的大部分...
白彬菊(BEATRICE.S BARTLETT),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194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学习历史,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即致力于历史教学工作,1949~1966年一直在高中教历史。后来发现当时美国人对亚洲历史和亚洲社会缺乏了解,故从1958年起开始教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并于1960年赴印,在那里教了半年世界历史和印度历史。1960年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德里奇(L.C.Goodrich)。自1966年起开始学中文,1967年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攻读中国史、日本史和印度史。1970年获M.PHIL(硕士)学位。
为完成关于清康、雍、乾、嘉时期军机处的博士论文。决定来中国查阅资料、从事研究。由于当时不能来大陆, 所以于1970年去了台湾。在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查阅清代档案, 撰写了许多文章, 将清代档案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1980年获PH.D(博士)学位。1985年, 她非常荣幸地应邀来华参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60周年馆庆纪念活动, 并参观了西安、成都、广州等地的档案馆。1991年出版了《君主与大臣—中国清代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一书的精装本。由于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又于1993年出版了该书的平装本, 这在美国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目录 · · · · · ·
第一章雍正初年内廷的加强
雍正初年的外朝
雍正初年的内廷
雍正皇帝继位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雍正皇帝控制外朝的尝试
· · · · · · (更多)
第一章雍正初年内廷的加强
雍正初年的外朝
雍正初年的内廷
雍正皇帝继位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雍正皇帝控制外朝的尝试
规避外朝的雍正内廷
第二章雍正的内廷助手:亲王与大学士
怡亲王允祥
张廷玉
第三章皇帝的内廷代理人
皇帝内廷代理人的发展
书面议覆
廷寄
第四章为平准之役而设立的内廷下属机构
户部军需房
大臣
第二部分乾隆内廷统一时期军机处的建立与扩张(1735—1799)
第五章总理事务王大臣时期内廷的转型(1735—1738)
清朝过渡班子的历史背景
雍正内廷机构的统一
总理事务王大臣的人事安排
总理事务王大臣的职责
总理事务王大臣时期的变化
反对内廷壮大
从总理事务王大臣到军机处
第六章18世纪军机处的结构
乾隆朝军机处的鼎盛
军机处的名称与专用术语
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行政职责
第七章军机处下属组织
军机章京
军机处满伴
方略馆
第三部分结局
第八章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1799—1820)
嘉庆改革的原因
嘉庆皇帝对军机处的改革
结语
军机处设立时间问题
内廷转型的主要阶段
18世纪有利于军机处成长的因素
可能阻碍军机处成长的因素
嘉庆统治结束时的军机处
军机大臣与皇帝的关系
附录A雍正朝文件中的“部”
附录B“办理军需大臣”的材料
附录C雍正朝“办理军需大臣”“办理军机大臣”人名
附录D雍正朝内廷满章京
附录E总理事务王大臣中的编纂人员
附录F军机处满伴业务——对乾隆初年一个月满文奏折上报事项的考察
征引文献
索引
中文版后记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军机处会尽力去影响決策,并约束皇帝的专制意向,这并不令人奇怪。皇帝可能会犯严重错误,这是专制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大缺点。无人挑战的皇权可以灭绝一个家族,令一省贫穷,给国防带来危险,或让帝国沦丧于蛮夷。经过了数个世纪,中国各朝的大臣们想出了种种办法,以限制这种不受约東的皇权所造成的潜在破坏。例如,在古代盛行一种宇宙观,即皇帝有维持自然界秩序的职责,而大臣要使用不吉利的自然表象和征兆以制约皇帝的不可取行为(清朝时还有这种理论的残留)。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身后的恶名来震慑君主。著名的唐太宗(626-649年在位)想看(可能要审查)当时的起居注,不论是否可信,这个故事都表明了皇帝的谋臣使用此类策略,以应付皇帝不受欢迎的行为。当明白皇帝的误判可能导致“数干百年之患”,甚至康熙皇帝似乎也吸取了皇帝职责的教训。2因此,在18世纪时,北京中央政府的大臣同样会试图对君主施加限制不足为异。事实是,统治太重要了,不能留给最高统治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军机大臣与皇帝的关系 -
他极为失望,抨击军机处的挑选制度,声称在挑选那些处理帝国最25重要事务的人员时,最看重的是书法。龚自珍讽刺当时的做法 (龚自珍)考军机处不入直…乃退自讼,著书自纠。 凡论选颖之法十有二,论磨墨膏笔之法五,论点画波葉之 病百有二十,论架构之病ニ十有ニ,论行间之病二十有四 论神势三,论气禀七。既成,命之日《干禄新书》,以私子孙 阅读军机处档册,看到其中漂亮、工整的字体实乃一种享受这或许说明了龚自珍的抱怨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书法确实是挑选军机章京的一个因素。但是考虑到当时人的信念,即定期晨练书法能陶治情操、平衡内心并增进洞察力进而塑造人格,那么书法才能的养成有助于国家最高事务的解决,持这种看法不能认为是离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军机处下属组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君主与大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8.9
-
-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8.7
-
- 《春秋》与“汉道” 9.1
-
-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9.1
-
- 清代政治论稿 9.2
-
- 危机与重构 9.1
-
- 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 7.6
-
-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 8.8
-
-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7.9
-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增订版) 8.8
君主与大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转】林鹄:军机处与清代皇权——与白彬菊教授商榷

小刀荐书丨一个外国女史家的诚意

清史研究的经典代表之一

透视清代权力运作的深邃之窗

军机处经历三代皇帝才正式成立为最有份量的机构
> 更多书评 1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8.7分 524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8.5分 39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清季政制、政局、人物与思想 (托蒂)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清史编译丛刊 (疯行)
- 百部值得研读的中国近代政治史论著 (风正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君主与大臣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一灯续日月 2018-01-02 03:12:07
非常精彩的书!硬是拖了几个星期才读完。完全看不出来是西方学者写的书。关于军机处的诞生、通讯体系的重要性、对君权的制衡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从档案入手,发现了新很多新的东西。尤其有趣的是作者并没有从一般我们认为的汉学的路数入手,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内廷外朝体系进行分析,在这之前我完全想不到清代也适用于外朝解释,可以说回答了我关于清代的诸多疑问。书中也澄清了军机处并不像我们过去所学习到的那样近似于傀儡... 非常精彩的书!硬是拖了几个星期才读完。完全看不出来是西方学者写的书。关于军机处的诞生、通讯体系的重要性、对君权的制衡等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从档案入手,发现了新很多新的东西。尤其有趣的是作者并没有从一般我们认为的汉学的路数入手,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内廷外朝体系进行分析,在这之前我完全想不到清代也适用于外朝解释,可以说回答了我关于清代的诸多疑问。书中也澄清了军机处并不像我们过去所学习到的那样近似于傀儡,而是有非常大的权力。结语中作者做了一些总结,不过有部分地方并不是特别同意,感觉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精彩的著作,一部用中国人的方法比大多数中国人做得好的著作。在政治制度史领域完全可以媲美中古史最优秀的研究,放到明清史就更不用说了。 (展开)
12 有用 就很能激发人的 2017-08-23 00:37:12
常读常新,顶尖水准的清代政治制度史著作。详考内廷诸机构之起源与合流为最大亮点。摆脱清史固有叙事框架而采用档案中立视角描述制度,也因此而不能展开乾隆朝情况。从古代史引入内廷外朝概念并用“法外活力”解释军机处演变动力,但对相权问题未置一词。清宫档案证史的绝佳实践。
1 有用 伯樵·阿苏勒 2020-12-18 11:32:04
这次终于仔细读完了...这是一个雍正爷重新建了个微信群管理公司的组织社会学故事,然后乾隆爷成群主后并没有解散群,而是把一个针对某些事务运动式治理的项目群搞成了一个替代碍事的周一早例会(内阁)和董事会(总理事务王大臣)两大束缚的亲信管理层群,让公司可以如臂使指,并且注意平衡海外和本土高管(满汉),完善OA系统,邮件撕逼的抄送、密送体系也不断改良,同时建立共享账号和个人权限机制,最后嘉庆爷作为少东家继... 这次终于仔细读完了...这是一个雍正爷重新建了个微信群管理公司的组织社会学故事,然后乾隆爷成群主后并没有解散群,而是把一个针对某些事务运动式治理的项目群搞成了一个替代碍事的周一早例会(内阁)和董事会(总理事务王大臣)两大束缚的亲信管理层群,让公司可以如臂使指,并且注意平衡海外和本土高管(满汉),完善OA系统,邮件撕逼的抄送、密送体系也不断改良,同时建立共享账号和个人权限机制,最后嘉庆爷作为少东家继承产业后因不爽CEO和总,发了新的群公告,声称要改组(最后也没改多少)...不知为何会有人批评没使用Tilly的state-building,明明不搭嘎的,硬扯也能扯上,但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展开)
5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6-17 22:02:47
关于清代军机处研究的名著,从制度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军机处在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从发源、鼎盛再到变革的全过程,并将君主与军机大臣、内廷与外朝之间的权力博弈展现无余,对台北、北京两地满文、汉文档案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让人敬服。虽然部分档案和史料的辨析值得商榷,但整体而言,相当出色。
4 有用 阿波罗 2019-04-12 20:41:01
L清朝之“XXX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