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之舞: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的原文摘录

  • 如果关系中没有足够的“我”会怎样我们牺牲了独特而 清晰的自我,也牲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和控制力。当“结合”的力量过强时,我们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为了对方好”上,并图制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我们不再那么对自己负责,而老想着对对方的情绪状态负责,同时期望对方也这么关注着自己。当责任感这样颠倒过来之后,两个人都很容易过分在意对方的言行,情绪波动比较大,进而造成指责和争吵。 (查看原文)
    😊 6赞 2021-09-23 19:46:47
    —— 引自章节:分离与结合的平衡
  • 凯蒂自己也应该明白,自己尚未明确这些问题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解决。承认自己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查看原文)
    翘课Booyah! 2赞 2017-09-11 09:33:46
    —— 引自第104页
  • 女性的觉醒长期以来一直收到压制,无法直率地表达愤怒。糖和调味品是我们的组成部分。 (查看原文)
    小毛巾 1赞 2018-12-24 13:53:46
    —— 引自第2页
  • 愤怒预示着我们的作为与付出超出了自身所承受的限度。愤怒也可能是在警示我们:他人为我们做了太多,从而影响了我们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查看原文)
    小毛巾 2018-12-24 13:52:22
    —— 引自第1页
  • 自我观察是指在相互作用中观察自我与对方的过程,同时认识到对方对我们的反应与我们对对方的行为方式相关。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对方,但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旧舞蹈将不会再像往常一样继续下去。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10 11:30:02
    —— 引自章节:——愤怒时,毫无进展
  • 玛吉对母亲的愤怒是一种信号,是在暗示她与母亲的旧关系模式令她不舒服,需要做出改变。然而,正如我们所见,发泄愤怒并不能解决愤怒信号所暗示的问题。恰恰相反,玛吉能够成功做回独立的自我,要归功于她能够以直白不含指责的方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与父母维系情感联系。这同时还需要玛吉能够坚定而冷静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因不可避免的对抗行为或还原反应而摇摆不定。在重要的关系中,只要我们明确更加独立的立场时,就会碰到对抗行为或还原反应。这些就是实现自我与独立的真谛。除此之外还需要特有的交谈方式与明确度,这在我们愤怒的时候尤其难以做到。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12 12:59:39
    —— 引自章节:4 因棘手的母亲而愤怒
  • 学习有效的利用愤怒,还需要一些放下的精神--放下指责,不要指责他人引发了我们的问题,耽误了我们的幸福;放下某些观念,不要把改变他人或告知他人该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当做己愿。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12 13:13:11
    —— 引自章节:5 把愤怒当作路引
  • 然而,人际关系并不是这样运转的--至少不是非常好。当我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反应,而不认为他人应对我们的感觉负责,也不因他人在回应我们的选择与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而责备自己,那时我们才开始把愤怒作为改变的工具。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不应对他人的反应负责。他人也不应对我们的反应负责。女性总是学着逆转这种顺序:我们把精力放在为他人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负责,同时把自己的责任交给了他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想改变旧的关系模式,虽然并非毫无可能,但也会非常困难。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25 09:08:02
    —— 引自章节:7 谁该对什么负责
  • 在我们学习界定关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独特的矛盾。一方面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对自己的想法,感觉与行为负责,并认识到他人应对他们的想法,感觉与行为负责。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对他人如何反应与他人对我们如何反应关系紧密。我们不能影响关系模式。一旦关系陷入了循环模式,只有当其中一方担负起责任,在循环过程中改变他或她自身的角色,整个循环才会发生变化。 承担起这份责任,并不会让他人置身之外。相反我们已经了解,他会把我们的分化性变成勇敢的解脱,并敢于与他人对持,告诉他人,我们能够独立承担定义自我,定义自我生活的最终责任,他也会使他人采取相同的行为模式。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25 09:18:49
    —— 引自章节:7 谁该对什么负责
  • 社会低估了亲密关系对于男性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情感疏远与分离。而另一方面女性则收到了相反的信息,社会鼓励女性过度专注并融入他人的问题,不鼓励我们把主要的担忧能量用在我们自己的问题上。当我们不能把主要的情感能量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上时,我们会把他人的问题看成是自己的问题。 但是当我们对他人的问题反应过度时,当我们为不该负责的事情负责时,当我们试图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时,问题就会出现。当我们对其他个体功能过度时,我们最终会非常愤怒,在这过程中,我们没有促进任何人的成长。 越是功能过度,对方越是功能不足。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25 09:22:42
    —— 引自章节:7 谁该对什么负责
  • 给对方提建议并没有错,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正在陈述的意见,可能适用于他人,也可能不适用于他人。然而,当我们认为我们知道怎样对他人最好当,我们希望他人按照我们的方法行事时,我们就已经功能过度了。如果罗伊斯认为布莱恩没有遵照他的建议行事而感到愤怒,那是个很好的暗示,说明她不应该提建议。 通常而言,如果我们表现过分,好像我们对他人的生活拥有最终的话语权一般,那么与我们最亲密的人最是难以接受我们的建议。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25 09:25:26
    —— 引自章节:7 谁该对什么负责
  • 如果路易斯想要改变旧模式,它可以展现一副更加均衡的自我画面,并开始与布莱恩分享一些自己的痛苦。在我们面对沮丧的个体或功能不足的个体时,我们能做的最有帮助的方法是:继续关注他的问题并试图有所帮助,我们能做的最有帮助的做法是:开始分享我们功能不足的一面。 (查看原文)
    自由小阿 2021-09-25 09:27:17
    —— 引自章节:7 谁该对什么负责
  •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倾向于以单纯的因果关系联系事物——我们生气,是因为有人使我们生气;或者反过来,我们引得别人生气,就该受到指责;或者再换个角度,如果确信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我们也会觉得别人没必要生气。一个人越是在原生家庭中与其他成员关系密切(即互相融合的力量非常强大以致有在集体中迷失个体性的风险),越容易因为别人的感受和反应追究自已,越容易因为自己的感受和反应指责他人。(“你总是让妈妈心怀愧疚。”“你真让老爸头疼。”“都是因为她,她丈夫才酗酒。”)一致的逻辑,人们经常会因为自己引发了家人的某种想法、感受或行为而倍感需要负某种责任。 然而,真正的人际关系并非如此,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得以发展。当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认为别人应当对我们的感受负责;当别人对我们做出某种回应时,我们也不会因此责备自己——这时,我们才能摆平愤怒,有所进取。我们应担当的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他人的反应;同理,他人也没必要对我们的反应负责。在这一点上,女人的逻辑通常是反过来的: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所想、所感、所为上,同时认为别人应当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能说毫无希望,旧有的关系模式改变起来也确实很难。 (查看原文)
    לִּילִית 2023-05-08 15:52:04
    —— 引自章节:第7章 每个人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最棘手的愤怒之源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