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现代诗学的观点对中国古典诗加以重读、复述与再解释,论证了自南朝文学起,经唐诗里的杜甫、李贺、李商隐,到宋词中的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已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连贯叙述及说教倾向的独特传统,体现出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性与互文性。而这些历久弥新的现代性品质,为中国古典诗在现代语境里的转生提供了契机。
古典诗的现代性的创作者
· · · · · ·
-
江弱水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阳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著有《中西同步与位移》《文本的肉身》《湖上吹水录》《诗的八堂课》等。兼写诗与随笔,有诗集《线装的心情》,随笔集《陆客台湾》《赖床》等。
目录 · · · · · ·
绪论
第一部分 南朝文学
概说
一 颓加荡
二 讹而新
三 断续性
四 互文性
第二部分 唐诗
概说
一 晚期杜甫:独语与冥想
二 苦功通神:杜甫与瓦雷里、艾略特论诗之相契
三 李贺:颓废的混乱
四 李商隐:互文的奇观
第三部分 宋词
概说
一 周邦彦:染织的绮语
二 姜夔:从镜像到心像
三 吴文英:语言的魔障
余论 从“五四”到三十年代:传统的重估与转生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南朝文学
概说
一 颓加荡
二 讹而新
三 断续性
四 互文性
第二部分 唐诗
概说
一 晚期杜甫:独语与冥想
二 苦功通神:杜甫与瓦雷里、艾略特论诗之相契
三 李贺:颓废的混乱
四 李商隐:互文的奇观
第三部分 宋词
概说
一 周邦彦:染织的绮语
二 姜夔:从镜像到心像
三 吴文英:语言的魔障
余论 从“五四”到三十年代:传统的重估与转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过这也说明草堂时期他并非绝对的故事,也未尝感受到那孤独的力量。何况在程度和梓阆三地,杜甫的奉和酬赠之作格外多些。应该说,这一阶段杜甫的情思犹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未尝收视返听,沉潜入自己的内心。 在夔州,一个“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的所在,海内交游零落,峡中宾从罕至,“巴蜀愁谁与语”的状况到此乃臻于极点,他孤独到甚至写诗“示獠奴阿段”了。两年的大寂寞中,乡关何处?澄清何日?一种混合着喜悦与忧伤、回忆与期盼的情感,日复一日地百转千回于心头,杜甫于是写出了平生最辉煌的诗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0页 -
本书的论题,“古典诗的现代性”,本身就是矛盾的并置,似乎难以成立。古典即非现代,现代即非古典,这是仅凭常识就可以作出判断的。问题的症结乃出在“现代性”这个词上。这委实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蠢的用词。所谓“现代”( modern),是一个所指在随时推移的能指,语义上变化无常,而我们却指望它的意义能够稳定下来沉滨为某种叫着“现代性"( modernity)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论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古典诗的现代性"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典诗的现代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古典诗的现代性》第一部分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论 传统的活力来自不断的再解释,这是一种拂拭与擦亮的行为,它将使疏离的传统与当代重新发生关系,从而激发出活性并生成新的意义。(p2) 本书讨论的问题,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在西方现代诗人的写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特质,如何同样在部分中国古典诗里得到体现。这些特质...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2分 50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购物车 (cruyff)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2013.1 (ZWT)
- 基础教育教师阅读行动1.0 (Theta)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典诗的现代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陆海天 2020-11-24 14:25:03
补标。
0 有用 厘奇 2023-02-25 23:11:23 北京
聚点成线,织丝成匹 现代性的暖风把 冰封的松柏吹出嫩芽 病毒让我之周旋闭塞 少陵清真长吉 势大力沉苦思冥想 俱见江师工夫// 二刷感觉真过瘾
2 有用 成知默 2018-09-03 16:38:36
2018年已读081:作者讲古典诗的现代性,是跳脱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语境,用西方的现代性来解读中国古典诗,确是另辟蹊径,有耳目一新之感。本书自足于现代性的美学倾向,以颓加荡、讹而新、语言的断裂与互文等现代性特质观照古典诗,但矛盾的是,让我觉得时有妙解的部分仍是古典的底子,反而那些与所谓现代性的对位让我感觉如空中楼阁、水中浮木,颇有扞格之处与硬拗之嫌疑。问题在于:即便只是审美的现代性,... 2018年已读081:作者讲古典诗的现代性,是跳脱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语境,用西方的现代性来解读中国古典诗,确是另辟蹊径,有耳目一新之感。本书自足于现代性的美学倾向,以颓加荡、讹而新、语言的断裂与互文等现代性特质观照古典诗,但矛盾的是,让我觉得时有妙解的部分仍是古典的底子,反而那些与所谓现代性的对位让我感觉如空中楼阁、水中浮木,颇有扞格之处与硬拗之嫌疑。问题在于:即便只是审美的现代性,古典诗中精神的颓废、艺术的新奇与语言的创新是否就可诠释现代性?即便南朝文学与唐诗宋词代表了某种阶段上的反传统,但这种反传统是否也是古典传统向前发展的一环?在这些反传统中,是否有鲜明的现代意识、突出的个体自觉性来佐证这种现代性?状态奇差,读得不甚了了,日后要重读。 (展开)
1 有用 注销 2019-08-16 21:19:41
2019-22 第一章还是很有启发的。后两章顺流而下,无甚高论。然后意外发现我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哈哈呵呵嗝~
3 有用 寒花 2018-06-03 22:36:13
拋棄江弱水,來看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