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短评

热门 最新
  • 35 大甜甜~~ 2017-03-28 22:48:14

    自己翻译的又一部书,历时四年多,终于出来了。二十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美国跃升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教育开始展现她独特的魅力,美国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部书,就是这样一部奠基性的作品,它标志着现代课程理论的建立。今天几乎全世界,包括中国,所有学校的课程规划都受到这部著作或显或隐的影响。认识他者,也是为了认识自我。

  • 6 维舟 2018-04-08 06:54:37

    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山之作。书名平实,但内容相当丰富有启发,对中国社会如今普遍焦虑的许多教育问题均仍有现实意义,课程设计其实并不只是一个教育学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要培养什么样的成员(现代公民)的问题。

  • 6 抱紧我的冷板凳 2017-03-28 11:25:57

    博比特的《课程》(The Curriculum)于1918年在美国出版,它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博比特在近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课程理论,如今看来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在本书中提出,课程应使学生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课程既要满足个人的需求,也要兼顾社会的需要;课程的编制应当以广泛的社会调研为基础,凡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不上的东西,就不应被纳入课程。

  • 3 禧月 2019-10-18 00:51:02

    两年内翻了很多次,最被打动的其实是从观察现象到经验理论总结的思路,和质朴的写作语言,站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看学科史还是很有趣的

  • 0 Mthen. 2021-12-10 07:20:54

    以生活为目的的教育 专业书籍其实无所谓多少分 为了那啥看的 学到了不少 论证也有趣 举例广泛 不枯燥 是很好的著作

  • 0 心狠手辣喻文州 2024-03-11 22:50:59 北京

    翻译得很流畅

  • 0 伊卡洛斯的欢愉 2023-02-12 16:58:55 山西

    2块钱的可乐,第一口就值1块9,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也一样。第二部分有一些“反动”,不适合当下大部分学校的共读。

  • 0 沧海一粟 2023-03-28 17:28:41 上海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考察了课程的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将我们从套子里解脱出来…让思想自由。” 非常开拓视野的一本书,让人感受到课程的价值追求。 可惜…实践起来太难

  • 0 行杜 2023-03-09 14:11:28 上海

    很精彩,很动容。广阔的教育视野,深刻的对社会的洞察,以及渗透其中的让人心潮澎湃的人文主义精神。

  • 0 有恒 2020-05-31 18:45:22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理解“课程”和“教育”必读

  • 0 豆浆✎ 2019-03-09 22:21:18

    跟杜威的进步主义相随(芝加哥大学),第一次将「课程」作为专业学科来建设。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作者提倡的教育取向,大多数放到今天看,也是一种回潮,例如强调要把教学的场景不限于学校、提倡实践车间中的行动学习

  • 0 苏德正寒 2019-05-13 15:43:26

    我有一个做人民教育家的梦。 我也有一颗(如天空中的太阳一般黑里透红)的黑心!

  • 0 小废物是小圆脸 2018-12-09 20:01:40

    评论里有一条“保守主义者写的马基雅维利教育手册”,十分符合我心意。

  • 0 小七 2019-01-09 16:27:27

    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来确定课程,无关、低效的内容全部舍弃,逐步实现社会的进步。

  • 0 李宸宇 2024-05-09 07:00:34 湖北

    真的深深地感受到作者以社会为指向来设计课程的,很明显,博比特身处当时美国的大工业时代,所以他的思想也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教育在职业训练方面更大的问题,不是训练独立的专家,而是专门训练出协作的工人。”教育可以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同时具有准确的前瞻性

  • 0 别叫我起床 2020-05-20 10:40:45

    关键词速记:实践活动、母语尊敬、外语兴趣、社会化职业教育、游戏益处、体育锻炼(盈缺)、责任心。

  • 1 阿菜夫 2018-06-10 18:04:33

    博比特有他那个时代进步主义者中很普遍的乐观精神、科学精神,相信教育对社会的优化更新作用。联系今天的教育现实,书中很多理念依然有被重视的必要。以及,刘幸师兄的译笔非常流畅,读来十分舒服!

  • 2 肠粉粥 2018-06-17 21:22:23

    百年前的经典,观点仍未过时。也是一本极佳的教育指南。课程编制在于坚守原则而并非执迷于各种方法与所谓流行模式,社会经验为教育的原料库,教育的理想主义是先在的,至美至善是最为阔远的追求。教育所培育的理想的社会参与者,必拥有健康的同理心和严肃的思想。

  • 2 瓜瓜 2017-09-25 10:23:23

    课程理论奠基作。

  • 0 斯莱特林魔法师 2020-11-15 09:50:04

    作为课程体系的开山之作,博比特的书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