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The Science of Life
译者: 张晓晨
出版年: 2016-11
定价: 29.80元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系列
ISBN: 9787542656629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The Science of Life
译者: 张晓晨
出版年: 2016-11
定价: 29.80元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系列
ISBN: 9787542656629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自我启发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他所开创的个体心理学独树一帜,全面覆盖原生家庭、自我认知、亲密关系及社会适应性等各个方面,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在心理学领域和神经精神症领域,仍有不少人沿用阿德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治疗。
著有《自卑与超越》等作品。
张积模
国际注册高级翻译师,师从许渊冲教授,现执教于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曾翻译《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
江美娜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曾翻译《面具人》等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很爱炫耀的人只有一个原因——觉得自卑。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强大,无法在生命有益的面向上和他人一较高下。也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只能一直停留在无用的面向上。 但如果自卑情结太强烈,他们会觉得自己放佛孤身一人身陷敌营,只能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无暇顾及别人,因此无法培养出同属一体的休戚与共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体的、更加直接的目标。儿童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强者,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或奋斗目标。这个人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母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缺陷也是一种优势 /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系列(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洞察人性》《超越自卑》《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
喜欢读"生活的科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生活的科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生活的科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阿德勒《生活的科学》提要
阿德勒,奥地利犹太人,早年学医,后受弗洛伊德影响转向精神分析。后又不满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和纯生物学观点,创立了自己的个性心理学体系。他可以精神分析流派的第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形成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因素,而非生物本能。他用优越感取代了力比多,认为优越感是人...
(展开)

洞察心的躁动,理解人的执念
3出生次序与性格 阿德勒认为人的出生次序会影响性格的养成,在追求优势的天性之下,兄弟姐妹之间的斗争总是激烈而明显的,年龄差异为各自造成了不同的“竞争态势”,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形成与出生次序相关的不同性格特征。孩子通常会以竞争父母关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与自恋...
(展开)

你是什么样的人生风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社会适应与自卑问题是一体的两面。正因人皆因自卑而脆弱,才会过着群居的社会生活。也因此,社会兴趣与社会合作便成为人的救赎。 Social adjustment is the obverse face of the problem of inferiority. It is because the individual man is inferior and weak that we find ... (展开)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培养社会兴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丨云海 现代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形形色色的临床故事,讲解了生命不同阶段需要面对的童年、教育、职业、社会、婚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引领我们走出迷惘、自卑、忧郁、焦虑,从容应对人生难题。 阿德勒将人生难题归结为社... (展开)>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6.2分 261人读过
-
Meredith Press (200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8.5分 180人读过
-
北京三联书店 (1987)7.6分 13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科 (上海三联书店)
- kindle看一本少一本 (无明)
- 育儿 (丑小蕾)
- 心理学 (丑小蕾)
- 参考用心理学书单 (Poland Spr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生活的科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明月光光明月光 2022-06-19 07:35:15
翻译实在太差了,有些句子都不通顺!内容不太充实,尤其是后半部分,案例的分析也比较薄弱(重复亦多)。阿德勒对于性别议题的讨论和对性少数群体的理解明显偏于传统;课题分离、自卑情结和优越、早期记忆和原型的提出,确实很有创见;但是,全以此统涉摄许多问题未免片面,更何况许多命题的前提(包括对个人目标与社会协作的强调)也值得商榷。心理学的许多概念弹性实在不小,其理论指导意义或许还得综合其他学科才能落地吧……
0 有用 已为人父 2018-05-10 21:18:05
太过简单地堆砌概念、引用案例
1 有用 凉蝉 2022-03-22 02:17:32
读阿德勒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0 有用 冰美式plus 2023-08-03 12:16:15 广东
太老旧的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了,观点带有好多时代的局限性,感觉照他这一分析没几个人原型是好的。而且这作者优越感满满啊,好了不起一样。 可以借鉴的地方也许在于,我们留存下了的久远的记忆,有很多值得我们分析思考的地方,也在于自卑与优越矛盾地结合。
0 有用 西比 2017-04-10 12:43:59
还是在讲自卑情结,内容不多,感觉看超越自卑,儿童两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