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的世界的书评 (100)

亚比煞 2017-07-03 18:36:06

理性之光:那些拯救世界的文艺青年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经和人辩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文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少人的看法是:文学和哲学嘛,当然是有存在价值的,但是那不过是消遣的价值,是衣食饱足,生活安定之后的奢侈品,它们最多能够带给人休闲,打发时间,对于改变世界而言,毫无用途。 改变世界,要靠的还是武力,还是...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17-07-24 09:54:22

中世纪的光与亮和文艺复兴的暗与黑

南都刊登时的标题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明暗对比》 威廉·曼彻斯特最有名的作品是初版于1973年的《光荣与梦想》,时至今日,这个短语几乎成了一个固定词组,经常被人们各种套用。这部作品无疑魅力十足,但它的过于闪亮遮蔽了类似作品的魅力,似乎,曼彻斯特本人也难以超越他...  (展开)
雾凇 2017-06-02 19:37:42

划破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几道光

提起欧洲中世纪时代,多数人都会想到莎翁和他的那些浪漫的悲剧、喜剧,荣耀的骑士,优雅的贵族。而实际上,中世纪下层的平民生活非常贫苦,处于教会的严酷统治之下,可谓是笼罩在极度的黑暗之中。那个时代,囿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因,底层平民的物质条件非常落后,饮食...  (展开)
林亦霖 2017-06-08 17:30:15

最后的,晚餐

那墙壁上的画,仿佛印证着这个变换的世纪,色彩些许剥落,却难掩饰那个时代的光泽。 透过厚重纸页,我仿佛看到了达芬奇在油灯下勾画,在那个各种思想交织的年代,新的理论在碰撞,像是黑暗中的启明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光明。文艺复兴,于新航路开辟前,资产阶级苏醒,是对内心...  (展开)
拜仁伯尼熊 2017-05-17 23:10:22

最钟情的历史,最无解的时代

翻箱倒柜收拾书橱时,发现了一摞《高中历史》必修一至三和五本选修。我妈一边捡着我扔掉的X年高考X年模拟,一边说,都扔了吧。 虽然现在看来未免可笑,但高中时代对历史的痴迷与热爱,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令人发指。 历史老师特别逗,历史课往往一半在讲课,一半在讲段子。老师爱...  (展开)
萧秋水 2017-07-28 10:12:47

黑暗得令人发指,是以黎明无比可贵

从大兴安岭旅行回来,这本书在家里等着。 昨天专门抽出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 有些地方读得不够细,以后还要重读。 这本书是关于黑暗的中世纪的描述,此前,我只知道中世纪黑暗,但黑暗到什么程度,相当模糊,这本书让我不仅明白了中世纪的黑暗细节,也让我明白了一件可悲的事...  (展开)
下雨的午后 2017-05-17 16:40:19

黎明升起的世界是个什么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欧洲的中世纪很漫长,大概有1000年。在这个半梦半醒的黑暗时代,欧洲大陆被野蛮、无知所笼罩,没有道路,没有警察,没有钟表,没有书籍,没有通信工具,只有巫术和魔法,女巫和恶龙。人们大面积文盲,活在茫然的豆灯世界之中,上帝的葡萄园已经被杂草所蔓延,文明处于崩溃与重...  (展开)
碧月清风 2017-06-28 13:19:28

黑暗过去是光明

当中国从南北朝的分裂中最终走向统一,华夏文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大唐盛世,它包容、开放,积极进取,充满生机。而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欧洲广袤土地的时候,就难掩失望了,那是一片黑暗与野蛮统治的地域,罗马文明失陷于北方蛮族的铁蹄,在世人无尽的感伤中徐徐降下了帷幕,它...  (展开)
小米=qdmimi 2017-09-13 10:01:38

对着自己开了一枪

这本书其实可以回答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美剧《冰与火之歌》为什么可以在吐糟与咒骂中一火数年,经久不衰? 原著党应该知道,老马丁把很难掌握的POV手法使用到了极致,而这种多线程并行的视点人物写作法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核心推进情节,慢慢展开整个世界的画卷。 而冰...  (展开)
张无忌Demon 2019-10-01 16:13:34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像座上大字在目: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 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 寂寞平沙空莽莽, 伸向荒凉的四方。 ——雪莱《奥西曼提斯》 昨天刚看了《异形:契约》,惊艳于大卫诵读雪莱的《奥西曼提斯》,更被那句“吾乃万王之王”所惊叹,整首诗不仅大气...  (展开)
tiiiiin 2017-07-19 21:17:06

中规中矩的普及书

# 一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在致谢中提到的参考书目。随手搜了一下,很多书都已经有了中文版。 威尔·杜兰的三本:《信仰的时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127414/还有 《文艺复兴》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48048/以及《宗教改革》https:...  (展开)
鹤翀 2017-07-14 09:54:23

信念是夜幕上一颗明亮的北极星

迷茫时代的信仰孤独坚定,就像北极星,守护着心中永不熄灭的热血,仰望黑暗寂静的天空,看到它,就看到灵魂的家乡! 在本书的封面上,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一句放在了“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的上面,这才是本书内容的真实写照! 威廉·曼彻...  (展开)
彤桐 2017-06-21 11:22:20

纵有撕裂的疼痛,依然倔强的萌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幸之存于现世,浸淫着现代文明,享受着盛世辉煌,用阳光和理性的视角去看世界,目之所及,是许多难以用语言勾勒的艺术之美。但世界并不是理应如此赏心悦目,总有先驱者舍弃了生命,总是时间一点一点碾过了蒙尘的过往。翻开历史,蒙昧、黑暗、无知、愚蠢,血腥的杀戮,赤裸裸的...  (展开)
朗斯特里特 2017-06-15 13:16:25

行走在晨光熹微之际

如果将中世纪历史置于欧洲视角下,它无疑是黯淡的:希腊、罗马文明的煌煌火炬已然熄灭,只有余烬中偶尔闪出火花;近代文明的光芒则尚在地平线下沉睡,最寒冷的时刻已然降临。 如果将中世纪历史与同时期世界相比,其黯淡更甚:此时东方的中华文明,正造极于唐宋之世,流光...  (展开)
bowen 2018-09-12 08:51:10

黎明破晓的世界——读后感强迫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准备放弃。William Manchester的写法有点像段子手,他自己在前言里也明白说了这本书的成形有点随意。好在我从来不怎么相信自己的判断,犹豫了一下,也就看完了。 盐野七生有一个说法,写历史分两类,一类观点在先,事件为辅;另一类相反,讲究的是鸿篇巨制...  (展开)
JaneYao 2017-09-27 16:22:04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本《黎明破晓的世界》,我断断续续看了两个多月,因为太触目惊心,太压抑,我没法持续看下去,心情会很糟糕。而看完之后,我脑海里的第一个想到的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那句著名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  (展开)
藤夜 2017-06-23 10:42:31

那漫漫长夜的微弱烛火 必将照亮前进的方向

我本人酷爱文艺复兴时期所创作的恢弘艺术作品,不管是油画,亦或雕塑,还是建筑。尤其是那些人文主义气息浓厚、叛逆与柔情并存的画作令我最为痴迷。在欧洲留学期间,我也总是利用大大小小的节假日,穿梭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与画廊之间,有幸一睹几百年前大师遗留的真迹,耐心...  (展开)
2020-12-23 08:15:10

理性黎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中世纪思潮 人们总是对于中世纪有着很深的不解。又或者说是对中国本土的封建王朝有着难以理解的地方。科学,或者更准确的说--理性,的发展似乎尽在咫尺,但一直未曾萌芽。对欧洲中世纪史的总结或许也从侧面反映了中欧古代社会之间的些许共同之处。 中世纪史里的欧洲是帝...  (展开)
下酒詩 2018-01-16 18:44:19

读书笔记 | 《黎明破晓的世界》

1 中世纪思潮 教会取代了罗马帝国,成为欧洲疆界的守卫者。但情况却并不好转,书中有一处提到410年,阿拉里克攻入罗马,这是800多年来这座永恒之城第一次被攻陷,虽然阿拉里克有意饶恕罗马公民,但手下的匈奴士兵和以前的罗马奴隶却失去控制。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或许不太适合...  (展开)
月亮上的六便士 2017-10-29 18:06:02

迷人的中世纪

William Manchester擅长的是近代史和传记,偶尔看到他的这本著作,关于中世纪。他在自序里谦虚的说这本书是材料的堆砌,不过才看了开端就觉得有意思,大概这就是大师的魅力。 我们回溯往昔岁月时无可避免的站在高端俯视,以为那些旧时光除了愚昧、战争、贫瘠以外一无所有,可其...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100条)

订阅黎明破晓的世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