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分叉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恶鸟 2020-01-18 09:33:18

    早课:赵汀阳《四种分叉》,分析了时间、伦理、意识和智能四种的分叉。其中所谓的伦理两难,比如电车难题就是一个很诡辩的问题,在伦理范围讨论,但是又以功利主义,数学的算法来计算人命,那已经等于把具体人性抹除了之后再讨论伦理,哪里还有伦理,只有算计,一个伪装成伦理问题的技术灾难。和上次着火,救猫还是救画一样,明明一个灾难,伪装成了两难的选择。

  • 5 江海一蓑翁 2017-06-29 11:21:15

    从畅销文学《三体》、畅销历史《人类简史》、伦理学抉择难题、人工智能等时下热门话题出发,直指当下时间、意识、伦理和智能方面出现的明显“分叉”,由此展开对于存在概念与存在意义的形而上学层面的追问,既有超越意义上的学理价值,又具备浓厚的现实关注与问题意识。薄薄一本小书,值得细读。

  • 0 独自退场 2017-11-16 05:02:13

    一本小书,时间的分叉还算有趣,其他三篇像科普文

  • 0 huyouyou 2017-09-02 14:15:21

    书很薄,但果然深奥,我主要是看电车难题和人工智能。#20170902

  • 0 PhilTräumer 2017-10-10 15:11:22

    人工智能那章不足以达到我的期望,其他基本都是《第一哲学的支点》中谈过的问题。

  • 0 Julia 2018-12-12 18:15:42

    一本浪漫轻巧的小书,时不时有小惊喜出现。它可能没有戴着镣铐跳舞(更像哲学化随笔,这种稍显随意、未必严密的风格可能会被专业人士diss?),但一直戴着镣铐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思考得太多,感受得太少。镣铐应该存在(sein),但也必须能够适时地时在(ist)时不在——因为思想借助想象力腾飞,再经由反思(规范和尺度)证明自己的飞翔轨迹并非臆想和幻觉。

  • 0 江凌 2021-04-19 23:08:31

    中国哲学学者能展现出原创性已经非常难得了

  • 1 冬日之光 2021-10-18 22:23:21

    原创性十足,值得再读系列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19-07-11 12:02:01

    按需。“作者的论证平实却又明晰,尽管跳跃于文学(博尔赫斯、《三体》)、畅销历史(《人类简史》)、伦理学疑难、人工智能等话题,但最终都直指形而上学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存在?”

  • 0 Howard–man 2024-02-25 22:03:23 江苏

    阅读这本充满智慧的小书是令人兴奋的;赵汀阳先生从时下火爆的文化话题:博尔赫斯、《人类简史》、电车难题、人工智能等作为入手点切入,其用思实在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讲时间的那篇让我体会到博尔赫斯的哲学深度是足以与当代一流的哲学大家进行对话关系的,感觉得回去重新好好读他了。至于讲意识的那一篇,赵先生提出了和其师李泽厚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文明赖以成立的真正意识起源于语言的诞生,并点明了否定词的重要性;而李先生则以为来自于制造-使用-更新工具,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李。而电车难题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此问题最高明的回应,他说现代哲学沉沦于此问题显得我们的时代精神如此可悲,因为这个问题剥夺了人类命运的共同性与人存在的具体性,这不是个好的伦理学问题,窃深以为然。

  • 0 雪团团团团团团 2024-01-18 10:57:31 山东

    1/4。谈到时间的分叉,我们能记住“唯有神占有全部时间,因而拥有无穷存在。”许多欲望生发于想要成为身的痴心妄想,但人终究不能超越时间、超越自己的存在。 “人被迫成为生活和历史的作者,却对自己的创作和命运毫无把握。”一种身不由己。 但失去了这种未知性,未来就等于现在,所有期待、创作、冒险都将成为复制品。故而又有一种坦然。哪怕与时代格格不入,也能笑侃一句“哥们住在树上”,“不合时宜才能超越在场经验”嘛 补充:人的思维并非系统的,只有永远处于运行状态的“道”。

  • 0 BWV八核 2023-07-07 13:25:30 上海

    HQLibrary

  • 0 Hulot 2023-05-18 22:01:41 广东

    前两篇比较有意思

  • 0 Danni 2023-01-31 23:02:23 广东

    精彩

  • 0 愚公 2023-02-02 14:28:29 贵州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本书是他撰写的一部认识论的作品,虽然叫四种分叉,但实际上是根据时间、意识、道德和智能四个角度来分析人的自我意识和意识模拟,这本书其实是可以跟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结合起来阅读,其实就知道赵汀阳并非关门造车,事实上是在对李泽厚的认识论进行批评,并在基础上,建立起以认知和自我反思为基础的新认识。当然,这点上,他的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都有,但是都是点到即止,即本体与分析手段,都要基于人的自我意识和意识分析工具。最后关于智能的反思,其实是对于前三者的反诘,既然认识和思想来自于人类的生命有限性的自我意识萌发,那么人工智能显然,无论从时间和本体上都很难建立起来人类自我认知,那么这种意识如何模拟出来。当然,这个反诘并非有力,只是提供了一套思辩的对象。

  • 0 宇宙世G 2023-06-27 11:09:06 江苏

    分叉,小径分叉的花园,无数分叉的未来与无数分叉的历史,意味着无限可能性。四种分叉就是从四个方面探讨可能性的哲学(以可能性为对象的哲学,区别于必然性的哲学,其实也是左翼的哲学) 在时间的分叉上,未来是主体的一个界限,意向性面对未知的未来,任何一个可能的未来都有机会被选中。 在伦理的分叉上,不存在绝对无条件的伦理规范,伦理规范是敞开的,电车难题狡猾之处在于封闭了伦理的分叉,只留下功利主义算法。 在智能的分叉上,人工智能的局限在于,AI只能“重复”,不能“生成”(德勒兹语),即它们不能去思考和质疑无限性,整体价值观和可能性问题,没有提出和质疑规则的能力,可以说,人工智能的脑子没有分叉,只有必然。

  • 0 梧梧 2023-06-29 21:24:41 广东

    第一章时间的分叉最🈶️意思,后三章可不读

  • 0 爪之 2020-05-22 12:08:08

    【补标】那天白天去了下雨的徐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