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简介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修宪公投结束,全民同意改总理制为总统制,给予总统更大权力,引发世界哗然。一个国家的宪法改革为何牵动全球?土耳其的政局变动对世界政治又有何影响?
著名历史学家诺曼·斯通从600年前写起,讲述土耳其的沧桑往事,寥寥数笔从11世纪的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人写到21世纪申请加入欧盟的土耳其,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写到土耳其共和国,更对“一战”后的土耳其因东西方、宗教、传统和现代化等因素而充满动荡和冲突,甚至影响国家定位,进行了鞭挞入里的分析。
只有了解了土耳其的国家兴衰、民族觉醒、宗教抗争等,你才能懂得土耳其这个位居欧洲和亚洲连接处的国家,为何在近百年来成为“东方问题” (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何触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神经。
作者简介 · · · · · ·
诺曼·斯通:英国历史学家,曾任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奖、方塔那欧洲历史奖得主。曾出版《一战简史》《二战简史》等。
目录 · · · · · ·
推荐序
前言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拥有连接欧亚两洲最优良的天然港口,故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1453年,它成为继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或曰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重要地位至今仍丝毫不减当年。
序曲
20世纪著名的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马特(Nazim Hikmet)就是一位被驱逐的波兰人的外孙,他曾创作了一句流传已久的土耳其名言,将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占领举动描述为:“冲出亚洲,像一头母马的头一样延伸到地中海地区。”
第一章 起源
· · · · · · (更多)
前言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拥有连接欧亚两洲最优良的天然港口,故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1453年,它成为继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或曰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重要地位至今仍丝毫不减当年。
序曲
20世纪著名的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马特(Nazim Hikmet)就是一位被驱逐的波兰人的外孙,他曾创作了一句流传已久的土耳其名言,将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占领举动描述为:“冲出亚洲,像一头母马的头一样延伸到地中海地区。”
第一章 起源
· · · · · · (更多)
推荐序
前言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拥有连接欧亚两洲最优良的天然港口,故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1453年,它成为继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或曰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重要地位至今仍丝毫不减当年。
序曲
20世纪著名的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马特(Nazim Hikmet)就是一位被驱逐的波兰人的外孙,他曾创作了一句流传已久的土耳其名言,将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占领举动描述为:“冲出亚洲,像一头母马的头一样延伸到地中海地区。”
第一章 起源
在火炮的密集轰击下,君士坦丁堡的一段城墙出现垮塌,拜占庭帝国走向终结: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于50年前几近解体的奥斯曼王朝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并且震撼了整个欧洲。
第二章 世界帝国
塞利姆一世实施统治的方式与伊凡四世类似。在几年的时间内(直到他于1520年逝世),塞利姆一世使奥斯曼帝国空前强盛,并让基督教世界感到惊恐。
第三章 巅峰
苏莱曼一世在位近半个世纪(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也在他统治期间达到顶峰。
第四章 阴影
如果将奥斯曼帝国比作一条鱼,那么这条鱼在16世纪晚期时就已开始从头部腐烂,到17世纪早期时便迅速扩展至全身。
第五章 天平的转换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所谓的“理想世界”中。几乎一夜之间,在18世纪貌似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便濒临崩溃的边缘。
第六章 漫长的防守
自1768年开始的长达6年的俄土战争就是一次这样的灾难,最终以1774年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和约》(Treaty of Küük Kaynarca)告终。在这场战争中,相比于割地赔款,奥斯曼帝国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去威望和收入,它不可战胜的神话终被打破。
第七章 帝国的终结
到1900年时,哈米德二世政府逐渐解体。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曾被称为“专制时代”,但是在过去10年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第八章 崩溃
哈米德二世的退位,预示着现代土耳其的新生。1923年10月29日,穆斯塔法·凯末尔正式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结语 土耳其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残存的最后一丝气息预示着此后一系列事件的到来。
大事记
延伸阅读
· · · · · · (收起)
前言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拥有连接欧亚两洲最优良的天然港口,故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1453年,它成为继拜占庭帝国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或曰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重要地位至今仍丝毫不减当年。
序曲
20世纪著名的土耳其诗人纳齐姆·希克马特(Nazim Hikmet)就是一位被驱逐的波兰人的外孙,他曾创作了一句流传已久的土耳其名言,将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占领举动描述为:“冲出亚洲,像一头母马的头一样延伸到地中海地区。”
第一章 起源
在火炮的密集轰击下,君士坦丁堡的一段城墙出现垮塌,拜占庭帝国走向终结: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于50年前几近解体的奥斯曼王朝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并且震撼了整个欧洲。
第二章 世界帝国
塞利姆一世实施统治的方式与伊凡四世类似。在几年的时间内(直到他于1520年逝世),塞利姆一世使奥斯曼帝国空前强盛,并让基督教世界感到惊恐。
第三章 巅峰
苏莱曼一世在位近半个世纪(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也在他统治期间达到顶峰。
第四章 阴影
如果将奥斯曼帝国比作一条鱼,那么这条鱼在16世纪晚期时就已开始从头部腐烂,到17世纪早期时便迅速扩展至全身。
第五章 天平的转换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所谓的“理想世界”中。几乎一夜之间,在18世纪貌似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便濒临崩溃的边缘。
第六章 漫长的防守
自1768年开始的长达6年的俄土战争就是一次这样的灾难,最终以1774年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和约》(Treaty of Küük Kaynarca)告终。在这场战争中,相比于割地赔款,奥斯曼帝国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去威望和收入,它不可战胜的神话终被打破。
第七章 帝国的终结
到1900年时,哈米德二世政府逐渐解体。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曾被称为“专制时代”,但是在过去10年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第八章 崩溃
哈米德二世的退位,预示着现代土耳其的新生。1923年10月29日,穆斯塔法·凯末尔正式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结语 土耳其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残存的最后一丝气息预示着此后一系列事件的到来。
大事记
延伸阅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正如土耳其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军队在语言改革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一战”期间,如果土耳其军方要发送一份加密电报,首先需要将源语言翻译成法语,然后再进行编码并经莫尔斯电码发送,接收方则需要将其解码后再翻译成土耳其语。当时,已经有军官呼吁将整个过程简化,于是在战争结東10年后便发生了如下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土耳其字母全都实现了拉丁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曲 -
①大多数建筑上都有双头鹰图案。双头鹰成为俄罗斯和奥地利的标志,人们可能很自然地认为它起源于拜占庭并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即罗马帝国的国徽由原先的单头鹰变成双头鹰,意味着分别将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它起源于宏伟的安卡拉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中摆放的一枚原始的泥章,上面标示着“赫梯(Hittite),公元前2000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起源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帝国的背影系列(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哈布斯堡王朝》《拜占廷简史》《美国商业简史》
。
喜欢读"土耳其简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土耳其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大历史视野 7.4
-
- 分裂的王国 7.0
-
- 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 6.9
-
- 哈布斯堡王朝 7.8
-
- 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史 8.0
-
- 明治维新亲历记 7.4
-
- 永乐帝 7.5
-
- 明代宦官 7.6
-
- 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 7.5
土耳其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
土耳其到底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土耳其自己还是其毗邻的亚欧两大洲的邻国,抑或其他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在这一点上的看法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主流观点,欧洲或非洲,两者各据其一。从地理上看,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欧洲一侧仅存一块狭小的领土;从...
(展开)

土耳其:一代帝国的背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01. 一提到土耳其,你想到什么? 混乱。 是的,我对于土耳其的印象也是如此,还记得看《花样与少年》的时候,有一期是去土耳其的,然后遇到一个家暴。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这国家虽然挺有异地风情的,但有点危险啊。 最近在看《土耳其简史》,这本书让我对土耳其有所改观,这本书...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界史和国别史 (1997xhp)
- 中世纪阅读 (楚恻)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豆瓣阅读会员可免费读的好书 (你老公我不怕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9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土耳其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金河一梦 2018-04-02 00:22:53
翻译得太差劲了,几乎到了不负责任的地步。前言不搭后语。就是学生翻译,教授写序,然后分钱。可惜了原著。
1 有用 weiiming 2017-09-03 17:17:58
比较简略,但能说明白很多东西。关键问题是翻译的也太差了吧
1 有用 Axman 2017-11-29 01:00:45
82(17)关于奥斯曼,西方的观点围绕着东方问题,而土耳其的论述则充满着悲惨的意味,在突厥崛起的时代里,先进的战争组织能力把游牧民族推向了世界的统治巅峰,然而这些帝国却往往摆脱不了扩张主义的局限性,一旦失去了扩张的可行性便马上陷入迅速衰落的窠臼,奥斯曼便是这样的帝国,但是自凯末尔时代以来,土耳其认清了自身发展所必须的限制,“国内和平,世界和平”“世俗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土耳其的根基,而军队... 82(17)关于奥斯曼,西方的观点围绕着东方问题,而土耳其的论述则充满着悲惨的意味,在突厥崛起的时代里,先进的战争组织能力把游牧民族推向了世界的统治巅峰,然而这些帝国却往往摆脱不了扩张主义的局限性,一旦失去了扩张的可行性便马上陷入迅速衰落的窠臼,奥斯曼便是这样的帝国,但是自凯末尔时代以来,土耳其认清了自身发展所必须的限制,“国内和平,世界和平”“世俗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土耳其的根基,而军队是这项事业的稳固保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6年军队政变的失败开启的新时代让人错愕,宗教势力的抬头不光是乡村落后文化借助民主的逆袭,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俗主义掌权者们自身的不足,但民众往往看到的就是局限的当下,一个拥有宗教情怀的意识形态给整个民族的未来蒙上了未知色彩,土耳其的未来会怎样,我持悲观态度。 (展开)
12 有用 #暗蓝# 2017-08-15 18:24:09
诺曼·斯通的概括能力确实一流,这本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把奥斯曼土耳其近十个世纪的兴衰荣辱汇于一处,完成得也确实不错。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其实就是一个从堡垒到桥梁变化的过程。堡垒坚不可摧,战无不胜,但终究会从内部瓦解;堡垒打开成桥梁,它会让谁通行,也难免令人忧心忡忡。
0 有用 妖刀 2018-11-26 21:15:22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占。年仅21岁的默罕默德二世骑着白马进入索菲亚教堂。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呲牙],英国自此彻底放弃对大陆的关注转向海洋,法国也放弃对海洋的可望,通过战争第一个转变成从封建制到中央集权的日耳曼国家。直到法国大革命爆发。 绝望又开启新篇章的1453。宏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