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鲁道夫•德雷克斯
/
[美国] 鲁道夫·德雷克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译者: 花莹莹
出版年: 2017-6-15
页数: 464
定价: 4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德雷克斯家庭挑战系列
ISBN: 978780768192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译者: 花莹莹
出版年: 2017-6-15
页数: 464
定价: 4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德雷克斯家庭挑战系列
ISBN: 9787807681922
内容简介 · · · · · ·
三联书店畅销20万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正统姊妹篇!
父母是未来的基础,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
全球畅销60多年的教育心理学经典
《父母:挑战》是德雷克斯心理学经典著作,它不仅解决了现代家庭中父母所面临的“挑战”问题,还系统描述了现代父母面临的各个方面——父母有哪些易犯的错误,如何理解孩子的基本人格;如果想要在家庭内部建立民主,父母如何训练孩子。它为我们提供了系列方法来解决父母困境,如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并接受社会规则,与孩子发展互动关系,给予孩子持续的鼓励。文中大量的临床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能使我们照见自己,洞察自身问题,获得更新与成长。
父母:挑战的创作者
· · · · · ·
-
鲁道夫·德雷克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1923 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德雷克斯与阿德勒密切合作研究家庭与儿童咨询。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著作有《孩子: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教室里的心理学》。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心理学背景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父母面临的处境/ 28
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教育者进行教育/母亲的地位/父亲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面临的处境/ 56
人生计划/遗传/社会兴趣(或社会情怀)/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气馁/争取优越感/道德意识/家庭星座
第二部分 训练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维持秩序(家庭氛围/遵守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果断/自然后果)
B. 避免冲突(观察和反思/克制/灵活性/ 激发兴
趣/赢得孩子的信任/缓解局势/撤离)
C. 鼓励(称赞/引导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须”/努力/揭示/儿童群体中的孩子)
D. 家庭会议
第四章
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错误/ 154
娇纵孩子/没有爱/过度喜爱/收回感情/焦虑/吓
唬孩子/过度监督/说话过多/忽视/敦促/索取承
诺/“控制好自己”/报复/要求盲目服从/唠叨/
吹毛求疵/轻视/严酷/羞辱/体罚
第五章
特定的训练情形/ 214
产前调整/最初的经历/喂养/断奶/早期的肌动
活动/如厕训练/最初的独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说话/洗漱/饮食习惯/帮忙做家务/“被废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开
始上学/暂时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变化/
不幸事故/家庭纠纷/“隐秘搭档”/性启蒙/通过
适龄的方式对待孩子/青春期/放松父母的束缚
第三部分 困难儿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寻求关注机制
积极—建设性方法(“模范”孩子/夸张的责任心/聪明的言辞)
积极—破坏性方法(炫耀/鲁莽冒失/“十万个为什么”/“可怕的小顽童”/不安定)
消极—建设性方法(过度依赖/虚荣)
消极—破坏性方法(羞怯/依赖与懒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纵和轻浮/焦虑和恐惧/饮食困难/语言障碍)
B. 争取权力[不听话/倔强/发脾气/ 不良习惯(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谎/磨蹭]
C. 报复(偷窃/暴力与残酷/尿床)
D. 表现出能力不足(懒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极)
E.病理反应(神经失调/精神失常/病态人格)
第七章
指导与再调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惧/“跷跷板”兄弟/欺凌/“暴君”宝宝/
“可怕的孩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智力迟钝/假迟钝
结论/45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优越感的追逐导致人们要求孩子达到完美。父母认识不到自身言行的影响,却倾向于放大孩子身上的每个缺点。他们经常贬低孩子,无意识地试图强调自己的能力并表现得高人一等,至少在孩子面前是这样。他们对待其他同伴通常也采取同样的策略。很多人试图通过诋毁和贬低其他人来鼓舞自己受挫的自尊。人们在不经意间很自私地只对其他人的缺点感兴趣,甚至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爱/焦虑/期望/要求/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母的 -
无论我们对这种现状感到多么遗憾,也不管我们一天天多么努力地试图改变它,我们都必须承认,缺乏指导本身并不是最糟糕的障碍。“一知半解是很危险的事。”如果父母对于教育一无所知,他们有时侯可能做得更好。他们会更容易遵循自己的常识,并在恰当的时候寻求建议。他们往往更愿意听从劝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教育有一点点了解,而这一点点了解往往是错误的。我们所有人都体验过“被养育”以及伴随其中的问题和意外事件。然而,我们还记得自己在童年时期面对这些养育方法时的反应吗?诗人和小说家们能够回忆和描述童年时期所经历的挫败、羞辱、打击和痛苦,这些往往超过了孩子所享受到的快乐,但是鲜有父母记得这一点。很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正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的。他们或许愿意对以前的方案进行一些调整。鉴于以往的痛苦回忆,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更加宽容自由;又或者,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过于宽松,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更为严厉的管教方式。在与父母的方法背道而驰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同样多的错误。但是这些调整一一往往是宽松与严厉的管教方式融合在一起一一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即大多数人在养育孩子时都会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 其结果是,儿童训练中同样的错误就这样被一代代地传递下来。而今,这些不断累积的错误原则成了这一代父母的重担,他们身处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于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此外,他们的处境还因为小家庭的普遍存在而变得更加糟糕。而在以前,大家庭更为常见,父母的教育技能远远没有这么重要。那个时候,孩子们主要是在彼此接触以及同邻居的接触中自我学习,父母缺乏训练远远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然而,科学教育的原则始终无法影响至父母。他们总是不愿意接受劝告,因为他们相信一一现在很多人依然如此--早期身为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有资格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遵循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自己小时候的关系模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对教育有哪些了解/对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德雷克斯家庭挑战系列(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孩子:挑战》《婚姻:挑战》《教师:挑战》
。
喜欢读"父母:挑战"的人也喜欢 · · · · · ·
父母:挑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妈妈们一定要读这几本书,育儿不生气不焦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问有谁家养娃不生气、不焦虑的?放眼所见,我是没见过这样的神仙家庭。 - 以前看别人说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之类,咱都是当段子听。最近开始给帅宝幼小衔接了,好家伙!我终于提前感受到来自未来的烟火了! - 楼上姐姐是学霸,我以为总算省心了吧?对方妈妈说学习是没咋让人... (展开)>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4)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25)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刺猬公会阅读史】1-800 (小R_优雅de刺猬)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相夫教子 (椰醬)
- 心理必读 (谈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父母:挑战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微晓 2023-10-25 00:00:55 浙江
孩子的陋习和潜能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深刻且密切的相关关系。这本书分析并提出家庭教育中诸多困惑、难题和误区的解决之道。纷繁的各类问题中,一个共性的规律是,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但心智还在发展的他们,对博取“爱与关注”的方法深受父母教育方式和所营造家庭氛围的影响。可以说,“爱与关注”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一切问题的钥匙。这是为人父母需要尽心尽情又竭尽科学精神的功课。
0 有用 俗女老王 2019-09-18 21:35:38
太老了 很多观点已经过时。
2 有用 竹乐然 2019-01-17 11:07:05
翻译的有点生硬,有些地方比较啰嗦
6 有用 Strelizeia 2019-05-14 14:46:09
有之前孩子挑战的些许内容,理同正面管教的方法内容,比较明确的是对孩子的行为有了典型归类(本文理解难点尤其是积极破坏性和消极建设类型)。符合国内父母焦虑所需要的方法论,但还是希望所有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化,不要把育儿当挑战,而是共同成长,成就彼此。
0 有用 kokomi 2021-10-16 10:44:14
在阿德勒的基础上更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