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卫·麦卡洛(美国)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斯坦威
副标题: 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
译者: 孙万军
出版年: 2017-8
页数: 480
定价: 8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斯坦威人文丛书
ISBN: 9787505740488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斯坦威
副标题: 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
译者: 孙万军
出版年: 2017-8
页数: 480
定价: 8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斯坦威人文丛书
ISBN: 9787505740488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人在巴黎》讲述了1830年至1900年间美国的艺术家、作家、医生、政治家、建筑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巴黎探索学习的经历。这些人志存高远,经历艰辛,终于学有所成,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故事让人着迷,催人奋进,同时又带着几分神秘。
美国人在巴黎的创作者
· · · · · ·
-
大卫·麦卡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麦卡洛,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分别以《杜鲁门传》和《约翰· 亚当斯传》问鼎普利策奖。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问鼎国家图书奖。麦卡洛的著作还包括《1776》《大桥》《约翰斯敦的洪水》和《怀特兄弟传》等。已是耄耋之年的麦卡洛赢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目录 · · · · · ·
代序:一批美国人在巴黎
Part 1
第一章 越洋之路
第二章 这就是巴黎!
第三章 摩尔斯在卢浮宫
第四章 医学界
Part 2
第五章 美国热潮
第六章 风雨欲来
第七章 城市大变革
第八章 注定成功
Part 3
第九章 围城
第十章 疯狂
第十一章 重返巴黎
第十二章 法拉格特
第十三章 才华横溢
第十四章 再见了,巴黎!
尾 声
致 谢
· · · · · · (收起)
Part 1
第一章 越洋之路
第二章 这就是巴黎!
第三章 摩尔斯在卢浮宫
第四章 医学界
Part 2
第五章 美国热潮
第六章 风雨欲来
第七章 城市大变革
第八章 注定成功
Part 3
第九章 围城
第十章 疯狂
第十一章 重返巴黎
第十二章 法拉格特
第十三章 才华横溢
第十四章 再见了,巴黎!
尾 声
致 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基本上仍然是一个中世纪的城市。这些来自美国的探险者突然发现,马车把他们从鲁昂平坦的林荫大道上,带入了一个狭窄、肮脏,散发着臭味,而且到处都是岔路的迷宫:路边到处都是古老的石头建筑,有些经过了几百年的烟熏火燎变得黑乎乎的;载客载货的马车和推着手推车叫卖的小贩阻塞了街道;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极其贫困。不需要多少想象力就能描绘出这些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这就是巴黎!”车夫在车顶上喊道,“巴黎到了!” “我满脑子都是在书本上见到的宽阔广场、宏伟建筑和大桥,而现在几乎不能相信自己已经到了巴黎。”纳撒尼尔.威利斯写道。约翰.桑德逊描述说:“街道弯弯曲曲,互相碰撞,好像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延伸到什么地方。至于街上的噪音,我根本不需要加以描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他们真的在巴黎了!巴黎不再是在家里阅读的材料,也不再是海上谈论的话题了。他们来了———这几乎成了他们每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巴黎就在窗外、在门外,多数人都有一种出去走一走的冲动,当然,要看一看自己所处的方位。同时,他们也发现巴黎是一个让人想走一走的地方,去哪儿呢———就像这个法语词所说的flaner(无目的闲逛),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巴黎闲逛!” 巴尔扎克写道, “这是一种多么让人高兴惬意的生活呀!闲逛是一种科学,是眼睛的盛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斯坦威人文丛书(共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黑暗时代的她们》《长长的阴影》《罪恶时刻》《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1924》
等
。
喜欢读"美国人在巴黎"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张之洞 7.7
-
- 秦墟 4.9
-
-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 7.6
-
- 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 6.4
-
- 改变世界的力量 8.1
-
- 发现台湾 8.2
-
- 帝国夕阳 6.2
-
- 迪士尼大电影双语阅读·灰姑娘 8.6
-
- 海盗奇谭 7.1
美国人在巴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美国文化的前期史—巴黎的断代史
提到巴黎,你会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奢靡,繁华,时尚,创作的天堂,还是拿破仑。。其实巴黎的19-20世纪是繁荣的,相反美国是落后的,美国人前往巴黎学习是他们的梦想。。。。。。 作者大卫•麦卡洛,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两次普利策奖得主、两次国家图书奖得主,著名...
(展开)

犹记得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巴黎,当时的人们在女神的感召之下,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年老士兵挣扎而起,中年战士带动着青年人义无返顾地奔向战场。刀枪闪亮,号角声声,最后组成了凯旋门上金铁齐鸣、悲歌慷慨的《马赛曲》浮雕…… 要说什么建筑最能代表法国近代史,想必就...
(展开)

载着“美国梦”扬帆起航
载着“美国梦”扬帆起航 ——评大卫•麦卡洛的《伟大的历程:美国人在巴黎》 美国作为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移民国家,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是个奇迹。大卫•麦卡洛的长篇巨著《伟大的历程:美国人在巴...
(展开)

不安动土之上,瑰丽繁花盛开——小评《伟大的历程:美国人在巴黎》
不安动土之上,瑰丽繁花盛开——小评《伟大的历程:美国人在巴黎》 Nolix 读着这本书,脑子里总时不时地冒出另外一本似乎无关的书名——金宇澄的《繁花》。为何?这大概还要归功于当初看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时的那句印象深刻的书评:“金宇澄这部小说《繁花》真是书如...
(展开)

巴黎,曾经繁华鼎盛的巴黎;巴黎,如今辉煌不再的巴黎
2014-04-09 10:39:45 来自: menter 曾几何时,巴黎被认为高居与各界的象牙塔尖,代表着经典与辉煌。在19世纪,巴黎人习惯视外省人为“乡巴佬”。 巴黎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向往,以至于这些后来的美国各界精英都要 “到巴黎去”。他们在美国国土之外,往更西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Simon & Schuster (2011)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4)8.2分 35人读过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Audio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7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2017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单读音频中的书 (ZZ)
- 城市书籍推荐4 (到里斯本看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国人在巴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凡西 2020-10-24 16:33:52
我觉得还不错,就当是到19世纪的巴黎去旅游,看到了很多努力学习追求梦想实现抱负的美国人,顺便也了解了一批以前不知道的艺术作品。
0 有用 韦🔥 2018-04-04 13:36:31
3.5☆ 有点散。19世纪的美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嘛,看到巴黎公园没穿衣服的雕塑尴尬尴尬的。巴黎当时三分之一小孩都是非婚生子女,厉害了。他们觉得当时的美国精神「不对任何人卑躬屈膝的独立平和的神态,好奇、敏感和喜好交际」。无名尸体无人认领三天后就会以每个十法郎卖给医生,无论是谋杀还是自杀!看到巴黎黑人学生唤起一些美国人对种族问题看法觉醒。巴黎被围城,巴黎人什么都吃。猫肉十分好吃!是狗肉的四倍!不是说猫... 3.5☆ 有点散。19世纪的美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嘛,看到巴黎公园没穿衣服的雕塑尴尬尴尬的。巴黎当时三分之一小孩都是非婚生子女,厉害了。他们觉得当时的美国精神「不对任何人卑躬屈膝的独立平和的神态,好奇、敏感和喜好交际」。无名尸体无人认领三天后就会以每个十法郎卖给医生,无论是谋杀还是自杀!看到巴黎黑人学生唤起一些美国人对种族问题看法觉醒。巴黎被围城,巴黎人什么都吃。猫肉十分好吃!是狗肉的四倍!不是说猫肉是酸的吗?老鼠肉吃起来像鸟肉,鼠肉松还是美味…动物园的动物都被吃光了。被德国打败后,法国割了两个省,赔款50亿法郎!圣高登斯太恶心了,什么女性对男性极具吸引力,对人性弱点的原谅和大度让人可爱。对丈夫出轨宽容让丈夫对她们更尊重。自己的过失对比别人不严重,为了他们心灵平静,不要降低自己在她心中地位。 (展开)
0 有用 #Elysium# 2018-07-10 09:50:44
1776的作者,通过在巴黎的美国人串起了一部十九世纪巴黎史(以及法/美国史)。印象深刻的包括会印第安部族语言的路易菲利普与年轻时在索邦遇见黑人学生的Sumner。最爱围城与公社两章,美驻法大使的日记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细腻的视角。语言优美,具有别样的艺术性。
2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8-12-10 23:29:18
很一般,冗长拖沓的流水账+名人书信日记摘录,ps:64条短评有一半是2017年8月21日前后的五星,还夹杂了不少四星,真聪明,so,减一星,平衡一下。。。
0 有用 Coline 2018-07-04 18:40:32
很喜欢。作者为了重现100年前巴黎的美国人生活做了大量考证,下笔时却轻松活波娓娓道来。历史的文学写作。杨钊说的太对呀,历史是一个很需要想象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