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的原文摘录

  • 极权主义的政治方法与其政治目标一样,会使社会彻底瘫痪,而这些政治方法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对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服从于斯大林或希特勒统治的人们总是受到怂恿而敌视对方,彼此间的敌意就如兽性的本能一般。社会中任何细小的裂痕最终都会迸裂为鸿沟,任何对立情绪都会不断恶化、加剧。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1回复 3赞 2018-01-18 16:49:00
    —— 引自第1页
  • 在反思那个时代时,我们绝不能将责任推卸给集体。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头脑,才能记住,要为每一起杀戮负责的,只是某一个或某一群特定的凶手。 (查看原文)
    Zweig 1回复 2019-11-22 13:53:54
    —— 引自章节:集体的责任
  • 即便在构建民族身份的过程中,人无可避免会做出一些选择(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事”都刻入自我形象中,因为没有人知道“所有事”,况且,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就算出发点是好的,要回忆一切也是不可能的),但就此——为了保持真实——而出现的集体身份的疆界,也必须永远保持开放状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应有权挑战这种身份的结构,应有权质问某起事件,或一系列的事件,或自先祖历史中的一个时代是如何融入一个民族的“自我形象”设定中的。 通常来说,集体性的身份认同来自一些特殊的、惊人的或异乎常人的事件中。换句话说,集体身份是由超越常规的、异常的行为构建起来的。虽然他们只是区区个体,是某个人参与了那个 事件,但作为集体身份的组成部分,他们也都属于那个集体性的“我们”。 (查看原文)
    Zweig 1回复 2019-11-22 13:53:54
    —— 引自章节:集体的责任
  • 我将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内容之厚重,在我看来,与这本小书的篇幅完全不成比例:1941年7月的一天,东欧一个小镇里一半的居民谋杀了其另一半居民一一不论男女老幼,共计1600人。在这个故事之后,我将会在许多不同主题的语境下详细描述耶德瓦布内( Jedwabne)的杀人犯们,这些讨论都将围绕一个短语进行:““二战期间的波兰一犹太关系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28:32
    —— 引自第4页
  • 只要简单地研究一下针对拉莫托夫斯基及其共犯的审案件,我们就会发现,审判进行得十分仓促。用“仓一词甚至还太轻描淡写了,因为针对全部22名被人的庭审程序仅在一天内就结束了:案件于1949年516日在沃姆扎地方法庭公开审理,次日所有判决就已达。22名被告人中有8名被判无罪。1953年才受审的瑟夫·索布塔(J6 mef Sobuta)也被判判无罪释放。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30:02
    —— 引自第20页
  • 邻里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十分频繁。犹太人对周遭人群中潜在的敌意总是非常敏感,尤其是考虑到到整个区域在政治上都坚定地支持着民族民主党( national-democraticpaty)2,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些年月中,即便在耶德瓦布内的暗处流动着谨慎或警惕的情绪,公开的对峙和冲突也会被避免;一些本来很可能会升级成危险事件的场面,幸而也都被平息了。 当然,面对反复爆发的反犹主义浪潮,犹太人往往无力招架。在很久以前,当地的绅士阶层会定期召开地方性的集会,将人们以及一大群侍从和学徒召集于某处。在那个时代,常常会发生口口角、酗酒和殴打当地犹太人的事件。在复活节期期间,神父会在他们的布道词中将犹太人描绘为杀死上帝之人,因而复活节也成了一年一度反犹主义暴行爆发的时间。当然了,由于某些意料之外的巧合,悲患剧性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1934年,在耶德瓦布内,一名犹太妇女被杀害;几天后,在邻镇的市集日上,一名夜民被人开枪打死。一个传言不胫而走,说耶德瓦布内的犹太人就此要开始报复波兰人了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37:52
    —— 引自第29页
  • 1939年8月23日,第三帝国的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与苏联外交部长瓦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Vyacheslav Molotov)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史称“莫洛托夫一里宾特洛甫协议”,虽然实质上是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的契约。这份条约是希特勒的“二战之旅”的起点,签订了它,希特勒就能毫无顾忌地军事入侵波兰不必担心位处东方的苏联会成为抵御德方侵略的“第二前线”。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38:57
    —— 引自第33页
  • 在回程的路上,拿着木棍和铁棒的波兰青年围绕着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息的犹太人,又给了他们ー顿痛打。其中一个犹大人发出了抗议,拒不从命,并威胁、诅咒他们,说他们会因此被拘捕。于是波兰人立刻挥棒,把他打到昏迷。夜幕降临之后,这支波兰队伍开始侵扰在家中的犹太人,砸破他们的门窗。他们将犹太入赶出屋子,对他们拳打脚踢,直至他们倒在血泊之中。妇女、儿童,甚至怀抱新生儿的母亲都不能幸免于难。他们时不时就会将犹太人从家中赶到广场上殴打。惨叫声不绝于耳,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55:37
    —— 引自第51页
  • 由于一个德国人都不在,波兰人掌握了权カ。7月6日星期天的中午,邻镇翁索什的许多波兰人都来到了。人们立刻知道,来者已经用水管[?]和小刀凶残地杀害了他们自己镇上的所有犹大人,一个活口也没留下,哪怕是妇女和儿童。恐慌在镇上蔓延开来。人们明白,这是一个象征毁灭的悲剧性讯号。所有犹太人,从小孩到老人,都立即向邻近的田野和森林逃亡。没有任何天主教徒让犹太人到自自己家中躲避或是向他们提供帮助。我们一家也逃进了田野,天色变暗后,我们躲进了一片麦地中。下半夜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低微的呼救声。我们尽カ隐蔽,因为为我们知道,就在附近,有一个犹太生命正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呼声愈发微弱,最终消失。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我和家人一句话都没说。不论说什么都无法让我们重振精神,因此沉默似乎是此刻最好的选择。我们很确信,一些犹太人被杀害了。谁杀了他们?波兰凶手,来自地狱的肮脏双手,被杀戮和抢劫的兽性本能侵蚀了的盲目之人,几十年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56:35
    —— 引自第53页
  • 摩西·雷兹内尔( Moses Reznel)[?]及其女儿的尸体(前一天晚上,我们听到的正是他们二人在被杀时发出的呼救声)被拖到了镇子附近,之后被带往了镇广场一一之后,正是在这个广场上,他们处决了全镇的犹太人。看到这两个被波兰杀人犯乱棍打死的受害者,所有的波兰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开始弃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一幕在旁观者眼中筒直是一幕可怖的奇景。在被掩埋之前,那个女孩突然睁开眼晴,坐了起来一一显然,她之前只是被打晕了一但杀人犯们毫不在意,将她和她父亲的尸体一起埋了。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0:57:41
    —— 引自第54页
  • 太人的头或者用刺刀刺死他们的时候我不在场。我也没看到我们的人是如何命令犹太人自己去池塘里溺死的。但我母亲的姐姐看到了,她回来告诉我们这一切的时候泪流满面。我看到他们命令犹太男孩们推倒列宁的纪念碑,后者被逼迫拖着纪念碑,一边走还要一边喊“战争因我们而起”。我看到人们用橡胶短棍殴打他们,看到犹太人在犹太教堂中被残杀,还看到遍体鱗伤的莱维纽克( Lewiniuk)一一他当时还有呼吸一一被我们的人活埋了……他们把犹太人都赶进了一间谷仓中,把煤油倒在周围。一切切都只发生在两分钟之内,但那凄厉的惨叫……至今仍然回绕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的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1:03:09
    —— 引自第72页
  • 关于谷仓里所发生的事,我们听到了两个故事。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米哈乌·库洛帕特瓦( MichKuropatwa)的马车夫的,他早前曾帮一位波兰官兵逃过了苏军的追捕。当这场屠杀行动的所谓的“领导者”在犹太人群中发现库洛帕特瓦后,他们把他叫了出来,告诉他,因为他曾经帮助过一位波兰官兵,所以他现在可以回家了。但库洛帕特瓦毅然拒绝,他选择与自自己族人同生共死。21 接着,谷仓被浇上煤油。煤油来自安东尼·涅布F多夫斯基( Anotoni Niebrzydowsk)的仓库,他把东西给了他兄弟耶日・卡利诺夫斯基( Jerzy Kalinowski)和欧根红什・卡里诺夫斯基。“他们带着我给他们的八升煤油去了现场,将其浇在挤满了犹太人的谷仓上,并把它点了。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2但我们知道下去发生的事一一犹太人被活活烧死了。在最后一刻雅内克·诺伊马克( Janek Neumark)逃出了这个地狱。股炙热的空气顶开了谷仓的门,诺伊马克、他姐姐和如五岁的女儿当时就在门口。斯塔歇克・希拉瓦( StanzelSielawa)手持斧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但诺伊马克在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1:06:56
    —— 引自第80页
  • 通常来说,集体性的身份认同来自一些特殊的、惊 人的或异乎寻常的事件中。换句话说,集体身份是由超越常规的、异常的行为构建起来的。虽然他们只是区区个体,是某个弗菜德里克,某个简,或某个米科瓦耶某个确实参与了事件的人,但作为集体身份的组成部分他们也都属于那个集体性的“我们”。因此波兰音乐理所当然会为“我们的”肖邦骄做;波兰科学为“我们的”哥白尼骄做;波兰认为自己是“基督教的堡垒”( przedmurzechrzescijaristiwa),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扬・索别斯基国王在维也纳附近的一场重要战役中打败了土耳其人。因此,我们有理由发问:像劳丹斯基和卡罗拉克这样的人所做的种种恶事一一这些事也同样是惊人且不寻常的一一是否也成了构成波兰集体身份的一股力量?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1:11:28
    —— 引自第114页
  • 日,他在绝望中写下了如下记录:“害怕被德国人报复 的农民在村庄里四处抓捕犹太人,将他们带到镇上,或 直接就地将他们杀害。总的来说,在对待犹太人的问题 上,人们陷入了某种可怕的道德沦丧。他们都陷入了 种精神错乱之中,竟和德国人一样,不把犹太人当人看, 而是把他们视为病犬恶鼠、洪水猛兽,须用用尽一切办法铲除。”不 因此,1941年夏天,通过参与迫害犹太人,这些地 区的居民不仅讨好了新的当权者,还从他们的暴行中获得了物质利益(显而易见,屠杀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先于他人挑选犹太遇害者的财产),同时农民们也抒发他们长久以来对犹太人固有的愤恨,可谓谓“一举三得”。除了这些原因,纳粹的怂恿以及在民众中轻易就能煽动起来的复仇情绪一一为了苏联侵占时期他们所遭受的侮辱而要与“犹太公社社”秋后算账一一都促使波兰人对犹太人施暴。这么多因素杂糅在一起,谁能在如此强大邪恶的诱惑面前无动于衷?当然,有一些先决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人际关系的残暴化、道德沦丧,以及德军对一般民众使用暴力的准许。但两次侵占期间,苏、德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1:13:43
    —— 引自第136页
  • 些碑文。其中一块碑上的碑文就是一个纯粹的谎言, 说1600名耶德瓦布内的犹太人都是被纳粹杀害的。另 块石碑是1989年以后建造的,其碑文更引引人深思。它写 道:“纪念1939-1956年间在耶德瓦布内地区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纳粹和秘密警察[U]杀害的约180人, 其中包括2位神父。”署名为“社会”( spoleczeristwo)。如此这块纪念碑若不是在暗示耶德瓦布内没有任何犹太人就是在无意中供认了战时的罪行。因为,实际上,杀死那1600名耶德瓦布内犹太人的,不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不是纳粹分子,也不是斯大林主义秘密警察。相反,如今我们已确切地知道,耶德瓦布内内镇的居民也都知道,杀死这些犹太人的,正是他们的邻人。出中5 (查看原文)
    wenbin 2018-01-02 21:16:45
    —— 引自第144页
  • “collaboration”(合作/通敌)这个词语——其令人不快的“与敌人勾结合作”之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语境下才开始使用的。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2018-01-18 16:53:37
    —— 引自第2页
  • 这起事件也进一步触及了以下两个议题:战后波兰社会(或者说整个东欧社会)的广大阶层内反犹情绪的出现,以及犹太人在东欧斯大林主义的构建与巩固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2018-01-18 17:16:30
    —— 引自第6页
  • 对一个历史学家而言,最好的资料来源应该能对他所研究的事件提供一种同时性的解读,还应经得起仔细的审视。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2018-01-18 17:25:54
    —— 引自第17页
  • 讽刺的是,事发当天,对犹太人而言,德国宪兵队的前哨站竟然成了整个镇子上最安全的地方,一些犹太人幸存下来,仅仅是因为他们当时恰巧身处前哨站。 ……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1941年7月10日在耶德瓦布内所发生的犹太大屠杀中,德国人的直接参与是极其有限的,他们仅仅是在一旁拍照。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2018-01-18 17:27:11
    —— 引自第63页
  • 我们已经慢慢认清了下面这个重要事实:人们迫害欧洲犹太人的一个动因是为了占有他们的财产;因此,我认为,卡罗拉克及其同伙渴望彻底掠夺犹太人的财产,而又意外获得了这么做的机会,这恐怕就是他们组织屠杀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天生的反犹主义者。 (查看原文)
    Winner_Ace 2018-01-18 17:29:32
    —— 引自第88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