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1965)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的经典著作。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鼻祖,奥尔森把关于集体/集团行动的逻辑、动机以及原因,做了非常透彻的解析,书里的一些主要观点即便放在半世纪后的今天看,依然不过时。有助于读者理解小到一个组织(公司、机构、大小团体),大到理解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行动逻辑。
为什么具有共同利益的团体,其中的一些成员会不一定采取与组织目标相同的行为;为什么一个团体的大小会关系到其行动效率有所差别;为什么集体行动会存在困境;“选择性激励”为什么会起作用…….
作者: [美] 曼瑟尔·奥尔森 副标题: 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 原作名: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Second printing with new preface and appendix isbn: 7543227770 书名: 集体行动的逻辑 页数: 236 译者:陈郁, 郭宇峰, 李崇新 定价: 46.00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年: 2017-8-1 装帧: 平装
23 有用 鱼小小 2020-02-01 17:29:11
翻译有种让人呕血的感觉,都是中文但语句晦涩。本书的1/3都是引用文献的出处;剩下2/3可以用一句提纲挈领的话概括—集团或组织的个人应从集团或组织中获得集体物品(利益),而且这种物品的价值应大于个人成本。如果集体物品的供给能随集团扩大而扩大,就能维系集团的自发式扩充。这也是导致集团之间产生区分的核心要素。后面几章可以理解为各种组织形式的衍生理论,理解每个组织里面的集体物品与个人利益的交换关系。
18 有用 JSC 2018-05-26 16:59:42
又出新版了,请问翻译质量提高了吗?英语四级过了吗?胡乱翻译个什么鬼!看得我想说脏话。
11 有用 路迦Loka 2020-03-14 18:09:46
卧槽?是翻译的问题么?为毛我看不懂中文了……
5 有用 男秘 2018-10-11 23:42:11
从理性人出发,最后用历史实证。以后谁跟我说中国人没血性,没有反抗精神。我打算把这本书甩他脸上。
7 有用 洛兹尼茶 2024-10-11 07:49:53 江苏
美国在二十世纪能够绝缘于法西斯主义与Gc主义,靠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社团。
1 有用 NEON_FIREWORK 2024-03-13 20:00:40 山东
甚至不如机翻,请左转隔壁三联书店1995年版
1 有用 Momo 2022-09-19 01:13:53 上海
经典。读读写写,更觉得高明,被引这么多次真的不奇怪
1 有用 首席备胎 2018-07-21 18:44:48
not bad
0 有用 樱庭織 2022-03-28 00:41:40
翻译极其难受……
1 有用 湖 2022-02-11 07:22:24
太多抽象性的描述,缺少针对实际例子的分析。
1 有用 云水暮 2022-03-02 21:29:46
理性人假设在集体行动中的重要应用,集体行动之中搭便车的问题后为资源动员理论等加以解答。
1 有用 Ansuuuu 2022-01-07 13:56:07
印刷质量不太好,有的字都被吞了。 挑了可能用的上的内容看了一点
0 有用 Deenoir 2022-01-19 22:01:04
公共物品特性所要求的组织特征(奖惩/激励系统,非如此不能克服的困境X)&某种国家理论深见:自由主义(英美)与马克思阶级斗争的(黑格尔与辩证法 如何解释那种革命的期待发生落差与革命者心理),某种法团主义。经济理性个人(收入-成本核算)在集体中面对的公共物品常常无法达到最优水平的原因:大/潜在集团与那类“沉默的大多数”文学描述,小集团的特征&准寡头— 工会的生存线-老wicksell好强。
0 有用 纷扰就读书 2022-11-16 17:48:42 广东
本书内容丰富也有很多例证,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性,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集体行动是错误的假设。作者从理性人的利害计算出发得出了一个很深刻的洞见也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或者说是困境,个体在集体中搭便车的效应该如何避免作者提供有选择的激烈机制与小集团组织模式两种方法。大集团使得个体代价的独占性与集团收益的公共性矛盾放大从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与总收益。这就是为什么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集体与社会非理性的结果。这让人想到市场失灵与外部性但是又不相同,也让人想到低水平均衡。作者还深入分析该理论在工会,纳税,参军,法律,革命等需要个人与组织参与的行为,认为公共服务的强制性有其合理性。但是本书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作者认为集团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理性计算导致的搭便车效应一定会。。
0 有用 白菜丸子粉丝汤 2022-04-09 22:13:45
作者将集团分为两种:小集团和大集团。在大集团当中,由于不同个体对于所达成目标的需求程度不同以及公共物品本身的非排他性导致所谓的“搭便车心理”。而在小集团当中行动成本更低,个体会更加顾及名誉等,导致小集团的行动效率更高,成果更多。解决办法是对集团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性激励。 想到大一政治学概论老师讲的他和其他业主想通过集体抗议来表达对物业某个要求的不满但最后失败的事情哈哈。
0 有用 墨氅随风翩 2022-10-22 08:04:20 河南
怪不得被疯狂引用啊,对人少和人多时候的发展走向以及内部心理的分析相当犀利。就是二百多页的小册子,整本书描述过于抽象,让我莫名想起汉弗莱的将实例转换成抽象概念。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反复刷,有些抽象概念需要多读几遍才能注意到。
0 有用 红彤彤の彤 2022-12-03 18:52:44 新加坡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1965)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的经典著作。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鼻祖,奥尔森把关于集体/集团行动的逻辑、动机以及原因,做了非常透彻的解析,书里的一些主要观点即便放在半世纪后的今天看,依然不过时。有助于读者理解小到一个组织(公司、机构、大小团体),大到理解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行动逻辑。 为什么具有共同利益的团体,其中的一些成员会不一定采取与组织目标相同的行为;为什么一个团体的大小会关系到其行动效率有所差别;为什么集体行动会存在困境;“选择性激励”为什么会起作用…….
0 有用 叁识 2024-03-03 22:04:17 上海
1)小集团与大集团有质的不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与大集团相比,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2)某些制度与程序的安排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强制或选择性激励来实现有效组织。3)否则,多数集团不能向自己提供最优数量的集体物品,能做到的集团必然足够小,其成员具有彼此议价的激励因素,但在有摩擦世界之中,即便是小集团,其提供的集体物品也达不到最优水平。
0 有用 青松雪影 2024-01-14 15:08:21 广东
弃,翻译很灾难
0 有用 小尼玛头 2023-05-03 13:37:24 贵州
了解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些充满牺牲精神的组织在跟其他组织打交道时也是利己主义的。人类的自私不会因为崇高伟大的理想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