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成名代表作,另类解读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
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大时代、大变局中努尔哈来、皇太极、袁崇焕、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李亚平从“人”的视角诠释了帝王重臣在历史变革点时的选择动因,通过入木三分的剖析、通俗生动的叙述,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
翻开本书,大清问鼎中原之路赫然在目,纷乱的历史迷局在您眼前层层剥开!
帝国政界往事的创作者
· · · · · ·
-
李亚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亚平,男,1957年出生于山东莱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历史学者。著有《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无字碑:武则天的前世今生》等。
目录 · · · · · ·
上册:
引子 努尔哈赤拿天下
第一章 努尔哈赤:大明帝国的忠实掘墓人
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
第三章 万历皇帝与最怪异的战争
第四章 广宁之战惊天下
· · · · · · (更多)
引子 努尔哈赤拿天下
第一章 努尔哈赤:大明帝国的忠实掘墓人
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
第三章 万历皇帝与最怪异的战争
第四章 广宁之战惊天下
· · · · · · (更多)
上册:
引子 努尔哈赤拿天下
第一章 努尔哈赤:大明帝国的忠实掘墓人
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
第三章 万历皇帝与最怪异的战争
第四章 广宁之战惊天下
第五章 后金克星袁崇焕
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
第七章 这个汗王不简单
第八章 袁崇焕炮轰皇太极
第九章 袁崇焕一生中的最大错招
第十章 岳飞以后的最大冤案:袁崇焕之死
第十一章 大明重臣洪承畴降清内幕
第十二章 皇太极入主中原,大清帝国登场!
下册:
引子 三次改变中国的女真人
第一章 多尔衮的恩怨情仇和权力游戏
第二章 崇祯大败局:死要面子亡了国
第三章 中国历史的拐点:决战山海关
第四章 顺治之死,大清王朝的最大谜团
第五章 “心计太后”孝庄:后宫藏针,魅力无穷
第六章 玄烨亲政,有人不服
第七章 康熙来了:年轻皇帝的顶层设计
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
第九章 康熙的极端手段,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
第十章 成功的皇帝,失败的父亲
第十一章 康熙阴暗面:盛世之下,干净东西真不多
第十二章 谜一样的雍正和年羹尧之死
尾 声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专制暴政
· · · · · · (收起)
引子 努尔哈赤拿天下
第一章 努尔哈赤:大明帝国的忠实掘墓人
第二章 李成梁:努尔哈赤的杀父仇人和庇护神
第三章 万历皇帝与最怪异的战争
第四章 广宁之战惊天下
第五章 后金克星袁崇焕
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
第七章 这个汗王不简单
第八章 袁崇焕炮轰皇太极
第九章 袁崇焕一生中的最大错招
第十章 岳飞以后的最大冤案:袁崇焕之死
第十一章 大明重臣洪承畴降清内幕
第十二章 皇太极入主中原,大清帝国登场!
下册:
引子 三次改变中国的女真人
第一章 多尔衮的恩怨情仇和权力游戏
第二章 崇祯大败局:死要面子亡了国
第三章 中国历史的拐点:决战山海关
第四章 顺治之死,大清王朝的最大谜团
第五章 “心计太后”孝庄:后宫藏针,魅力无穷
第六章 玄烨亲政,有人不服
第七章 康熙来了:年轻皇帝的顶层设计
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
第九章 康熙的极端手段,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
第十章 成功的皇帝,失败的父亲
第十一章 康熙阴暗面:盛世之下,干净东西真不多
第十二章 谜一样的雍正和年羹尧之死
尾 声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专制暴政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诚如我们所知,清代官方与民间史籍的不可靠程度,大约可以排在我国历朝历代包括堂皇二十五史之首。原因来自于到那时为止中国历史上永久诅咒的文字狱,在顺治皇帝进入山海关以后便初露端倪,在康熙皇帝时期锋芒小试,在雍正皇帝手中头角狰狞,在那位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时代登峰造极。因此,隐恶扬善便成为这一时期以及后来主流知识分子和史学家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方式。因此,这些记载中的许多部分都经过了刻意的扭曲与修饰,从而显得云遮雾罩,或者怪诞乖张 。 这种情形反证了大清朝官方史料中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努尔哈赤所在的爱新觉罗系建州女真,曾经受到过大明帝国长时间优厚待遇和汉族人士的长期帮助。这些历史事实与人物,常常受到大清国权贵们的刻意歪曲与打压。好在漫长的岁月里,累积起来的资料已经够多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不需要很多的一点儿常识,似乎就能够还原出当时的大体面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3页 -
对此,有无数流言、推测,历史典籍中也有诸多互相矛盾的记载和评论,主要就是指皇太极为了防止多尔衮在母亲大妃的支持下和自己争夺汗位,串通了其他几位贝勒,假造努尔哈赤遗言,逼迫大妃悬梁自尽,以此夺了自己弟弟的汗位;此外,则是追溯到六年前,认为努尔哈赤那位侍妾控告大妃与代善关系暧昧,根本就是皇太极一手策划和主使的,意在一箭三雕,将庶母大妃、哥哥代善和弟弟多尔衮一举打掉等等。 这些说法,几乎没有任何史料的支持,基本出于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臆测,将我国政治文化传统中最为阴暗之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应该不仅仅是编造这些东西的文人心理阴暗与龌龊所致。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我国政治文化传统为此种想象提供了过于丰富的材料和过于肥沃的土壤;其二,在这种政治文化传统之下,社会精英已经没有能力想象出以下情景,领袖人物可以通过众人推举产生,而不一定必须经过阴谋与暴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 / 123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帝国政界往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帝国政界往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帝国政界往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见了“兴替”又当如何?——读李亚平《前清秘史》
最近两日都在读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和《历史的拐角处》,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历史。有情节的东西读来总是轻松,不知不觉读了一本半了,料想如无意外,明早即可解决。早先读过这一系列的明史,那还是在《明朝那些事》之前,颇感觉叙述...
(展开)

评论 帝国政界往事 四部曲
第一本还稍好一点,后面三本就有写问题了,尤其是第三第四本,有几件不能忍的事情: 表扬落后婚姻制度,批评儒教礼教; 封建礼教害人,这是通过了将近100多年进行讨论、论证、争吵而肯定下来的一件事情,现在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夫一妻制是先进制度,相比较而言封建礼教的纳妾、女...
(展开)



中国有皇帝的朝代,终于过去了
很喜欢作者的史评风格,史观与我契合:“两千年来皆秦制也”。史笔有些轻佻,类似柏杨、李零、李国文、王小波等人,“大炮使劲轰他娘的秦制”,但也有对康熙、雍正的就事论事的称颂,属于“爱的深沉”派。和钱宾四那种古典保守主义史观,我当然喜欢这种。 广读历史,应该注意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7.4分 474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6.9分 445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6.8分 101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帝国政界往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猫 2018-04-11 16:24:29
探索大清建国的那段历史~
0 有用 xccx1000 2024-04-16 15:06:05 安徽
专业水平高,对明清之际有了新的了解
1 有用 Cpkudragon 2020-07-12 20:16:23
主要讲的明末清初那点事,不过不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历史,而是一个个小专题一样的半独立文章合集,所以整体结构上没那么好的连贯性。作者应该是读过不少东西,有一些自己的判断,不过整体感觉属于那种典型的民科历史研究,下笔有点太随意了点。内容的严谨性就别想了,看个热闹倒是还行……
2 有用 不文 2018-05-20 23:59:50
引孟森多,262页的反人类规律,旗帜鲜明,反对专制。
0 有用 长夜漫漫 2018-11-13 21:24:10
清朝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人们争论的朝代,大多数人恨它入骨,少数人拼命神化它,鲜少有人能平和的看待它。作者能还算比较客观的为我们讲述大清从十三副盔甲的复仇一直到庞大帝国的盛极而衰。作者之所以能不那么主观,不是因为作者不鄙视清朝,而是因为他鄙视整个帝国主义的封建社会。所以从书中你能看到作者对清朝由贵族共和转向独裁帝国的痛心疾首,就算是封建社会,作者也宁愿要贵族共和,也不希望是独裁帝国。 通过一个个故事,作... 清朝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人们争论的朝代,大多数人恨它入骨,少数人拼命神化它,鲜少有人能平和的看待它。作者能还算比较客观的为我们讲述大清从十三副盔甲的复仇一直到庞大帝国的盛极而衰。作者之所以能不那么主观,不是因为作者不鄙视清朝,而是因为他鄙视整个帝国主义的封建社会。所以从书中你能看到作者对清朝由贵族共和转向独裁帝国的痛心疾首,就算是封建社会,作者也宁愿要贵族共和,也不希望是独裁帝国。 通过一个个故事,作者立住了一位又一位的帝王形象。疯狂的种族主义者的努尔哈赤,允文允武既仁且义的皇太极,善于用人又多情遗恨的多尔衮,天赋卓越却任性暴虐的顺治,既能开疆扩土又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却唯独不会治官的康熙。这是本书的优点,可读性强,也是本书的缺点,作者的主观色彩过于强烈。如果你赞同它的这些形象,那么读来,你会引以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