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他曾经是个开心的顽童,调皮而叛逆,他毁坏邻居家的房子、偷喝圣餐里的酒、和朋友偷偷抽烟,还和女孩们胡混……他不是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而父母的爱也让他感到窒息。于是他离家千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以为这样就自由了,然而,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在接到父亲病倒的电话那一刻,他幡然醒悟:
世界上再没有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可以肆意纵容自己,我们终要回归。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格罗根,美国知名记者、畅销书作家。1957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毕业于中密歇根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曾在密歇根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担任报社记者,现为宾夕法尼亚《费城渊查者报》的专栏作家。主要作品有《最漫长的祈祷》、《马利与我》,其作品曾获“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奖”、“鹅毛笔奖”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流动的夏日
第二章 迷惘的时代
第三章 离别的凛冬
尾声
致谢
第一章 流动的夏日
第二章 迷惘的时代
第三章 离别的凛冬
尾声
致谢
原文摘录 · · · · · ·
-
卡伦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节俭而有创造力。他是一个蓝领工人,却要养活六口人。他自然没有多余的收入去请园林公司铺浮土和草地,因此他和负责修剪树枝的工人达成一项协议。工人们同意将剪下来的树枝免费倒在他家,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驱车很远去倒那些东西,还可以省下处理费。你可以称卡伦先生是有机园丁先锋。他从那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祖传的智慧:植物身上的东西——树枝、树叶、脱落的树皮和修剪下来的草,这些都可以分解成丰富的腐殖质,那是肥沃土壤和健康草坪的基础。他所缺的是金钱,但他用时间、精力和免费童工来弥补。他累得肌肉酸痛但还是满怀信心,他计划用将近两米厚的植物残枝来覆盖整个沙质土地,用一年时间让它们分解成沃土,然后他就可以种下草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流动的夏日
喜欢读"最漫长的祈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最漫长的祈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家凝聚着永恒的爱,人终归要回归信仰
整部书打动了我,从家庭的角度看出了那份浓浓缠绕的爱。看作者的童年那要的无拘无束,快乐非常!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责骂而是用爱来浸润孩子的心灵。 作者的父亲晚年身患绝症,但那种为家庭、为妻子、为孩子的责任始终支撑着他,使他乐观、坚强地面对病痛,配合治疗。 ...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新世界出版社 (2012)8.5分 42人读过
-
吉林出版集团 (2010.7)8.6分 192人读过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8.2分 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烟海电子图书馆 (娜乌西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最漫长的祈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江城望天 2018-09-02 23:15:19
一本书,写尽一生的故事,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里,总是摆脱不了家庭的影响,而父亲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角色,少年时的叛逆与不懂,直到成年后,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和解,或许这就是矛盾的一生吧……
0 有用 夕 2019-08-06 13:14:04
发现好多版本名字不一样,其实都是这本书。《爱的旅行》《漫漫归途》,这本书又起名为《最漫长的祈祷》。 家庭,童年,自我成长与日渐年迈的父母。读来亲切、感动。
0 有用 木林风夕 2023-01-30 13:25:56 河南
家庭和亲情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早早的懂得去珍惜,不应该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曾经的自己做得太少!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能触及内心的脆弱!
0 有用 阒宸 2020-05-05 19:07:22
(共268页,195千字)“一方面,她觉得她在跟耶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她感觉离那些她爱的但是失去了的人更近了一些。可能那是她的大门,带她去见她的父母和已故的兄弟姐妹,还有那个夭折的女儿。我想最起码他们会交流内心的想法和感觉,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这可能就是妈妈流那么多眼泪的原因。”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有时确有共通性。这本书出现在父亲离世后,也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之一种。应该算是作者的一本自传体小说... (共268页,195千字)“一方面,她觉得她在跟耶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她感觉离那些她爱的但是失去了的人更近了一些。可能那是她的大门,带她去见她的父母和已故的兄弟姐妹,还有那个夭折的女儿。我想最起码他们会交流内心的想法和感觉,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这可能就是妈妈流那么多眼泪的原因。”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有时确有共通性。这本书出现在父亲离世后,也是机缘巧合、命中注定之一种。应该算是作者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关于父母、家庭。前半本确实平铺直叙毫无阅读快感,所以一直在三星与四星之间徘徊纠结,最后还是打了五星。关于跟父母的交流与和解,是我未曾去做过的。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2-02-26 23:32:17
后半本渐入佳境,眼泪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