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6 一 一 2018-07-18 09:54:55

    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有8.2分啊,是因为看得人太少了吧,干货实在不多,集中在第三章到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是将要和宝宝多说话,多展开各种话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阐述了一下3T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其他的大量篇幅都是这个项目得到了谁谁谁的支持,在哪里哪里做实验收数据(数据也没公布)的事情,比较水。中信咪咕每月套餐里挑来的,这样一本书卖49rmb良心不会痛吗。

  • 84 李妙生 2019-02-23 05:15:40

    这本书最让人感到佩服的地方是反复提到教育不是只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而是让整个社会发生变化,推动公平和进步,这种格局观让我能多加一颗星,也不免叹息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太狭隘了。

  • 70 卿飞扬 2018-01-04 16:34:45

    好无趣的一本书。用了那么多页就想说一句话:多对孩子输入需语言,达到一定的量,孩子就发展得好。反复各种实验,各种新名词,就为了说明这一点。

  • 35 qiv_vip 2017-10-27 23:30:21

    作者在书中拼凑了太多东西,以至于核心问题不清晰(沟通的态度,量,质),导致其方法(3T)沦为配菜,跟3千万题目也没啥关系。此外译者理解似有欠缺,如tune in应翻译为融入更合适,而非共情关注;“平行谈话”根本不知所云。另外3T法与哈佛发展中心的视频指导似乎一样。

  • 43 拇指姑娘 2019-06-03 10:49:09

    我很佩服外国的一些专家怎么能把1000字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写出十万字来。用了那么多页就想说一句话:多对孩子说话,不仅是数量,还有质量(各种门类),以及方法(及时回应、鼓励为主),孩子就发展得好。

  • 13 讨厌鬼 2019-03-25 09:36:20

    有时候一本书能教我们很多东西,有时候一本书只能教我们一件事情。以前特别爱看能教很多东西的书,因为获取信息的密度大,看一本书就能学到很多。但是随着看书的增加,发觉真正要学以致用,一本书讲一件事情可能更有用,因为你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当你遇到可以应用的场景,你就会回忆起当年自己看这本书的一幕一幕,也就是说一本书讲一件事情印象更深刻。这本书就讲了一件事,在0-3岁,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十分重要。那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在孩子3岁之前要不断的碎碎念?不是那么简单。要有更多的语言,更多元化的,更具互动性的,更正面积极的,更加充满鼓励的。做到这样的语言会对孩子的以后学习表现、数学、空间、逻辑、情绪各方面都有促进。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最深的印象不仅是学到这件事情,还有认真研究的态度,改善世界的态度

  • 7 Daniela 2019-03-28 06:29:42

    我覺得它的定位不該是一本大眾讀物,明明更像是Thirty Million Words項目的觀察筆記。速讀翻翻還是可以找到些許Guidance,比如多使用名詞(不知道為何名詞比動詞有效)、少用代詞(太模糊,不容易被孩子理解);言傳身教教孩子學會自制;盡量減少單獨使用指令性語言的機會,而配合以解釋(不只說“慢點走”,而要解釋“地滑容易摔”)。書中提到的3T原則(tune in, talk more, take turns)也還蠻淺顯易懂、方便記憶操作的。整本書其實最吸引我的竟然是後記,獻給她的丈夫—已故兒科醫生。然後很八卦得搜了一下作者和她的家人,感慨萬千了一下……

  • 4 和氏璧 2020-03-10 15:00:36

    外国人真的是啥都能写一本书,明明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真是醉了,三星

  • 3 劈头士》睁木 2019-08-31 21:45:08

    微信读书借阅。主题不明晰,更像育儿方法的合集,不过不少方法倒是目前我们用在好早身上的。

  • 5 疏狂老鬼 2017-10-03 15:46:31

    三千万词汇项目真正的意义在于将所有的父母以及所有的孩子看成一个整体,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出类拔萃,而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公平,这样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中国传统文化讲修己安人,如今的教育却过分偏向于修己,几乎不谈安人,未来的公民应该是更无私更具有社会性的。

  • 5 ZFenng 2019-11-23 09:24:26

    确实是家长的必读书目,但信息密度有点低,翻译得不行,很多章节略过即可。 观点简明:通过交流、对话,能促进孩子潜能的开发。 有一些具体的实操方法:描述颜色大小形状,在操作时同步用语言描述,复述和扩展孩子的话教他们表达,指着文字阅读,给孩子选择,讲清因果等。

  • 1 酸奶 2020-07-29 12:57:52

    3T原则和附录都很有价值

  • 4 MissMo 2020-12-05 23:59:06

    感觉整本书读个标题就可以了,废话真的太多,车轱辘话一遍又一遍地说,结构十分混乱,更像是介绍这个项目的软文,并没有系统性可实操的理论指导……

  • 6 木乙乙木 2021-01-16 22:19:16

    这本书的干货就是这12个字。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交流。全是字面意思。 如果你看这本书,就会浪费你生命中的两小时。这个医学博士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除了第五章其他部分是在写日记?书里想幽默的地方原谅我get不到,我只觉得这和主题有什么关系?逻辑?没有的东西我就不吐槽了。最后,这个3T选择她研究了30年?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最后的最后,希望豆瓣尽快退出0星的功能,谢谢。

  • 2 月下秋蝶 2020-07-02 17:42:43

    《父母的语言》 几年前,有个老师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多给小孩接触不同类型的语言会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老师的建议在这本书里得到佐证。 都说对孩子来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在自己的研究上发现,这个分水岭是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只是差别要等到三年级左右显现出来。 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0-3岁期间,父母能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使用3T(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和孩子对话,让孩子在这期间接触到3000万词汇量,会对孩子的读写能力、数理逻辑、创造力和执行力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4 南星 2020-04-01 22:42:07

    很啰嗦的一本书,其实就是表达一种观点,在孩子三岁之前多跟孩子说话,用尽可能丰富的语言跟孩子交流~

  • 1 ryanmagic 2019-11-12 16:04:46

    (1)在大千世界中有不计其数的声音组合,而宝宝的大脑会统计和语言相关的有意义的音节从而强化它们。(2)给孩子指令不如给他讲道理解释原因,正如给一个model 一定比给labeled data 更能加快training(3)这本书还有很多可以和神经网络相类比的观念。可以看出脑科学和机器学习真的非常相似。

  • 4 shakespace 2020-04-22 00:07:08

    好几章车轱辘话😂 论据 实验 结论 实践 感觉一万字上限了…… 不过必须得说 第一章提到的"人工耳蜗激活的视频" 我去搜了几个 确实感人

  • 4 𝕱𝖗𝖆𝖓𝖈𝖎𝖘𝖏𝖔𝖞𝖊𝖘🐍 2020-03-13 08:17:12

    解读版 看了书评好像大家普遍觉得作者东拼西凑,但是解读版的思维梳理还是很通畅的。 书中列了数据告诉不同阶层的父母与婴幼儿交流的情况。普遍富裕家庭对孩子说的词汇更多,回应更多,正面回答更多,贫穷家庭相反。 作为父母要 ①多和自己宝宝交流,在做出行为并交流时要把句子尽量扩充完备,结合自己的行为中的词汇与行为配套(使用婴儿语) ②第二语言也要早点浸入宝宝的生活 不喜欢小孩也没娃听了这本书反而觉得和婴幼儿交流会不会还挺有意思

  • 1 琉璃 2020-09-01 23:32:49

    亲身体会这个理论比较有用,确实要和用丰富的语言孩子多交流,能促进语言发育。书不细看了,记得3T原则即可)关注孩子在做什么,用大量描述性语言和孩子讨论,和孩子轮流参与说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